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为例

2024-05-17 10:27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试验班理科第二课堂

陈 雷

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北京 100083

2022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为此,高校、科研院所要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必须有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一条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的道路,培养造就植根祖国大地、着眼社会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学科领域人才。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提升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否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科学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兴衰[1]。

一、全方位,多角度,不断完善学生课程设置

北京科技大学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守内涵式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持续增加对教学的投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系统谋划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即“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践、倡导创新、尊重个性、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科基础、能够在相关学科达到国际国内顶尖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在相关领域做出卓越成绩,学校从2007 年开始招收理科试验班,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深厚的基础、广泛的专业范围、强调实践和个性化”的原则来确定的,致力于研究和实施从本科生培养到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本博贯通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目标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设立理科试验班的目的是通过大一第一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共一年半的时间,集中学校优势师资,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理科基础。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执行单独的培养计划。从大二年级第二个学期起,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全校理、工、管各个专业,执行相应专业的培养计划。在选修课方面,理科试验班学生在大学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分总数按所选专业要求执行,大学期间所修学分总数必须满足学校本科毕业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学生所选专业多元化特点,要求理科试验班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选择相应的学科基础课,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所列的专业模块进行选择。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与其未来选择的专业更好地融合,学校持续研究和完善课程结构,统筹全校理工管各个专业紧密合作,深入探讨,并对拔尖创新人才所需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目前,学校正积极探索理科试验班课程改革,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即将基础课程分为两类:第一类偏重逻辑推理运算,相对适合擅长逻辑分析的学生,主要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课程;第二类偏重物质研究,相对适合擅长实验分析的学生,主要包含大学物理、理科物理实验等课程。学生在完成大一的学业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未来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块,这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石。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为加强理科试验班的基础教学工作和质量,学校要求各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为理科试验班学生授课。第一,在本科生导师的聘任过程中,从全校各个学院中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人才为基础,组建了理科试验班学生导师库,以确保为理科试验班的学生提供顶尖的导师。第二,在专业指导方面,为了确保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在未来选择专业时能够有针对性,学校教务处与各相关学院的教学副院长经过讨论决定,为理科试验班特别设置了“学科简介课”,并由各学院选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向学生详细介绍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梯队和博士生导师专家的相关情况。第三,在学术交流方面,学校在大二为理科试验班组织了“直博系列学术报告月”活动,并邀请了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以及专业负责人来为学生进行学术报告。通过一系列学术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和专业领域的热情,并为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提供方向性的建议。

二、全学年,无遗漏,扎实做好学生学业辅导

针对理科试验班,数理学院从“导师· 促学领航”+“朋辈· 励学引航”双管齐下,同向同行,组建“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班导师—朋辈讲师/辅导员—学生”的辅学网络,包含由专业课教师、班导师、本科生导师组成的专家教师队伍,承担了全校的数理基础教育;由院系领导、辅导员组成的辅导教师队伍,针对有情绪、有障碍的理科试验班学生持续性开展深度辅导,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由学习经验丰富的研究生、小班主任、高年级优秀本科生组成学生讲师队伍,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辅导,关心关注理科试验班学生成长成才。

(一)打好学习基础,营造良好学风

学院牢牢抓住理科试验班新生学风建设工作,每学年针对理科试验班新生开展“走好大学第一步”的专业教育课,邀请系主任对理科试验班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助力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自2019 年起,学院以理科试验班为中心和小班主任为抓手,针对理科试验班新生组织集体晚自习、新生模拟考等活动,平均每年组织理科试验班集体晚自习200 余节,各教学科目新生模拟考4 场,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查漏补缺,加强新生学风建设。

(二)加快适应脚步,配备学习导师

在学校大力开展本科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务处单独为理科试验班分配创新项目研究指标,原则上要求理科试验班学生都要参加本科生创新项目,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帮助学生聘请其他学院及研究院所的教授为学生做指导教师。学院也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怀着对理工科拔尖人才创新培养计划寄予的期望,围绕“三全育人”做文章,聚焦“双创”教育下功夫,深化“实践养成”求实效,通过传帮带模式打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学历、经验壁垒,扩大学生参与面,提升学生参与质量。在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创新项目过程中,学校积极鼓励理科试验班学生在本科生导师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每年理科试验班学生100%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超过80%的理科试验班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等学科竞赛。

(三)辅学补弱并进,线上线下协同

一是在线上活动方面,学院充分利用“学业帮棒堂”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开展线上学习打卡活动,通过学生在“学业帮棒堂”平台上打卡记录学习时间,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还能够为学风建设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为了模拟传统的自习室氛围,学院引入“云自习”模式,理科试验班学生可以通过“学业帮棒堂”平台参与在线自习,与学生共同进入“虚拟自习室”,在线上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形成协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为激发理科试验班学生学科兴趣,学院为理科试验班学生在线上开展“每日一题”活动。通过“学业帮棒堂”平台发布每日一道学科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在线下活动方面,针对理科试验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学院学业辅导中心讲师团开展一对一、一对多个性帮扶,帮助学生摆脱学业困难。在竞赛方面,由专任课教师组成的竞赛指导团队,为理科试验班学生进行竞赛指导,同时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业类社团建设,依托学科竞赛,以平均每年5 ~7 场的频率,与物理协会等相关社团合作开展竞赛类朋辈习题课[2]。

(四)树立优秀榜样,推广典型宣传

第一,结合理科试验班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选树典型示范,邀请校长奖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十佳学术之星,以及“励志计划”学员优秀毕业生等代表,为理科试验班学生分享成功经验。这些榜样的典型代表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卓越成绩,更在学术和社会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综合素养,为理科试验班学生传递了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信念。

第二,通过榜样的力量,学院学风建设得到了更加有力地推动。选树典型示范和分类指导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理科试验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致力于打造更加良好的学风氛围,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自2018 年起至今,以平均每年5 ~7 场的频率,举办“英才论坛”交流会总数近70 场,覆盖理科试验班总人数已经超过500 人次。

第三,引导学生与学术专家对话,学院一直以来坚持举办具有学院特色的“理学之美”前沿论坛、“德贤数理”青年人才学术沙龙等系列讲座,全力打造一体化的学院师生学术交流平台,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推进学风建设工作。迄今共开展“理学之美”前沿论坛466 讲,“德贤数理”青年人才学术沙龙12 期,不仅有效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更通过品牌活动辐射更多理科试验班的学生。

三、全过程,分层次,统筹谋划学生第二课堂培养方案

秉承“求实鼎新”校训精神和“秉德兴贤 知真图新”的院训精神,根据学校第二课堂培养人才的现实情况,学校系统谋划理科试验班第二课堂培养方案,其目的是充分发挥高校第二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致力于推进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确保学生能够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组织有序地参与第二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学术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以学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为基础,构建理科试验班第二课堂的学生发展评价系统,切实提升理科试验班学生综合素质。理科试验班第二课堂学生成长助力项目包括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共五大类。

(一)在实践实习方面。依托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提升理科试验班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理科试验班学生在学校期间设计预就业实习,国内、国际交流访学,实践实习类主题讲座等,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参与相应活动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实习实践积分。

(二)在志愿公益方面。通过为理科试验班学生设计各类志愿公益项目及志愿公益类主题讲座、报告,提升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可获得相应志愿服务积分。

(三)在创新创业方面。通过指导理科试验班同学参加不同层次的学术科技活动等方式,引导同学们发表文章、出版专著、获取专利和创办创新型企业,促进同学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积分。

(四)在文体活动方面。结合理科试验班学生各类需求组织文艺、体育以及人文素养相关培训、讲座,参与活动的学生可获得相应文体积分。

(五)在技能特长方面。鼓励理科试验班学生在学校期间考取语言、计算机以及其他职业技能等资格证书,为学生组织各类技能考试考前培训、讲座,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技能培训积分。

以上五类项目配合理科试验班学生大学四年第一课堂的教学任务系统匹配到每个学期中,学生每个学期需获得一定等级的第二课堂成长积分,学生毕业时可获得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方案不仅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方位发展。其经验不仅为其他高校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为创新、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四、结语

经过十余载的探索,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这一模式以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在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强化学生理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全程关怀的学业辅导,学生在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培养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领导力和创新意识。未来,这一成功的经验不仅将在北京科技大学得以持续深化,更将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促使更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试验班理科第二课堂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初民”试验班:一种文史哲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大一新生专设学院
人才培养识大学
不服输的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