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赛教融合建设探索
——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4-05-17 10:27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技能

杨 帆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一、课程的基本概况

(一)课程建设历程

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从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立以来就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并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不断进行建设。2015 年,电子技术课程被确定为重点建设课程,关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立足于让学生建立系统、发展、工程和创新的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特殊的作用。[1]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建设团队现有教师15 人,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1 人,占73%;校外兼职教师4 人,占27%。教学和建设团队中“双师型”教师12 人,占80%。学习该门课程的在校学生数为410 人。

(二)课程赛教融合开展情况

电子技术在很多电子信息类竞赛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应用性。传统的课程依据广电通信设备装接工和广电通信设备调试工国家职业技能制定了课程标准,主要讲授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典型电路的安装和调试、智能电器电路简单设计、电子产品简单故障诊断和维修、电子仪器仪表的操作和维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2022 年电子技术课程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试点。在“课赛融通、赛教一体”理念引领下,进行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循环式互动促进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把技能竞赛内容与课程建设项目融会贯通,推动技能竞赛内容在课程建设项目的对接,赛教融合进而形成技能竞赛和课程改革两方面的成绩,提升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对学生职业岗位的调研,并与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匠八方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能竞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根据职业技能的难度递进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导向,构建电子技术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分析和融合,确定出课程的学习项目,并辅以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鉴定,最后完成对学生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践技能、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培养[3]。

(二)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采取工学一体的实训模式,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操作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教学参考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学生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不断积累实际动手能力和水平,最后还要回到理论总结进行进一步提升,实现基于真实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用人企业和单位的调研反馈,加入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更新内容;并在课程教学中增设创新创业部分内容,结合电子信息相关兴趣小组和协会课外活动,依托世界技能大赛各级选拔竞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发挥竞赛的指导作用,把竞赛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建设中。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一)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师生参与情况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和建设团队现有教师15人,其中校内专职教师11 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近五年来学习本课程人数为2100 多人。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真实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物联网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依据广电通信设备装调工国家职业技能和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确定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再以典型电子产品电路为载体,结合技能竞赛,来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职业技能和技能竞赛的特点,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电子技术技能竞赛内容的融合,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把典型电子电路如稳压电源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功率放大器等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作为教学的主线,按电路应用常见场景,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按照逻辑关系又划分出各个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竞赛内容的训练。

(3)通过对学生职业岗位的调研,并与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匠八方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4)课程资源内容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以“大国工匠潘玉华校内工作室”“四川电子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研究院”为平台,充分发挥四川电子学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9 研究所等优质企事业单位的优势,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由大国工匠和技能大师把关,既可以用于学生技能培养同时可用于对外开展培训。

(5)通过对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的分析和融合,结合电子技术竞赛考核内容和难度,确定出课程的项目化考核方式和内容,最终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1)课程教师团队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理念,提出了“四阶段教学法”,具体如下:任务分析,任务实施,理论升华,竞赛拓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学习和竞赛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理论教学均在实训室中进行,结合实物和演示板,让学生边学边练,实现理实一体化。

(3)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

(4)采取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就是一个一个的实践案例和工程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5)结合Multisim 电子仿真平台,利用信息化方法进行教学。

(6)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以组织学生开展“最佳员工评比”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素质。

(7)请企业一线职工作为兼职教师授课。

4.课程实践环节改革情况

(1)依托成都市重点实验室和校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训环境,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电子技术实训室。

(2)为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的效果,与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匠八方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将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能竞赛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4)结合课程建设,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中组建了电子技术科技活动小组,开展创新性的电子科技作品制作和开发。依托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发明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学校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等科技竞赛和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5)利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学生中组建了电子协会,并通过每年开展的“进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以技术回馈社会。

5.课程教材及辅助性资料建设情况

(1)在理论课教材上,我院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技术》。

(2)我院与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匠八方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及应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在技能培训和鉴定过程中使用。

(3)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课程教师团队编写了《单元电路设计和装调》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和装调》实训工作页,该资料结合我院实际,对训练学生的电子基本技能很有帮助,在实际使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及使用情况

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进行了长期的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总体设计,竞赛规程和竞赛内容,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教学教案、授课录像,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课件,电子仿真平台使用教程和应用范例,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网络论坛、新闻公告和友情链接等,电子技术课程相关技能鉴定项目,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资源。通过不断建设,电子技术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科研促教学情况

(1)课程团队结题省级课题“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目标定位技术研究”,院级课题“基于产教结合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信息化背景下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等项目。

(2)课程团队作为应用电子技术课程群主要教学团队入选四川省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示范教学团队,立项“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思政项目。

(3)课题组的教师一直承担广电和通信设备装调工国家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五年来累计培训2000 余人次,学生毕业时能获得双证,其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在90%以上。除了完成在校学生培训,还积极为社会服务,为成都及周边电子企业培训和鉴定中、高级工,此外还积极开展电子技术相关竞赛赛前技能培训。

8.教学队伍建设

(1)近五年,课题组共派出20人次,分别参加教育部培训和职教会议,结合在学校听取外聘专家的报告,提高了整个教学团队的职教理论水平。

(2)通过参加培训、进修,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课题组共派出50 人次到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匠八方有限公司等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

(3)组织课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发明,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近年来,取得新型实用专利5 项,软件著作权3 项,申请发明专利3 项。

(4)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安排教师到匠八方等企业进行锻炼,以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师成员中目前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3 人,具有技师职业资格5 人。同时,还有10 人具有考评员资格,每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在400 人以上。

9.学生培养情况

结合电子技术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课题组教师一直致力于组织学生开展学生科技活动和科技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赛区一等奖2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芯片级维修与数据恢复”“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等竞赛项目,获得国赛二等奖一次,国赛三等奖两次,省赛一等奖两次;在互联网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2 项。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后,还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服务,义务为校内师生维修家电,并参加校团委组织的“进社区”活动,开展家电维修和维护活动,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课程建设取得主要经验

电子技术课程是在很多高校和专业中均有开设的课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电子技术课程能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从这门课程中充分感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魅力。虽然在技能竞赛和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与电子技术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对接,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发挥合力。目前的技能竞赛内容通常是跨课程,甚至跨专业,体现综合性发展方向和趋势,凸显学生应该掌握复合性职业技能和核心知识。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书本上的很多知识早已落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课程团队采用了很多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诸如课程项目化的改革、授课方式的创新以及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能竞赛融入教学环节等,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为充分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还需不断探索在模式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课题组将在“岗课赛证”融通这一方面不断创新和实践,将项目化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历层次。在这一方面,从学校到学院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建设过程正在不断进行中。

(三)进一步开发电子技术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课程建设和学生电子科技创新活动服务。

(四)在网络教学资源方面,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学课件和教学演示环节还需不断更新、完善。

(五)在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建设方面还需不断加强。目前,课题组已将行动导向式的特色教材列入了编写计划。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技能
高级技能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秣马厉兵强技能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