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奶茶顶流1点点,为什么掉队了?

2024-05-16 19:48黄晓军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顶流点点单品

黄晓军

近半年来,为什么人们不爱喝1点点了?“1点点正在退出奶茶界”“1点点回应倒闭传闻”等话题冲上热搜。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的奶茶初代网红,是真的不火了。1点点并非个例,曾经的麦片网红、微醺网红、烘焙网红,也皆未逃过顶流陨落的宿命。这种现象的背后或许关乎品牌问题。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

人文社科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式问题,没有1+1=2这种绝对答案。

当我们问“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时,说4P理论毫不过时,讲5A模型同样靠谱。但在研究多种品牌理论之后,我觉得有两个核心因素必不可少,那就是产品和用户。

商业模式画布告诉我们,品牌其实是在做两件事情: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将其具象化,就是做产品然后卖给用户。

用户是这样想的吗?其实差不多。每一次消费,用户其实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去雇品牌的产品。

为此,《传神文案》作者空手曾提出一个公式,品牌=产品+用户。他发现品牌塑造大多是围绕在产品和用户两个因子上,无非是有些重产品,有些重用户。

星巴克的初期阶段,就是重产品。

当时星巴克的领导者想把一杯咖啡从50美分卖到5美元,涨10倍。怎么做?他们在咖啡杯外壁写上5美元,然后头脑风暴:我们需要往杯子里加入什么东西,才能让这个价格对用户来说物有所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为了让人们乐意花5美元购买一杯咖啡,他们把咖啡厅装修得更舒适优雅,不仅有皮沙发,还有熊熊燃烧的壁炉。他们还提供数十种咖啡,你点单后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好。

lululemon就更重用户。一直以来,lululemon都会免费为用户提供瑜伽培训或组织活动。

201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lululemon只开了一家展厅。当时这个品牌在北京和上海搭建了不卖产品的展示空间,并且组建小型社区团队与用户形成连接,建立关系。直到3年之后,lululemon才开正式门店,并且接连在上海、北京开出3家。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罗宾 · 刘易斯将这一品牌运营称为“打造共同记忆”。他说,lululemon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努力创造顾客与品牌的共同回忆。

星巴克和lululemon的案例告诉我们,品牌就像一架天平,品牌塑造则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来回摇摆。

1点点为何跌落神坛?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产品和用户。

用术语来说,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曾作为一代奶茶顶流的1点点,当下式微,症结可能就在于此。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两点:一是尽可能延长战略单品的生命周期,二是探索下一个大单品。

10多年前,粉剂冲调的奶茶大行其道,1点点用当天熬制的茶汤、现煮的珍珠,以现泡奶茶成为当时的新式茶饮。四季奶青,则是其代表性战略单品。当时还没有黄牛排队,但买一杯1点点同样需要等上几个小时。遗憾的是,到2016年前后,这个行业又开始出现了一堆新的新式茶饮。包括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推出了区别于现泡奶茶的鲜果茶。而此时的1点点还是惯性生长,甚至旗下的经典奶茶系列还照旧添加植脂末。

战略单品生命力消退,但1点点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探索下一个大单品。有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饮品行业单个品牌的季度新品平均11款,但1点点全年仅有7款。再往前追溯,这个品牌2018年上新0款,2019年上新1款,2020年上新3款,2021年上新4款。可见,1点点没怎么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

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新用户,二是延长老用户生命周期,提升复购率和新客转化率。

作为非刚需消费品,奶茶吸引新用户惯用的玩法是跨界联名引流。瑞幸咖啡×贵州茅台、喜茶×FENDI、奈雪的茶×薄盒(范特西),随便列举一下当下火热的品牌,都能拿出联名代表作。

1点点也有联名。去年官方辟谣倒闭后,其就宣布与《和平精英》的联名活动。可惜这场联名活动并没有砸出多少水花。《潇湘晨报》当时的报道称,1点点联名活动的官宣微博下,评论才32条,点赞也仅有63个。

奶茶行业还有一个兼具拉新、留存、复购的核心手段,那就是推新。正如上文所言,1点点同样做得很拉胯,在喜茶、奈雪的茶一度掀起小众水果内卷之争时,“点门信徒”都在为它着急。

2023年,1点点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推出了银耳奶茶、玫瑰奶乌等创新产品,近乎月月有新品。但从整个奶茶行业来说,熱战场已经从上新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茶百道降糖、喜茶推出“新茶饮专用真牛乳”、霸王茶姬公开产品配方信息……

在商业竞争上,1点点总是慢半拍,那么支撑它增长的就只剩下靠情怀支撑的“点门信徒”了。“点门信徒”应该是1点点重回顶流的关键。情怀驱使他们留下,这给予1点点更大的时间窗口去追赶时代。

这也是所有初代网红的机会。一个高势能品牌不是用户高认知,而是用户高情感。从时间先发优势来说,初代网红能够积累更多的高情感用户。

商业的本质是效率

为什么1点点在“产品—用户”的坐标系中不尽如人意?换一个方式来问,品牌天平为什么会出现死亡摇摆?肯定是支点不稳。

对于品牌天平支点的讨论,我与多位营销领域的老师讨论过。有人觉得是品类,就像1点点的陨落,直接原因是现泡奶茶品类不受欢迎;也有人觉得是组织,1点点商业行为总慢半拍离不开组织决策和行动力。

抽象化,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阀门。如果将这些问题抽象来看,讨论的其实是效率问题。商业的本质就是效率。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劳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点点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品牌效率低于同行。品牌效率重塑,也有两个点,即GE中国原副总裁许正提出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再造。

一旦找到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那么品牌效率将得到维度的提升,一如酒店行业的Airbnb(爱彼迎)模式、剃须刀领域的吉列模式。

如果再接地气点,奶茶行业从坐商的堂食消费到外卖,也是一个重塑渠道通路的模式创新。但很多人不明白,部分城市的1点点需要20元的外卖起送费。讲个好笑的故事,有用户为了达到外卖起送条件,额外加购了6个保温袋凑单。

而在同一个商业模式之下,品牌比拼的其实还是运营效率。为了提升供应链效率,茶百道和霸王茶姬两个竞争对手牵着小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为了提升原材料配送效率,古茗就连门店布局也刻意要求地域加密,97%的门店可以做到冷链两日一配送。

那1点点做了什么?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品牌甚至目前连自建工厂都没有。这样一来,我们有理由怀疑,1点点在研发、品控、推新等后续一系列市场动作的效率都低于同行。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1点点的运营效率问题。

一位知乎网友表示,一般奶茶行业为了提升效率,操作台都是“一字形”排列,工具设备都在一条线上,这样就能快速出单,一般制作时间在45秒左右。而1点点的吧台是“L形”,操作区域大、制作工具分散、员工动点多,制作时间延长到了2—3分钟。

但从整个商业史来说,1点点其实是幸运的。作为顶流的陨落,外界已经为1点点找到了诸多问题,这远比当年诺基亚“没错但输”好得多。

毕竟截至2023年年末,这个品牌在全国还有3000多家门店;且奶茶行业当下新进入门槛抬升,存量品牌淘汰赛还在继续——初代网红复出的机会还在。

重新定位、重新梳理产品线、重构组织保障体系,期待1点点重回Top阵营。

猜你喜欢
顶流点点单品
2023互联网顶流图鉴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冲击顶流
航天主题成“顶流” 玩具和婴童品牌这样“搭快车”有卖点
OFFICE LADY之娇美清新型美妆必备单品
热卖单品
超难搭配的单品也可以轻松驾驶
点点
点点
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