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连之争的“故事新编”

2024-05-16 23:48文/林
决策 2024年4期
关键词:盛虹故事新编宿迁市

文/林 燕

在江苏,宿迁和连云港称得上是一对“欢喜冤家”。

两市同处苏北,地理位置紧邻,面积与人口相当,经济发展水平也十分接近,长期以来都是竞争对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推动了两地快速发展,并带动苏北的崛起。

过去20多年来,连云港GDP都是以微弱优势领先。这种局面在2022年被打破,宿迁首次超越连云港。正当人们认为竞争告一段落时,不料变数再起。2023年,连云港以“黑马”之姿突然发力,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24年将实现反超。

宿迁和连云港是如何接连完成逆袭的?两地的竞争给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宿迁崛起与连云港的尴尬

宿迁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1996年由4个省级贫困县合并设立,基础差、底子薄。

因为GDP常年排在江苏十三个地级市末尾,宿迁被戏称为“十三妹”。“十三妹”也成了末位的代名词,哪个城市也不愿戴上这顶“帽子”。为了摘帽,宿迁市曾多次发布“争先进位”动员令,首先要赶超的目标便是排在前一位的连云港。

相比宿迁,连云港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机遇都要好得多。坐拥江苏最大海港,连云港地理条件优越、频获机遇垂青,拥有江苏沿海开发龙头、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重点海港城市、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挂牌等诸多光环。江苏省甚至一度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发展连云港”。

上世纪90年代,连云港也曾意气风发,在江苏省内的位次紧随省会南京及苏锡常三大强市。20世纪以来,连云港发展相对缓慢,但与宿迁相比仍占据不小的优势。2011年之前,连云港曾连续几年将领先优势维持在百亿元以上。2011年以来,宿迁发展步入快车道,年均GDP增速超过14%,2021年与连云港差距不足10亿元。

宿迁的快速崛起让连云港如坐针毡。“我什么都不担心,就害怕任期内被超越。”连云港一位原常务副市长退休后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两地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连云港的经济指标制定一度要参照宿迁,在指标的确定上要确保“不被赶”。

其实从全国来看,连云港的发展速度并不算慢。2011-2022年,GDP从1410.52亿元增长到3727.92亿元,增长了2.64倍。这样的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很多城市,但在江苏却是垫底。2022年,宿迁以4111.98亿元的经济总量,一举超越连云港,而且反超107亿元。20多年来“江苏十三妹”首次易主,这让连云港人难以接受。

“连云港输麻了”“连云港为何如此尴尬”“手握一把好牌的连云港,为何打得稀烂?”“连云港,醒醒”……一时间,当地舆论一片哗然。

连云港的尴尬由来已久:虽有优越的深水港口,却没有经济腹地,周边都是“穷邻居”,想要靠港口带动力量不足;虽有“东方桥头堡”之称,却长期是江苏交通格局的“神经末梢”,投资吸引力远不如苏南;虽有化工、钢铁等产业基础,却也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支撑等问题。

另外,有官方调研也指出:由于国家和省里给了较高定位和诸多“光环”,导致部分干部存在“等靠要”的心态,干劲不足。

“连云港已没有任何退路,加快发展、奋起直追才是唯一的出路。”“正视落后,反思落后,才能摆脱落后。”被宿迁逆袭后,连云港急了。

宿迁是如何逆袭的

从两地发展历程对比来看,经济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人。尤其是宿迁,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逆袭,堪称后发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标杆。

尽管基础条件差,但宿迁却不甘于落后,对发展抱有强烈渴望,这一点从招商中就能看出来。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宿迁市没有“等靠要”,而是出动出击,坚持大力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经济,十多年如一日。

宿迁市曾出台招商引资“五条军规”:无招商实绩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助理类干部无招商实绩的,一律不得转正等。这在当时颇受争议,被媒体批评“患上经济饥渴病”。

宿迁市沭阳县还独创“代理制”,即未完成考核任务的单位负责人,实施代理负责。当时沭阳不少乡镇书记的官衔前都有“代理”二字,县直单位中也出现统计局代理局长、残联代理理事长等官职。

近年来,宿迁的招商引资工作日渐规范,但热度不减。连续多年开展“百日招商竞赛”“千名客商看宿迁”等活动,并打造了宿迁招商品牌“迁宿迁”。2017—2021年,宿迁全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16个,其中百亿级项目累计达14个。

2022年即使在疫情期间,宿迁市还是迎难而上启动了第八轮“百日招商竞赛”活动。全年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0个、协议投资4350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连续四年保持每天签约一个亿元以上项目的速度。

大量的投资推动宿迁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宿迁成功甩掉了省内倒数第一的“穷帽子”,经济总量全国城市排名也从104名跃升至70名。

2023年,宿迁市继续一张蓝图绘到底,确立为“招商引资攻坚年”,牢牢扭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4个、协议投资3771.5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继续保持平均每天落户1个以上亿元项目的高速发展节奏。

宿迁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苏州这个最强“外援”。2001年开始,江苏省启动“南北挂钩,结对扶持”,宿迁的结对帮扶对象就是“最强地级市”苏州。截至2022年底,宿迁共承接苏州各类投资项目980个,累计投资2198亿元,新增税收123亿元。

共建产业园区是帮扶合作的重要平台,苏州和宿迁合作共建了6个产业园区。其中,苏宿工业园区可以说是江苏共建园区中的“模范生”。自2010年考评制度建立以来,苏宿工业园区蝉联江苏省共建园区考核“十三连冠”,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连云港“觉醒”

面对宿迁的快速崛起,连云港人渴望一场“觉醒”,但没想到转折点会来得这么快。

2023年,不甘落后的连云港全力以赴“拼经济”,GDP增速达10.2%,增速居江苏省首位。虽然经济总量仍落后于宿迁,但差距大大缩小,只差34亿元,2024年有望实现反超。

从数据上看,连云港的狂飙突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化产业的爆发。作为连云港的支柱产业,2023年,连云港石化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石油加工业完成产值1198亿元,增长202%,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连云港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2021年,江苏省政府批复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1.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4000万吨炼油、600万吨级乙烯、700万吨级芳烃。“十四五”中后期,烯烃规模总量将突破1000万吨,产能全国最大。

近年来,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国中化等一批石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连云港。特别是盛虹炼化一体化、卫星化学轻烃综合利用两大龙头项目全面投产,2022年连云港市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2023年旋即突破2000亿元。

盛虹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1位,盛虹石化在国内石化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从“十一五”开始,盛虹石化就在连云港投资,开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2018年,盛虹石化投资677亿元,在连云港建设全国单套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万吨。

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支持项目,也是江苏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000亿元,利税超200亿元。

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进入产业能级跃迁期,是极具爆发力的增长极。同时,随着石化产业的爆发,过去一直求而不得的港产联动优势也逐渐开始显现。连云港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港口条件,坐拥江苏第一大海港和富余的盐碱地资源,港产联动为连云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年以来,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一批大项目接连落地。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共有建成、在建和签约的重大石化产业项目38个,总投资约5000亿元。

连云港提出,到2030年建成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如果目标顺利实现,将带动连云港快速崛起,并在城市竞争中占据极大优势。

“大象”与“蚂蚁军团”

区域竞争,产业是决胜关键。2023年,宿迁规上工业产值达50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连云港规上工业总产值则为5169亿元,同比增长19.4%。两地表现亮眼,你追我赶“咬”得很紧。不过仔细比较来看,两地产业结构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一骑绝尘,越来越呈现出单一结构“一业独大”的格局。连云港第二大产业医药产业,产值只有石化产业的1/3,未来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连云港重点培育打造的10个重点产业链,除上述两大主导产业外,其他诸如新能源、高端装备、信息产业等都还比较弱小。

石化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关联覆盖广,爆发力强且后劲充足。但随着国家对海岸线环境保护逐步加强,石化产业加速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连云港的石化产业究竟能走多远,还面临不少考验。

因此,连云港能否在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连云港全力推动“中华药港”建设,打造医药产业集聚高地,已形成新型肝病药物、新型抗肿瘤药、麻醉镇痛药物等六大特色医药集群。医药产业有望成为连云港第二个千亿产业,对未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果说连云港石化产业像大象,那么宿迁的产业结构更像“蚂蚁军团”。宿迁的产业虽然缺乏“大块头”,但增长源分布广泛。宿迁市着力打造20条产业链,其中大都是无中生有的新兴产业,如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生物医药、膜材料等,这些产业都有一定基础和特色。

宿迁市第一大产业新能源光伏,2023年刚刚迈上千亿级台阶,这是宿迁首个千亿级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但风险也相对较大。目前,光伏产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甚至洗牌期,产业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宿迁市另外两大主导产业高端纺织和绿色食品,也有望在近年内成为千亿产业。根据宿迁市的最新规划,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每年新增1个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企业,净增3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蚂蚁军团”的成长性不容小觑。

可以预见,宿迁与连云港竞争还会持续下去,短期内难分伯仲,未来胜负难料。中国的城市竞争如此激烈,不进则退,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

猜你喜欢
盛虹故事新编宿迁市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国家明确加快生物基化纤发展,盛虹已超前布局
盛虹做行业的领跑者
盛虹做行业的领跑者
科幻小说如何让“故事新编”
浅谈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叙事策略
纤维改变生活——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6/2017发布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