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链条”科技服务推动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5-15 21:36叩颖
学会 2024年2期
关键词:服务团长三角专家

叩颖

科技服务团简介

“科创中国”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牵头组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担任首席专家。服务团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以服务科技经济融合为目标,以学会会员和专家库为支撑,聚焦长三角区域发展领域中的智能产业,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品牌学术会议落地三大工程。

“科创中国”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自2021年组建以来,通过聚成果、聚专家、聚项目,切实开展企业专家对对碰、成立以企业为核心的联合体组织,并形成“学会一地方科协一企业—服务站”四级合作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在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全力支持下,服务团经过多年培育发展,面向智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及智能产品等多个领域,在上海、宁波、芜湖等地形成联动示范区域,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走出了一条为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的新路,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力量。

服务团积极入驻“科创中国”平台,与中国科协试点城市挂点组、地方科协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常态联络机制。纵向建立学会副理事长牵头、副秘书长执行、专家服务队落地、秘书处协调的工作机制,横向协同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林学会等兄弟学会力量,积极与地方科协、省级学会、分支机构、理事单位建立四级合作工作模式。

2023年,服务团汇聚智能产业领域10多位院士、200多位专家,围绕常州、苏州、台州等地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信息安全保障等有关需求,持续深入挖掘凝练企业需求,提供企业难点技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为地方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智库咨询建议等,助力地方人才培养,广泛邀请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搭建集多方资源的产学融合平台,进一步促进科创服务成果转化落地。

发挥专家资源优势解难题

为精准高效服务长三角地区,突出产学融合实际效应,学会充分发挥会地合作和高端人才、技术等资源集聚优势,第一时间组建长三角地区智能产业专家库。一方面,本着“自愿服务”原则,面向学会会员发布通知,聚焦工业生产自动化、智慧工厂、智能检测等长三角地区产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广泛征集专家;另一方面,本着“就近服务”原则,建立“省级学会一理事单位一分支机构”三级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湖北省自动化学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力量,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入服务长三角地区产业大军,瞄准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围绕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等需求,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助力长三角地区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服务团组织院士、专家多次深入一线企业现场调研。学会与长沙理工大学、宏瑞文博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协议,以项目合作为契机,逐渐理清合作思路.主要针对现有装备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智能操作系统升级。继续深化企业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服务团的合作,完善企业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目前,双方已就打造平行博物馆达成进一步的合作意向,计划在技术层面上对原有自动化博物馆仓储体系进行更新换代。

服务团还联动“科创中国”平台、江苏省科协,组织专家对技术需求从紧迫性、可行性、必要性等层面进行评估,并反馈至专家库系统,实行“专家认领”,协同攻坚克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定向组织线上技术需求对接会,牵线专家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画像分析,实现精准匹配,形成技术研发指南,高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创新服务运行机制征需求

服务团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流程工业、智能机电等细分领域组织科技专家服务队,开展多领域科技咨询专项行动,将不同类型人才与企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让人才提炼科学问题,为后续关键难题精准对接破除障碍。

广泛征集技术需求,推进对接。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形成长三角地区产业技术需求模板,学会联合长沙市科协、常州市科协、台州市科协等,面向长三角产业园区广泛征集技术需求。学会组织专家对征集需求进行初步筛选,通过有针对性、主动性与广泛性的对接交流,确保技术需求的落地跟踪与反馈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深入一线调研与考察。为进一步深入长三角地区产业,明确产业发展难点与痛点问题,服务团组织清华大学谢震副教授团队及闾海荣副研究员团队、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于广平研究员团队、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贺琛总经理团队,与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对接会,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参数,为后续进一步对接展开沟通交流奠定重要基础。

组织开展咨询服务。学会积极联系先进结构材料产业科技服务团等16个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和湖南省区域科技服务团的近50名专家,对“科创中国”长沙、衡阳两个试点城市和相关县(市、区)及园区企业提出的122项技术需求进行认领对接;学会以科技经济融合会议为契机,组织16个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专家对前期认领的79项技术需求开展多轮对接及考察调研,剖析和解决企业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以会聚才赋能产业发展

企业需求提炼后,如何“破题”“解题”成为科技服务团专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学会多次召开线上工作讨论会,同时结合学会在长三角区域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初步确定了“以服务站为平台,以会议为抓手,赋能地方产业”的总体对策。

强强联合支撑人才。为加强自动化专家人才库的开发和利用、技术平台资源信息共享、高端学术资源交流、产学研项目落地及产业化等方面的合作,中国自动化学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地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赋能组织的建設,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品牌会议汇聚成果。学会以举办“科创中国”服务科技经济融合高峰论坛等论坛会议为契机,汇聚智能科技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联通产学研用各界,凝聚智能产业领域权威专家,精准“画像”长沙等地智能产业需求,形成技术研发指南,高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学会推动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落地深圳,致力于将论坛打造成世界级先进机器人领域成果发布平台、创新合作平台、产业聚集平台和投融资对接平台,以高端会议聚集高端人才和成果的同时,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线上培训服务人才。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优势,依托学会云讲座品牌系列活动,针对长沙、常州、台州、嘉兴、苏州、南京等城市的智能产业需求,组织开展CAA云讲座、会士面对面等线上活动,定向组织专家开展线上人才培训服务、技术咨询等。

搭建奖励平台助成果转化

依托奖励体系,实时跟踪科技成果研发落地情况,积极推荐重点科技成果申报学会奖励和国家科技奖,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水平,提高学会奖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形成学会奖励与科技成果闭环效应。一是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及入选示范榜单内的机器人企业积极性,优先推荐申报学会“企业创新示范单位”“小微企业示范单位”,对于在领域内产出原创新成果、在科学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学会“CAA科学技术奖”,通过奖励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二是充分发挥中国自动化学会品牌学术会议的产学研平台作用,设立“技术项目路演”环节,邀请荣获学会CAA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个人、企业等,全面展示技术项目亮点、落地转化效用,为专家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条件。

经验启示

实践表明,只有发挥人才优势和地方科协的组织网络优势,在面向重大战略区域、聚焦不同领域技术需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科技服务团工作才能出成效、出业绩、出经验。

只有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才能更好地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创新机制要注重个性化服务,为产业、企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建立学会服务工作站、搭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共建科研基地等途径。

只有当好“媒人”角色,才能推动产学研高效串联工作见实效。学会要积极对接省市科协,聚焦区域产业发展瓶颈以及重点产业需求,完善协作机制,深入开展会地合作,持续跟踪成果落地转化。

只有精准对接需求,才能助力企业增强应变克难的能力。将企业需求提炼成科学问题,是学会有效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卡脖子”难题的攻关解决,组织专家走进企业一线,常态化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与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的精准有效对接,确保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的执行效果。

只有汇集高端智力资源,才能为产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产品。学会要团结凝聚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以打造高端智库为抓手,为国家重大决策和区域发展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以研究结果為导,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咨询服务、课题研究等,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服务团长三角专家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致谢审稿专家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请叫我专家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