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024-05-15 21:22贾珊
青年文学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野牛威尔逊玛格丽特

贾珊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世界语言大师,他擅长描写人物的语言,用语言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冰山原则”也是海明威写作的一大艺术特色。本文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为例,去探析海明威的写作特色。

一、文本故事梗概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是一部在20世纪的短篇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小说作品。故事很简单,是海明威根据一篇真实报道改写的,主要围绕主人公弗朗西斯·麦康伯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以及职业猎手威尔逊展开。小说中十分胆小的主人公麦康伯在非洲打猎,有一次追捕一头受伤的狮子时吓得逃跑,变成了妻子玛格丽特的笑柄。这一天他受到妻子的羞辱后突然变得勇敢起来,第二天面对受伤的野牛时毫无惧色。当他朝着冲过来的野牛射击时,他的妻子却从背后给了他一枪,把他打死了。这看似是玛格丽特打向野牛,实则打向麦康伯。当麦康伯变得勇敢,并且感到一丝丝幸福时,这幸福却戛然而止。主人公离开了现代社会走向了更接近原始大自然的非洲草原,终于在维护尊严的原始欲望下获得了成长和勇气,敢于直面恐惧、直面人生,却最终还是被现代文明异化下的人性所害死。

二、文本特性分析

(一)语言要素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语言取胜,他擅长用语言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平实简朴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严密紧凑的结构、灵活展现的人物组成了他的文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这就是海明威语言的魅力,也是他小说的魅力。《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是一篇精美之作,海明威凭借扎实的写作艺术,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构建了內涵深刻、内容丰富的文本。

1.语言表现人物关系和心理

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过语言去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刻画人物心理和表现人物性格。“麦康伯坐在床上,直到他妻子进来。她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和他说话,而后他走出帐篷,到外边的便携脸盆里洗了把脸,又洗了洗手,然后径直走到餐厅帐篷去。”“麦康伯看向别的地方,手伸过去想要牵起自己妻子的,但她把手拿开了……当他们坐在那儿的时候,他的妻子将手伸向前方,放在威尔逊的肩膀上。威尔逊转过身来。她俯身向前,亲吻了他的嘴唇。”从文中这些描述就可以看出麦康伯和妻子的关系,他在妻子面前没有地位,唯唯诺诺的,妻子则是高高在上的样子,面对妻子和其他男人不一般的关系,他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只是一再地忍让。“你去哪里了?”“出去呼吸了下新鲜空气。”“话说得好听。”“好吧,谁让你就是个懦夫。”“你是觉得不管你怎么做我都能忍,是吗?”“我想你会的。”从麦康伯和妻子的一问一答中就可以看出霸道蛮横的妻子和懦弱无能的丈夫的鲜明对比。麦康伯的妻子玛格丽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麦康伯是一个有钱的商人,一个图钱,一个图色,人物的关系从语言对话中完全呈现出来了。

2.语言文本的言外之意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十分值得读者细细琢磨,小说开篇威尔逊说“你打到了一头狮子,还是一头相当壮实的狮子啊”,从此引出了小说的主要事件。打到狮子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玛格丽特却说“我希望没有发生这种事,我实在是希望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啊”,这句话就暗含了猎狮的过程中一定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然而具体是怎样的作者也没有过多交代,只是用语言对话的形式道出了事情的缘由“你知道,在非洲,从来没有一个女人打不中狮子,从来没有一个白种男人逃跑”“我逃得像一只兔子”,从这里了解到故事的大致情节—麦康伯在猎狮时逃跑了。

(二)形式要素

1.悬念制造

笔者认为这篇小说结构紧凑、环环相扣,通过制造悬念的方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人物的性格变化、命运变化、关系发展,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

“现在是午餐时间,他们都坐在餐厅帐篷绿色的门帘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开篇的第一段便是这样的一句话,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为什么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呢?难道真的发生了什么吗?那到底具体发生了什么呢?他们又是谁呢?读者便想要往下一探究竟。

2.出人意料的结局

这篇小说的结局也是耐人寻味,它属于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麦康伯最后去猎杀那头野牛时候,只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他会像之前那样胆小临阵逃脱,要么他勇敢地杀死了野牛,结果是他终于鼓起勇气,准备一枪杀死野牛。在这时,小说设计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麦康伯的妻子玛格丽特,看着野牛快要扑倒在麦康伯的身上,便朝着野牛开了一枪,不料打中了麦康伯的额头,以致麦康伯死亡。但是细细品读,我们又能够发现这个结尾是在情理之中的,玛格丽特看到麦康伯从胆小变得勇敢,害怕之后再也无法掌控他,便选择杀死了他。

三、人物性格分析

(一)玛格丽特

玛格丽特是海明威笔下的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认为是“可怕的魔鬼”形象的代表。

她是一个漂亮、浪漫、优雅,保养得很好的女人,同时也是可怕、放荡、善妒的女人。她后来嫁给了有钱的麦康伯,但是很显然,她并不是真的爱麦康伯,而是看上了麦康伯的钱财,而麦康伯也是迷恋玛格丽特美丽的容颜。玛格丽特感觉自己完全掌控了麦康伯,便越发肆无忌惮地与威尔逊调情,甚至在打猎的第一天晚上回来后便与猎人威尔逊发生了关系,丝毫不避讳,也不考虑麦康伯的感受。当她回来时,麦康伯强忍住自己内心的愤怒,对玛格丽特发出质问:“你说过如果我们出来旅行的话就不会有那种事。你答应过我的。”“没错,亲爱的。我当时是这个意思。但是昨天发生的事情彻底搅和了这次旅行。关于这件事,我们都不愿意再多说了,对吧?”玛格丽特不知廉耻地回答道。从这个对话就可以看出玛格丽特偷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面对麦康伯如此的质问,玛格丽特却显得很无所谓,丝毫不在意丈夫的感受,也不为自己辩解,丝毫没有羞耻感可言,从人物这些行为便可以看出她十分放荡。玛格丽特本身不喜欢丈夫麦康伯,她这么做一方面会让自己十分舒心,另一方面她也可以刺激丈夫麦康伯,表达出自己对他的厌恶。麦康伯本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人,对于妻子的背叛,他也不会做出什么特别的行动,这样一来也助长了玛格丽特的不良行为,让她更加不知羞耻和检点。最后,当麦康伯变得勇敢而不再懦弱后,玛格丽特产生了危机感,最后杀死了麦康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玛格丽特是一个心狠手辣、不知检点、淫荡不堪的女人,但是她的性格的形成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在那样一个男权的社会,她把自己摆在与男人一样平等的位置上,本身就是错的,也会使她自己走向歧途;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就有爱慕虚荣、追逐利益的不好风气,她与麦康伯的婚姻就是利益所驱,是错误的,她只图麦康伯的钱,并不爱他,他们的婚姻本身就没有一点儿感情基础,这也为下文她狠心杀死麦康伯埋下伏笔。

当然,海明威对玛格丽特描述得也很客观,他把瑪格丽特内心的纠结、痛苦、挣扎都刻画出来了。玛格丽特宁愿牺牲自己的爱情也要去追求物质利益的性格,被海明威真实地展现了出来。玛格丽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十分饱满的人物。

(二)麦康伯

麦康伯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他也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性格和心理的变化是文本发展的线索。

在笔者看来,麦康伯是一个胆小怯懦且内心极其压抑的男人。他的压抑和不自信来自妻子玛格丽特的鄙视、无视、强势和出轨。文本在描述麦康伯和玛格丽特的时候,都刻画出了麦康伯的压抑和怯懦。他们的婚姻很是奇怪,夫妻原本应是亲密的,他们却好像陌生人一般冷漠。文本开端描写麦康伯和玛格丽特,写道:“等到了他自己帐篷门口的时候,那些土著男孩儿把他放下来,他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握了手,并在接受了他们的祝贺后走到帐篷里,坐在床上,直到他妻子进来。她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和他说话。”从这里的描写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其次,麦康伯也是一个善于改变、勇敢无畏的男人。他知道了妻子和威尔逊的关系,他们居然敢明目张胆地偷情,实在是太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在这之前,他一直被别人控制、拿捏,完全没有自我,也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他意识到自己这样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选择改变,他愿意变成妻子喜欢的样子—一个勇敢挑战自我的男人,他要找回属于自己的尊严。于是,在第二天,他们一起去打野牛。麦康伯开枪打死了第一头野牛,威尔逊一头也没有打死,麦康伯像打了鸡血似的,不断地寻找野牛,每一枪都直击要害,总共打死了三头野牛,连威尔逊都不禁夸赞他“打得简直棒极了”。这个时候他也是十分开心,内心激动,因为自己真正地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他便说自己想要去喝口酒。而在这时,玛格丽特的神情十分古怪,她看到丈夫这样的变化心中是说不出的滋味。威尔逊察觉到了玛格丽特的神情变化,便说“还有一头野牛没打死呢”。玛格丽特也觉得自己要做一些小动作了,而这一次的举动肯定不是之前不理她丈夫那么简单,最终她将自己的丈夫一枪毙命了。

虽然麦康伯可能会察觉到妻子的这些变化,也曾料想到自己的结局,但是他还是愿意改变,愿意相信自己的妻子,他是一个十足勇敢无畏的人,他战胜了自我。他的一系列变化也导致他最后的结局,人物性格也决定了人物的命运,性格的变化也暗示了小说的结局。

(三)威尔逊

海明威笔下的很多男性人物都是“硬汉”的形象,如《老人与海》里的圣地亚哥,这一类男性形象都是很勇敢的,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都毫不退缩,表现出坚强的意志,他们敢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

笔者认为改变后的麦康伯就是典型的“硬汉”形象,他克服了恐惧之后,变得更加勇敢,敢于挑战自己过去不能的事物,最后即使是面临死亡的结局也不后悔。除了麦康伯外,笔者认为猎人威尔逊也是一个勇敢的“硬汉”形象,因为他跟随着麦康伯夫妇去狩猎,他积极地上前去猎狮,跟麦康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甚至说到“有史以来没有一个白人男人可以从猎场上逃跑”,足以见得他对麦康伯的鄙夷,也表现出了他的勇敢。还有一个场景也是小说开始的时候,三人坐在一起,在午餐时间,餐厅帐篷绿色的门帘下,麦康伯问妻子和猎人威尔逊要喝点儿什么,“你们想要橙汁还是柠檬水?”“我要一杯琴蕾酒。”威尔逊回答道。“我也要一杯琴蕾酒。”麦康伯的妻子回答道。面对自己的雇主的邀请,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违抗了命令,选择了麦康伯所不敢尝试的烈酒,足以见得威尔逊的勇敢和勇猛。

其次,威尔逊也是一个毫无原则、禁不起诱惑的男人,威尔逊跟随着雇主麦康伯夫妇去狩猎,他本是受雇方,理应听从于雇主,可是在多方面违背了雇主的意思,甚至面对雇主的妻子玛格丽特的诱惑,他公然与其调情,两人的眉目传情,也为后文第一天夜里的偷情埋下了伏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威尔逊是一个极其没有原则、禁不起诱惑的男人。

四、主题分析

(一)人性的难测

这篇小说里最让人唏嘘的就是人性中的恶,麦康伯的妻子玛格丽特为了利益将自己的丈夫杀死,看似枪口对准了野牛,实则是对准了自己的丈夫。在现代文明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面对物质利益时,无法理性分析,往往把自己最宝贵的本真与善良丢失,丧失了生活的本真,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只是单纯地陷入了资本主义奢华享乐的泥潭之中。因此,笔者认为本篇小说也是在讽刺贪图享乐的人和在利益面前变得面目全非的人性。

(二)人与自然

海明威的小说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价值的自我实现中反思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强大的,自然是脆弱的,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该破坏自然;另一方面,人又是脆弱的,有时人在自然面前也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任性妄为只能遭到自然的反噬。小说中,当麦康伯和威尔逊将狮子不断猎杀时,文中写道:“它全身都疼、难受,也充满着仇恨;它全身残余的体力都调动起来了,完全集中准备着发动袭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也要奋力拼搏,保住自己的生命尊严。”从这里可以看出自然界也在顽强抵抗着人类的行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这里凸显得淋漓尽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平等相处,才能实现双赢,这也是海明威想要表达的思想之一吧。

猜你喜欢
野牛威尔逊玛格丽特
逃家小兔
美洲野牛当宠物
双面威尔逊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一起去看“欧洲野牛”
两头野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巨人汤
偶尔装装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