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

2024-05-15 15:47詹长江
青年文学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手熟眼高手低天性

詹长江

自知是种智慧,是自我提升、拥有幸福人生的前提。

努力和奋斗需要目标作为方向的指引。狂妄自大的人定下的目标往往难以企及、不可达到,就算定下了目标也是眼高于顶、眼高手低,自然难以实现;而妄自菲薄之人定的目标又太过容易、触手可及,激不起动力和斗志,又怎能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因此只有对自己的能力强弱、水平高低有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潜力大小、自律与否有明确的认知,才能定下有挑战性而合适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如此方能不断取得进步与提升。

自知是“唯手熟尔”的洞察,是懂得“山外山”“人外人”的谦谨,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昂扬。

诸葛孔明对自己的不世之才和不仕之心的清晰认知,给了他“自比管仲、乐毅”的自信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自足;如若不是认识到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孟子又怎会发出“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感慨;而李白对自己豪放不羁天性的明晰,给了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随性。

自知是可贵的品质,是冷静的理性对炽烈的感性的征服。

害怕经过努力仍无法成功,这是人畏惧失败的本能。同样的,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害怕发现自己的缺陷,厌恶批判自我、解构自身,也是人畏惧错误的天性。因此,自知并不容易。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确实,要克服这种天性,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地反省自己、探尋自己,不断加深对自我的正确认知。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向他人借鉴,把自己和他人对照是自我认知的良法,但这需要综合比较分析,得到客观结果,不能轻易就得出判断。同样的,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是进一步评价他人的前提。

自知是种美德,在利人的逻辑里真正实现利己。

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天下第一,不免对他人生出鄙夷和嫌弃,盛气凌人,践踏他人自尊,不仅伤害了他人,也失去了真心朋友,让自己孤立无援。而妄自菲薄之人总是自视甚低,觉得低人一等,心理上生出自卑、唯唯诺诺的情绪,对他人言听计从,更助长了自大之人的狂傲,进而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还可能生出嫉妒等消极情绪。失去了自信,便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又谈何进步、提升?因此,自知于己于人皆有利,可称得上是美德。

人如此,民族、国家亦然。我们常说要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为我们明晰其价值;但我们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和差异,提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从来不实行霸权主义,因为我们没有狂妄自大,知道每个民族的文化平等、权利相同。这正是我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淬炼的宝贵“自知”精神。

猜你喜欢
手熟眼高手低天性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的野猪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课内文言文复习之《卖油翁》
眼高手低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脱贫致富切忌“眼高手低”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卖油翁的“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