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

2024-05-15 09:38陈理
中小学德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阶段

陈理

摘 要 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应根据不同学段要求,从红色资源的情感认知、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红色基因的信念建立等维度设置递进式教学目标;通过选用红色文化形象化元素、象征化元素、抽象化元素来彰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立足不同学段阶梯递进地创设富有感情色彩氛围的情境,从基本的情感激发到精神感悟,深化信仰认同,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资源;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认知进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4-0065-04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青年资助专项课题“湘中农村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实践研究——娄底片区为例”(编号:XJK21QJC0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内容和资源的一体化,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党在发展历程中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是天然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整体规划红色教育目标、统筹推进红色教育内容,系统设计教育情境,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教育合力,是丰富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内容,探索一体化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一、厘清学段目标进阶要求,整体把握递进式红色教学目标

制定教育目标是红色资源有效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从国家层面为红色教育总体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依据。2019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从总体目标和顶层设计维度予以了明确,提出“小学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重在提升政治素养”[3]。“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红色资源的有效运用,要结合各学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从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设计,制定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目标。

小学阶段:孵育红色资源的情感认知。小学阶段红色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知事”,启蒙对红色资源的情感认知。小学阶段是育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时期,此阶段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已充分发展,可以通过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简单的逻辑认知,但认知受限于具体实物,难以掌握离生活较远的抽象化知识。这一时期的红色教育应侧重让学生对红色遗址遗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产生具体的认知,通过具体形象的红色文化实物形态,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记忆,了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忘我奉献、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高尚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贺国中故居为例,以讲人物故事为切入,让学生对贺国中烈士从小刻苦学习、为革命毅然牺牲青春、爱情、家庭,肯吃苦、能吃苦,英勇无畏的“虎将”精神有初步了解,产生崇敬之情,对娄底本地红色文化萌发亲切感;通过讲平江起义、游击战争的故事,激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发展壮大的艰苦卓绝的历程,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收获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情感认知。

初中阶段:强化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初中阶段红色教育着重引导学生“明理”,强化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初中阶段是拔节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学生认知由感性逐步向理性过渡,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运用理性思维认知社会现象,具有相对深入性和综合性。此阶段的红色教育围绕政治觉悟提高和品德锤炼,应将抽象的文本知识与生动鲜活的现实联系,探索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厘清红色文化的形成脉络,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百年来从黑暗屈辱走向独立繁荣的伟大征程,意识到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感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理解红色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明确红色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红色文化生成理智性热爱和价值性认同。以贺国中故居为例,在历史视野下将贺国中生活的历史背景与其伟大成就进行简单对比,让学生探索贺国中在艰苦环境中怀揣救国救民的思想;在求学的安定生活中选择弃笔从戎的决心与初心;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选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风范。引领学生从简单的人物故事认知纵向衔接扩展到系统知识点的横向联结,从一个人物形象延伸到对一个时期革命先辈的伟大斗争精神的认知,对贺国中同志生活的党史背景形成整体理解,做到“知史明理”,领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逻辑。

高中阶段:凸显红色基因的信念建立。高中阶段的红色教育重在教会学生“信仰”,凸显红色基因的信念建立。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认识上更加抽象,在内容上愈发深刻。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更显系统全面,对红色文化的情感更加理性,達至信念建立,其认知思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此阶段的红色教育围绕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4]从历史延续性和精神传承性的角度深刻阐释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让学生探索红色文化内含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及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并将对红色人物、对党和国家的情感认同升华为制度认同、政治认同,强化对党和国家理论、制度和道路的信仰信念,在现实生活中能回击红色文化面临的挑战,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以贺国中故居为例,这一阶段应要以整体性的历史叙事为抓手,全面把握以贺国中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坚守战场的真实面貌,系统剖析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历史背景与意义,明确井冈山保卫战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进一步强化对红色革命精神的信仰信念。

二、聚焦认知发展进阶,把握红色教学内容的层级结构

各学段红色教育内容的提炼围绕立德树人主线,既要系统性呈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全貌,又要兼顾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深浅度,以确保教育内容有序推进、整体衔接。

小学阶段:形象感知红色文化元素。小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知识性、学理性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5]《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6]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阶段红色教育可利用革命遗址、故居、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等直观的红色文化实物形态,或者革命人物照片、事迹和故事等形象化红色元素丰富教学素材。以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为例,教师可利用革命领袖照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讲述英雄人物伟大事迹和故事丰富对革命先辈的想象,激发其深入了解的意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从而形象地感知新中国来之不易。

初中阶段:初步理解红色文化象征。相比小学阶段的常识性知识,初中生对事物的内在价值更加关注,知识化教育将从这一学段开启。红色文化的象征形态是指其意义性媒介物,它是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的表现形式,是对红色文化具体形象的生动表达,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和对红色历史的追忆情感。[6]红色文化象征广泛存在于学校场域中,如红领巾、纪念仪式、雕塑、标语等,尽管小学阶段学生在学校已经接触了象征性元素,但比较难以理解其深刻内涵,只有认知水平达到一定层次,才开始深入审视其所象征的价值意蕴。以特殊节日为例,学校可依托重要节日如国庆节、建军节等,将历史与现实对接,向学生讲解节日的象征意义,丰富认知与想象,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并经过节日的多年重复活动,加深学生对往事及背后意义的回溯,从而坚定信仰信念,实现根植红色基因、筑牢革命之魂的目的。

高中阶段:深化红色文化内涵理解。此阶段学生身心接近成熟,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再局限于实物和象征,可以直面其抽象形态,通过理解其包含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等,进而认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着重建立对红色基因的信念。红色文化的抽象化元素是指党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优秀革命传统、理论成果以及制度等资源总和,通常以书面形式集中体现在红色文本上。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等内容。因此,部分红色文化抽象化资源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以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为例,相关链接提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7个红色著作,教师巧妙应用这些文本,将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念的认知,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阶梯深化情境体验,拓展红色教学多元方法

情境教学是素养导向的思政课倡导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真实情境,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活动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推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方式。中小学思政课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立足不同学段阶梯递进地创设富有感情色彩或氛围的情境,从基本的情感激发到精神感悟,深化信仰认同。

小学阶段:以直观感知激发情感。小学生认知思维的形成依托于事物的表象,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其课堂教学通常采用具体直观的教学形式揭示深刻的道理。小学阶段的红色教育可利用故居遗址、纪念馆等载体,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对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形成直观具体的感知,并利用红色文化的具体形态创设情境,设置活动与任务,让学生产生感官体验的同时深化情感认同,进一步升华为价值认同。以贺国中故居为例,可利用故居仅有的场景、遗物,巧妙创设情境活动,如利用故居里的人物照片,设计“看照片初识伟人”活动,给学生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立体地呈现贺国中同志的生平故事和伟大的革命事迹;设置“读故居信,写一封时空回信”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对烈士的敬仰情、对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感恩情,产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初中阶段:以精神感悟深化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已不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态,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价值判断受推理过程驱动,会产生理智性认同行为,但易受网络观点和同伴群体的影响。此阶段的红色教育应将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统一,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模拟革命先烈的历史境遇,拉近历史情境与青年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革命事迹得以再现,革命人物得以“再现”,革命精神得以复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得丰富的红色文化记忆,在亲身体验中提升个人精神境界。[8]以贺国中故居为例,通过还原先烈的生活情境,设计体验情境“睡一张春凳”,让学生感知幼年贺国中在艰苦环境中的勤学精神;演一出“归与行”的情景剧,让学生感受青年贺国中离家时的不舍与坚守革命初衷的坚定信念;设计“做一回正义虎”,让学生体验一次用锹甲虫取花生的不易,感受其内在寻求公平正义、舍己为人的优秀品格。通过一系列情境活动,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从而深化对贺国中同志的形象认识,油然而生对故居、遗址的价值认同,对革命先辈精神的自发崇敬。

高中阶段:以思辨探究强化信仰。高中阶段学生对自身的独立认知和对世界的理性认知正处于相对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思辨能力进一步发展,独立性与批判性增强,他们对社会现象与问题非常感兴趣,开始独立判断是非曲直,喜欢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貶评论,此阶段学生缺乏的不再是简单的认知启蒙和情感熏陶,[9]而是基于情理交融、知行合一的信仰传导,课堂教学也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信息接收,而倾向于在自主和合作探究中建构个人的理论认知和价值判断。此阶段的红色教育应将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植的社会样态呈现在学生的视界,创设思辨性或探究性情境,运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体系和精神脉络,明晰革命精神的发展历程,明确传承和发展红色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其认知超越理性判断进入信仰层面。以贺国中故居为例,设计“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虎”,呈现1927年国共两党的实力情况对比和当下的历史现状,巧设矛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辨贺国中在国共两党间的政治抉择,感悟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呈现贺国中参与的最后一场战役的历史背景,设计“生与死的抉择”让学生思考其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科学性与必要性,强化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信仰信念。

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教师政治站位、价值取向、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从外在培育和自我研修两个维度强化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系统了解,对红色教育内容的深度提炼,不断提升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0.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求知,2021(06):4-10.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3-12-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 content_5421252.htm,2019-08-14.

[4]中国教育部网.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的通知[EB/ OL].(2021-2-05)[2022-1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

[5]张素敏.红旗渠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1):43-46.

[6]中国教育部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0-12-31)[2024-02-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 kcjcgh/202012/t20201231_508361.html.

[7]孙银光.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层次及大中小学校教育一体化实践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7):130-137.

[8]骆郁廷,余焰琳."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资源育人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3):69-75.

[9]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EB/OL].(2022-11-11)[2024-03-01].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6/s3325/202211/t20221110_983146.html.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