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慧”家长课程的校本实践

2024-05-15 09:38吴小兰刘海清
中小学德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融和理念家长

吴小兰 刘海清

摘 要 家长学校课程在校家协同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学校的多民族特色,学校将校家协同教育与学校融和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构建“慧知、慧能、慧行”家长融和课程,全面提升家长育儿能力。

关 键 词 融慧课程;融和理念;校本课程;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4-0048-03

①本文系“基于‘融和共生理念的家校社共建共育实践研究”(越教类【2021】97号)成果。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校家社协同育人成为迫切所需和时代课题。2022 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在法律层面对家长做出了责任和义务等诸方面的规定,家庭教育由“家事” 上升为“国事”。作为一个有着近两千学生,16个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的民族教育特色学校,广州市回民小学在校家社融合教育方面有着先天诉求和现实难点。基于此,学校结合“融和”办学理念,在飞鸟联盟家长学校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融慧课程”理念,致力于家长学校课程的校本实践研究,取得良好成效。

一、融和理念:基于校情的育人指向

广州市回民小学建校于1929年,是广东省唯一的回族子弟学校。经由多年发展,学校目前已整合周边六所小学,成为以民族团结教育为特色的百年名校。学校坐落在广州老城区商业中心,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周边电器城、中旅商业城等小摊档业主及普通百姓家庭。

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不同民族学生间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注重不同分校师生之间相互认同。为凝聚团队力量,学校提出了“融和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办学宗旨,以“一体多元”的融和课程体系为载体,开展多维民族团结教育特色文化活动,探索民族“融和教育”的新样态。“融和”的最初含义,是指“融各族之优,和百家之长”。随着时代的发展,“融”的内涵逐渐延伸,泛指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跨区域、跨学科、跨主题与跨主体,实现和合共生。

在落实办学理念过程中,学校发现做好民族团结教育,仅仅关注学生差异还不够,因为家长的育人理念和生活背景也千差万别,只有将他们团结一起,凝心聚力,才能真正实现师生融合、校家融合,达成办学目标。为此学校成立了飞鸟联盟家长学校,从管理、课程、资源等诸方面,将校家社协同教育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和,利用家长、社会与学校教育资源构建协同教育网络,共同打造育人平台,达成校家社共建共育的目标。“飞鸟联盟”一词源于学校《融和》校刊的“飞鸟部落”栏目名称。“飞鸟”代表家长的哺育精神,将之作为家长学校的名称能给家长们既熟悉又亲切的感觉。为了丰富家长学校课程形式,让家长学校学习如同去“茶吧”喝茶聊天般轻松自然,飞鸟联盟家长学校又被称为“慧学吧”。其中的“慧”从谐音的角度为源,赋予其学“会”、互“惠”、“汇”集、智“慧”等诸多含义,寓意互帮互助,共生智慧,融和互通。

在此基础上,学校回应家长育人诉求,结合学校办学文化,开展了“融慧”家长学校课程的创新探索。“融慧课程”作为家长学校的核心课程,意在融汇校家社各方教育力量,让教师家长都获得教育智慧,同时开启孩子智慧,从而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

二、融慧课程:着眼赋能的内容建构

结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家长学校运行特点,学校对融慧家长课程进行了循序渐进的内容构建(见以下内容框架图)。

(一)“慧·知”课程,端正养育理念

“慧”代表才能智慧,“知”代表学识认知。开设“慧·知”课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宣讲传播,帮助家长开启“慧根”,了解教育,理解孩子,从而建立起科学育儿理念。

1.政策法规课程。向家长介绍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的社会规范。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原则上外请教育专家来校授课,以讲座形式在校外大会场进行。主题选择强调实践性,以案例分享的方式展开,以学期为单位进行。

2.教育理念课程。引导家长了解、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原则上每学期开展一次,在学校报告厅进行,由校长或讲师团成员授课。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并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进行,主要采用案例分享方式,以年级为单位开展。

3.儿童成长规律课程。向教育者、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士介绍儿童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儿童的成长。课程涵盖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借助班级“家长大讲坛”平台,邀请优秀家长开展各种类型的授课,原则上每学期开设2-4节课,每月不超1次,可以与生涯课程结合进行,授课地点在班级教室,以班主任为主要开发者和讲授者。班级课程不仅有家长讲课内容,还有班主任主讲的专题课程,以及以《父母课堂》为教材开展的常态化课程。

4.家長育儿心理课程。是为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心理挑战和需求而设计的课程。其中包括儿童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建立、情绪管理和应对挑战等方面内容。

(二)“慧·能”课程,修习行动智识

在明晰教育理念、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开设相关活动课程,提升家长在育儿实践中的技能技巧。

1.家长沙龙课程。主要以“主题沙龙”的形式进行,针对学生具体问题,鼓励有相似问题的学生家长报名参与。每次活动不超过30人,主要以聊天方式进行。原则上每月1次,一个学期4次。

2.家长辩论课程。该课程与沙龙课程结合进行,对于某一阶段学生成长的相似问题,家长交流辩论,商议解决方式。课程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安排进行。

3.VIP一对一课程。这是学校层面设立的特色培训课程,每学期开展4次,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是为急需沟通的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原则上由正职校级领导负责接待,校级德育主管作为替补。时间为每月最后一个周四的上午,理论上每次有10位家长获得该VIP课程。

(三)“慧·行”课程,关注实践技能

开设课程的目的是指导实践。通过搭建各种亲子活动平台,让家长在行动中落实育儿理念,提升育人能力。这类课程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加,内容结合学校有关校本研修共同体学校与民族团结教育等特色活动来开展,分为户内亲子课程与户外亲子课程。该课程根据研学活动内容设计,时间可超出半天甚至几天,在校外合适的地方开展。

1.户外亲子课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课程,旨在通过户外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同时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探索能力,让孩子不仅在玩乐中学习,还能与家长共同创造美好回忆,同时提升各方面能力。

2.户内亲子课程。通过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让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成长。这类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同时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孩子进行正向的社会情感教育。

三、融创活动:回应诉求的务实路径

基于学校多民族学生融和学习的特点,家长学校课程充分考虑家长的现实诉求,创新拓宽渠道开展活动,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一)挖掘资源,凝聚社会力量

一是学校资源。为了让家长对学校独有的民族特色有所了解,每一年学校都会邀请本校的回族老师为刚入学的新生的家长讲授“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让家长们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服饰特点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各民族之间要友好相处的道理。

二是家庭资源。根据家长年龄、学历、职业与多民族性质的特点,学校积极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请相应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开展“草本系列活动之小小生态瓶,美丽微世界”“小钞票里有大世界”“‘书家国情怀,‘写快乐人生”等主题活动。

三是社会资源。学校充分利用相关教育机构资源,推进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如邀请兼任本市一所小学校长的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为家长开展“家校社协同教育,共谱回小融和美”的主题讲座,邀请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家长们探讨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如何做一名优秀家长的话题等。

(二)搭建平台,形成共育机制

一是校长接待日。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四,会有10位家长通过网络报名,申请到学校与校长面对面探讨家庭教育等诸方面问题。这一活动的对象主要是要求保密的特殊人群,旨在为急难愁盼的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家长沙龙。每个月学校都会收集家长中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集中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共商教育计策。如围绕“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如何应对,开展了“‘双减政策你说我说他说”活动;围绕因学习导致的亲子关系紧张话题,开展“拉近亲子关系的‘法宝”沙龙活动等。

三是共建活动。为了丰富家长学校课程,学校开展了双向亲子活动,先到连南涡水镇中心小学20个学生家庭开展手拉手共建,然后邀請连南学生来广州继续开展相应教育活动。

(三)创新评价,成就智慧家长

一是打卡评价。只要家长参加了学习,就会有记录。每学期家长会这种最基本的家长培训形式,也会有相应记录。打卡评价仅就家长参与情况而言,属于一种表现性评价。

二是过程性评价。根据整个年度学校开展的家长课程活动中,家长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或成为志愿者,或作为授课老师等,通过过程性评价记录家长参与的表现。

三是微认证评价。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对比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后是否更加注重家庭教育;通过向校家共育载体《融和》校刊投稿,参加其他书香校园活动等行为,利用校园数字化手段的微认证方式,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实现培养智慧家长的目标。

经过五年多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广州市回民小学整体办学更上层楼,获得社会与家长的一致肯定,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家长不仅积极参与家长学校课程,而且乐于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真正履行了“回小一家人”的教养职责,师生家长学校共生共惠。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广州市回民小学家长学校课程不但惠及全校学生家庭,线上、线下多次培训还惠及共建结对的香港、新疆、四川等地的十余所学校,实现了教学成果的有效外溢。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融和理念家长
杭州亚运会圆满落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花开富贵》画题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家长请吃药Ⅱ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