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型开发视角下的光色景观设计原则

2024-05-14 05:44刘晓茜王佳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

刘晓茜 王佳琦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地区的夜间照明需求不断提升。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乡村照明满足基础功能的情况下,乡村夜态景观的呈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在还原乡村气质的同时综合生态保护,并且基于村落的基本需求进行改造和升级,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实例研究法,梳理浙江省宁波市强蛟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光色景观问题,提出乡村光色景观构造设计原则。

关键词:乡村;光色景观;景观照明;景观设计

一、研究背景

(一)乡村发展的政策背景

2012年,中国正式启动传统村落全面调查,同时进行了专家审定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工作,迄今已有六批共计8 1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针对扎根于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

(二)乡村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保护型开发成了设计工作者在面对地方设计时的基本共识:基于乡村文化深耕,挖掘地方特色设计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覺改造、空间设计,以此形成乡村原有气质下的视觉升级,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实现“老酒新装”。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电气工程等基础建设的普及,乡村的基础照明问题逐渐被解决。然而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面貌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点亮乡村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既有利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年轻群体在乡村旅游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夜生活作为乡村另一面的展示,占据传统村落展示的半壁江山(图1、2)。

然而,部分乡村夜间氛围的营造被忽视。夜间景观的营造大多脱离了乡村原有气质,呈现出同质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于城市化光色氛围营造的盲目模仿(图3)。结合夸张绚烂的灯光来凸显夜间景观的视觉张力,不仅与乡村的文化气质不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景观设计的单一性、同质性,难以使观赏者对文化景观有长远的观光兴趣,使乡村文化景观背后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逐渐被破坏,不利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持续性[3]。城市光色营造大多采用彩光或者散光,这与城市繁华的夜景规划相吻合,也与当前城市灯光秀文旅活动日益增多密切相关。乡村光色营造的功能性需求与城市有一定程度上的异同,但不可一味模仿,造成乡村特色的流失。

因此,在乡村光色景观营造中,加深乡村原有的身份认知迫在眉睫[4]。目前我国对乡村夜间景观的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还是对于城市夜生活的复刻,而非传统乡村气质的外化展示。这体现出乡村夜间光色氛围营造规划策略的重要性,对于乡村本体来说也是提升乡村特色唯一性的重要策略。如何去除同质化,挖掘当地色彩元素并在夜间文旅中加以使用,成为一个现实命题。

二、设计对象强蛟镇概况

(一)背景介绍

强蛟镇地处宁海正东方向,其三面临海,呈现海湾地理特征。1950年为薛山乡,1951年属峡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属峡山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以境内强蛟海运码头改今名,由原峡山镇和薛岙乡合并而成,镇以强蛟码头得名。强蛟镇的旅游发展定位为“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其处于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村庄地形为三面环海,陆上东面和北面高,南面和西面低,西面与陆地连接。海域水呈碧蓝色,透明度约1米,海水年平均水温17.6摄氏度。周边海域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水产丰富,半岛向海上延伸。初建村时,峡山村原来由二十多个海岛组成,为海岛渔村[5]。海面上的小岛如珍珠点点,海岛风光秀丽且各具特色(图4)。峡山村仍保留着传统古村落风貌,小镇整体遵循传统渔耕生产模式。

(二)强蛟镇光色景观现状

基于优渥的地理环境,目前强蛟镇景观视觉元素基本对标的是热带海岛型旅游地,在光色及整体色彩规划上对标对象较为模糊。其表现在沿海景观节点的色彩应用上,整体以白色、灰色为主色调,在颜色使用方面追求高亮度、低纯度,从中可以看出部分新建项目的定位为白色地中海风格,但是此风格与当地景观元素并不相恰,形成了不伦不类的形象。强蛟镇目前的条件是以生产型为主导产业,风光还需进一步打造。这就会造成宣传上的错位,进而影响游客的在地体验,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光色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

(一)自然生态的保护

根据绿色照明的理念和要求,乡村文化遗产景观照明设计应以有重点、有条理的方式结合乡村特色进行规划,避免眩光及光污染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同时应该规范光色景观的光色照度、色温以及控制系统。光色照度层面一般不超过200 l勒克斯,且照明强度不应超过建筑主体的照度,以免导致喧宾夺主。色温方面,均衡色温与显色指数的平衡,避免冲击力较强的对比色、互补色搭配,以免造成视觉污染。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应避免频闪的高照度变化,以隔绝光敏性癫痫现象的出现。另外,高照度的频闪现象对于当地的动植物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绿色照明原则的指导下,特别需要考虑景观设计的能源消耗。在考虑建筑物朝向的同时,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施照明设计。通过整合太阳能照明设备,白天吸收高质量太阳能资源,夜间释放电能进行照明供电,同时将供电设施与清洁能源相结合,以突显景观照明设计的绿色、节能优势。在设计中推广太阳能发电,以减少由长距离输电带来的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在景观照明设计中,合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隙,避免光照不足的情况,使建筑物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日光,提升景观照明的绿色协调性[6]。

(二)安全性与美景度的综合设计

鉴于我国大部分村庄地处偏僻、人烟稀疏,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在进行乡村灯光设计时,必须将保证安全性与舒适性作为第一要务。此举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市民及旅游者在游览乡村文化遗址时的安全与舒适。利用高质量的灯饰,让游客及住户在晚上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增加夜间的活动时间。然而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地使用灯光,避免眩光及衍生出的安全性问题。在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于景观美景度的规划应与村落安全性要素统筹规范,从而避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割裂,例如街边景观的本体光亮区域与路灯照明区域重合部分的照度参数。

(三)乡村气质的耦合

乡村地域的文化遗产具有自己的特征,在景观灯光的营造上,还应该将乡村的环境特征、建筑特征、景观特征等因素考虑进去,并将其与之结合。在设计中应尽量使用暖色灯光,以增加村落文化遗产的舒适感与温馨感。在乡村文化遗产的景观营造中,若使用过于绚丽、复杂的照明,会减弱乡村气氛,使其原本具有的人文内涵变得淡薄。在保证基本照明需求的基础上,应更好地体现农村地区的地域特征与民俗风情,并以灯光等手段凸显其价值,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7]。提升乡村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三夜”景观的沉浸感、氛围感是光色景观构建的要务。

(四)去同质化的“一村一品”

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大部分乡村深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在景观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对此,在景观照明设计方面,既要对乡村文化资源做好保护与开发,也要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做到美观与舒适,在灯具的排列方式、类型选择、角度、高度等方面加以妥善设计。在房屋建筑中,可以利用光的明暗关系进行改造,使景观照明做到“行走有光、远看有色”,突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五)保护与活化

乡村文化遗产的景观照明设计与乡村文脉相结合,提取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做好延伸和设计。基于当地特点,对照明设施的外观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简洁明了。对于一些具有独特意义和内涵的文化元素,可以将其直接提取,运用于景观照明设计中。例如延安某村落最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是红色文化,在照明设计中就对其进行元素提取和整合,设计出能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照明景观。同时,在色彩上也要与当地的文化气质相协调,比如江浙皖地区的江南水乡色彩构成与中原地带的雕梁画栋木质建筑色彩构造之间有所区别,乡村的光色景观构造就应该围绕乡村传统建筑风格及乡村的风俗文化进行设计,以此凸显乡村历史文化特征,从而避免乡村旅游发展的同质化。

四、结语

在乡村光色景观营造中应遵从保护自然生态、耦合乡村气质、创新传统文化、合理应用空间、光色主次分明、局部亮点设计、整体统一协调等设计原则。强蛟镇目前夜晚光色景观应以上述设计原则为核心进行优化设计,将在地元素融于景觀设计,从而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原有氛围,传递村落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3-12-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连明明.VW001.039 习近平论文化:2017年[EB/OL].[2023-12-10].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020698

8716949269085&item_id=10206988716949269085.

[3]蔡丰蔚,边青.乡村文化遗产景观照明设计策略[J].灯与照明,2023(3):9-12.

[4][7]许雅,万正初.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宜兴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点亮乡村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J].农村工作通讯,2023(6):35.

[5]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峡山社区峡山村[EB/OL]. [2023-12-10].https://www.dmctv.cn/.

[6]王静,龚鑫.乡村公共设施照明设计的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1):52-54.

作者简介:

刘晓茜,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佳琦,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