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世界构建下主题乐园景观设计探析

2024-05-14 05:44万佳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主题乐园本土文化景观设计

摘 要:主题乐园是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快速新建、改建的过程出现了主题模糊、形式雷同、设备堆砌、生命周期短、重游率低、后期动力不足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体验经济的产物,主题乐园应当提升创意主题故事开发及主题转化方面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主题、情节、场景”的故事世界构建模式,并结合成都藏羌秘境主题区设计,分析此种故事世界构建模式在主题乐园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国内的主题乐园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景观设计;主题乐园;故事世界构建;沉浸体验;本土文化

一、我国主题乐园的发展现状

主题乐园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游客对旅游新产品的进一步需求及国内对文化旅游的大力支持,使得国内主题乐园进入新建、改建的热潮。在肆意复制和快速铺设产品的同时,我国主题乐园建设大多存在主题模糊、形式雷同、设备堆砌、生命周期短、重游率低、后期动力不足等问题。《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相较于迪士尼主题乐园在我国持续增长的人气和营收,中国的乐园产品仅一成达到盈利,约七成运营亏损,剩余两成收支平衡[1]。其根本原因在于,迪士尼主题乐园拥有人尽皆知的影视IP,同时有可结合主题营造更好的空间场景和游客体验的能力。资本和技术已经不是影响我国主题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主题公园的创意主题故事开发及围绕主题故事营造沉浸式互动体验,才是主题乐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去对此进行探究已迫在眉睫。

二、“主题、情节、场景”的故事世界构建模式

主题乐园有别于游乐园和一般的城市公园,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主题的设定。主题乐园必须有一个乃至多个主题。高质量的主题定位及创新性的主题落地,能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亦能形成项目的差异化优势,给主题乐园带来长久的生命力。景观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主题的设定来呈现,从而营造能够使游客沉浸其中的场所。

(一)故事主题定位与选择

主题是主题乐园的灵魂,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绝不仅仅是人物形象设计。它关乎整个乐园的视觉和谐,乃至整个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现[2]。在众多主题分类中,电影主题更易落地实践,并收获游客的喜欢。电影有故事、有情节,在乐园空间营造中,可通过还原经典电影场景,将游客拉入剧情,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而在没有强大的电影IP加持的情况下,如何凭借一些资源性要素来创造独特的主题,很是考验国内乐园策划者的功夫。乐园主题的选择并不意味着热门或者经典,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拷贝。外来的、热门的主题会对本国本土的文化造成侵蚀和挑战,亦会在长久发展过程中受限。在选择主题时,需要从项目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客群文化需求等方面分析着手,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在文化自信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本土文化是旅游目的地的特有资源,对本土文化的创新演绎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在与主题乐园的结合上具有优势,有利于主题乐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形象,是主题乐园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

(二)故事讲述

在选定主题后,需要对主题进行解构,以设计师的视角重构故事世界,构架故事线,规划体验动线,组织空间体验序列。在动线设计和空间组织中,可借鉴文学中的戏剧性叙事结构,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的节奏,组织空间序列、空间组合、流线组织等,设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延续、结尾等环环相扣的内容,打造流畅并引人入胜的情节,为到访的游客讲述故事。在主题乐园的景观设计中,各个场景空间就像是故事中的一个情节。通过主题故事线,将这些情节串联组织成有序的布局,可以让游客按照设计的情节体验主题乐园的故事世界。

(三)故事世界体验设计

主题的选择与定位是主题乐园成功的基石,但缺少转化落地的思维和技术,也很难实现主题乐园的可持续发展。沉浸体验是主题乐园娱乐休闲性质的重要体现,能够提升乐园的消费体验感和消费黏性[3]。值得注意的是,在主题乐园这一空间媒介中,所谓“沉浸”,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全维度的包裹感,“空间及空间内部的众多建筑、物质、表演和科技将游客包裹在内”[4]。沉浸体验需要景观与建筑、灯光、设备等其他要素,甚至是服务人员共同营造。

对于景观要素来说,即指围绕主题对物质景观进行一系列的情景化塑造,依托小品设施、艺术雕塑、铺地、植物、灯光等空间元素全方面地烘托主题,从而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体验空间。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为互动创造了更多可能。营造互动式景观,可使游客通过交互设计、VR等技术实现虚拟世界漫游,进而实现与故事世界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维度的互动。

三、成都万达室外主题乐园——藏羌秘境区营造实例

(一)项目概况

成都万达室外主题乐园位于成都都江堰,占地约75公顷。乐园的建设以四川文化为背景,以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为使命,深度挖掘都江堰特有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创意文旅产品。该主题乐园规划了六个主题分区:天府耍都、蜀汉风云、飞天传奇、奇幻森林、田园牧场、藏羌秘境。在此以藏羌秘境区的景观营造为例,讲述主题乐园的故事世界构建方法。

(二)文化分析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是天府之国的源头。在新石器时代,该地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方,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5]。成都万达室外主题乐园项目濒临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流——岷江,与青城山、赵公山等遥遥相望。全长735公里的岷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造就了千古傳奇的都江堰,孕育了古蜀文明。项目选址将天府之地的山、水、林等特色本土自然资源纳入规划视域,是都江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体现,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三)故事线安排

藏羌秘境区,以体验藏羌地区神秘的风景地貌为主线,游客穿过几条风格各异的秘境,途经平原、丘陵、河流、森林等特色地貌,体验勇敢者的探险历程,最后来到如桃花源般的藏地村寨,在此可以载歌载舞,领略地道的藏地风情。

(四)分区故事场景营造

藏羌秘境区共有四大场景,以藏地村寨为中心,分别布置了森林秘境、湍流秘境、山谷秘境。

森林秘境节点以原始森林为特征,自神树广场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右侧是勇敢者在林中攀爬探险,左侧是人们乘船在林边湍急的河中漂流。然后转过树林,豁然开朗,便到达热闹的村寨。

湍流秘境节点以江河为特征,自飞天传奇区跨越河流上的大桥,前方左侧的摇头飞椅吸引游客去一探究竟,途经人们乘船漂流的湍河,随着喧闹的声音抵达村寨。

山谷秘境节点以群山为特征,自田园牧场受到远处人们呼喊惊叫声的吸引,转过山谷,看到在原始高原上奔驰的家庭过山车,然后来到谷中的村寨。

藏地村寨节点为藏羌秘境中的原始聚落。藏族同胞们会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热情的藏族同胞邀请客人聚餐——餐厅;游客酒足饭饱后来到客栈,在客栈外的集散广场处可以乘坐大巴去更加神秘的远方探险——天路历险。

(五)景观元素设计

景观元素整体服务于主题氛围的营造,在设计之初,深度挖掘和分析提炼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图腾、本土材料、自然风貌特点,以期带给游客独特的藏羌风情。相对于普通项目,主题乐园更多更早地运用新科技、新材料去打造各类景观元素,如艺术混凝土,可满足多样造型、多种纹理的设计需求,在颜料中加入草炭、细砂等材料,能够做出各种仿真的效果,使得场景更为逼真,并在乐园的设计中用于铺地、侧石、栏杆、坐凳等元素的设计。

1.铺地设计

在铺装设计中,提炼藏族经典纹样进行抽象设计,运用具有自然肌理的裂缝式的铺贴材料,体现原始质朴的地区风貌。如:在空中小火车包装建筑的入口广场上,提取了羌族“羊头”图腾图案进行抽象设计,并结合吉祥纹样,采用黄金麻荔枝面石材、仿砂石压印混凝土,形成具有藏羌韵味的入口铺装;藏地村寨的广场设计以牛奶海为原型,线条灵动,中心设计象征太阳的纹样,寓意希望、幸福,表达了美好祝愿,材料上选择仿砂石效果压印混凝土、黄木色板岩碎拼、多色石材(深灰色、浅灰色、黄金麻、石岛红)、老石板,四周环绕“转经筒”灯具,营造特有的民族风貌,互动歌舞带领游客领略神秘的藏地风情(图1)。

2.单体小品设计

单体小品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休憩类,如座椅、坐墙、亭廊等;装饰类,如水景、雕塑等;照明灯具,如庭院灯、景观灯等;功能性小品,如栏杆、路缘石、垃圾桶等。单体小品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突出主题及特色,在环境中起到点睛作用(图2)。此外,在靠近建筑包装的区域,需要考虑与建筑立面形式设备的融合,同时减少对建筑的遮挡。如,各个游玩设备排队区的内部及外部栏杆,需与建筑包装的风格相匹配,进行单独设计。在摇头飞椅游戏区,设施整体为转经筒形式,立面纹样为文化特色浓郁的藏式图腾,设备排队区入口建筑为典型的藏式民居院落形式,立面为粗糙石头、木料饰面,点缀悬挂彩色经幡。栏杆选用水泥直塑造型,增加彩色涂料来打造藏式细节,与建筑及设备的立面风格相呼应。在游园路径中,增加神秘石头喷水互动景观,让人眼前一亮。三组神秘石头装饰民族图案与纹样融入雾森效果,游客可在此互动、拍照,烘托乐园的气氛。

3.植物设计

藏羌秘境区的植物以神秘、原野为风格特征,以当地特色的针叶林(雪松、水杉)为背景,特选造型独特的乔木为骨架树,结合石头、野花、观赏草等作为底层地被,打造神秘而纯洁、原始的植物层次和氛围。如,在主环路两侧植物空间设计中,两边种植深绿色的大乔木,打造主题氛围,并结合漫山遍野的红草海营造自然景观。

根据场景分区的不同,分区进行特色植物营造,打造统一而富有变幻的空间。森林秘境节点以打造原始森林、漫山野花为特点;湍流秘境及山谷秘境节点以原始针叶林结合石头、野花、观赏草为特点;藏地村寨节点以独特观赏乔木结合针叶林背景为特点。

总之,笔者相信“主题、情节、场景”的故事世界构建模式是帮助我国主题乐园走出同质化、生命周期短、低营收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代,它并非一种难以掌握的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设计师乃至开发商的版权意识,转换设计思路。中国主题乐园起步较晚,因此学习国外优秀主题乐园的成功经验,借鉴关于主题的内容创造和落地转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面对国外热门主题乐园的冲击,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避免盲目模仿和拷贝,使我国本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和挑战,让主题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长久发展受限。我们应深挖本国本土文化,打造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体现文化自信的主题乐园产品,在激烈的文旅市场竞争中树立品牌形象,找到走出当前困境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韩静.主题公园经济面临大洗牌[J].小康(中旬刊),2016(7):74-75.

[2]王蕾,张林,石天旭.IP沉浸体验:主题乐园发展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9(2):32-36,14.

[3]于敏.跨媒介叙事下的主题乐园与“故事世界”建构:以淮安西游乐园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52-430.

[4]LUKAS S.A Reader in Themed and Immersive Spaces[M].Pittsburgh:ETC Press,2016:3-18.

[5]張然.都江堰河流水系的连通性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0.

作者简介:

万佳丽,硕士,上海瀛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主题乐园本土文化景观设计
游方特·东方欲晓主题乐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主题乐园瞄上中国市场 巨大潜力再被证明
益智主题乐园
益智主题乐园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