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带技术在基层医院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4-05-14 17:30刘向春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髌骨骨折

刘向春

摘要:目的 分析张力带技术在基层医院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配合张力带技术,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张力带技术联合克氏针固定可显著提升髌骨骨折治疗效果及术后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髌骨骨折;张力带;克氏针;愈合质量

髌骨与下肢关节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主要通过手术复位及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规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但是临床实践发现有克氏针固定不良病例,刺激局部皮肤或影响骨折愈合位置,最终增加患者痛苦[1~2]。一些比较复杂的并发症直接导致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对于基层医院的患者而言,会增加患者焦虑[3]。本研究旨在探讨张力带技术在基层医院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0.62±2.56)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2.23±0.64) d;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6例,大专及以下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96±2.87)岁;病程1~3 d,平均病程(2.31±0.58) d;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例,大专及以下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取平卧位,患膝稍垫高以利于透视,下肢上气囊止血带充气后,作膝前部正中纵向切口,显露骨折端,吸除膝关节腔内积血,清理骨折端和关节腔内软组织,探明骨折移位情况并用复位钳临时固定。

1.2.1 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克氏针固定

将2枚普通克氏针由上而下平行穿过髌骨断端进行初步固定,然后用一定长度的钢丝紧贴髌骨上极,向后绕过克氏针经股四头肌肌腱后缘穿出,“8”字交叉于髌骨前缘,然后钢丝绕过对侧克氏针,逐步收紧固定,检查髌骨骨折稳定后,针尾折弯剪短埋于肌腱内。冲洗,同样修补髌旁韧带,逐层缝合包扎。

1.2.2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采用克氏针固定配合张力带技术

在骨折一侧即髌骨近端用电刀定位入针点,纵行切开部分股四头肌腱至髌骨上缘,将2枚直径2.0 mm的新型钛质带孔克氏针各向外倾约30°且高度置入髌骨内,针孔尽量贴近髌骨上缘,同时克氏针远端到达对侧骨皮质。同理,在骨折另一侧(即髌骨远端)将另外2枚带孔克氏以同样角度对称方向钻孔置入髌骨。检查骨折端对齐且基本稳定后,用钛缆在髌骨周围缠绕并穿过4枚针尾孔进行固定,逐步收紧固定钛缆,术中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及髌骨骨折复位满意后,折断去除克氏针尾部,对髌旁支持带进行修补,逐层缝合,适当加压包扎。

术后24~48 h是疼痛、渗血、渗液比较严重的时期,此时应重点观察患者局部是否存在红肿、渗血、渗液的问题,询问患者疼痛程度,结合其疼痛程度进行对应处理,勤换敷料。常规抗感染治疗24 h,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评估血栓发生风险,采用气压理疗仪、药物治疗等措施积极预防血栓。术后第2天开始康复锻炼,先从床上被动活动开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安排下床锻炼时间和内容,定期复查X线片,通过检查结果及患者活动状态综合分析术后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采用KSS评分及心理状态(采用SAS量表进行评估)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及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髌骨解剖结构较为浅表,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会导致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出现局部的移位,影响骨折愈合。通常移位>3 mm 或关节面台阶>2 mm 的髌骨骨折会造成关节面不平,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造成消极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临床针对髌骨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恢复骨骼的正常位置,使患者骨骼能够随着骨痂生长逐渐恢复到正常形态,但是固定方式对骨折愈合质量影响较大[4]。

普通克氏针本身表面光滑,难以与肌肉、韧带进行紧密固定,导致克氏针单纯使用的效果大打折扣。克氏针表面比较光滑,属于金属材质,且比较尖锐,若出现移位容易刺激局部组织,导致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术后患者进行膝关节康复锻炼时,克氏针会随软组织的牵拉发生旋转滑动乃至退针,导致固定效果出现问题。此外,术中克氏针头尾通常突出于髌骨表面,且有一定的长度折弯,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刺激,引起皮肤触痛,严重者甚至刺破皮肤[5]。张力带技术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用于固定骨折部位,主要作用是提升克氏针的稳定性,其原理是利用张力带将骨折部位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同时施加适当的张力,以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和骨愈合,尽可能避免骨折局部的克氏针及骨折部位发生移位影响康复治疗效果[6]。钛质的张力带具有生物亲和性,对患者的组织刺激程度较低,可以加固克氏针,以控制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克氏针出现移位的风险,进而提高骨折愈合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张力带技术逐渐应用于非手术治疗中,成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骨折中,张力带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折愈合。通过施加适当的张力,可以促进骨痂形成和骨愈合,加速愈合过程。基层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基层医院的特殊性也使其在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健康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基层医院的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印象[7]。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张力带技术在基层医院中应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还可以促进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原因: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张力带技术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只需简单地将张力带固定在骨折部位即可,因此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此外,通过适当的张力带固定,可以有效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过程。张力带可以提供适当的张力,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同时减少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

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张力带技术在基层医院髌骨骨折治疗中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髌骨骨折会导致膝关节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通过应用张力带固定骨折部位,可有效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8]。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恢复膝关节功能。张力带技术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另外,张力带技术治疗在高效性、无创伤、舒适度、可控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经济的治疗选择,帮助其尽快康复并恢复正常生活,让患者很快能拥有积极心态[9]。

综上所述,张力带技术联合克氏针固定可显著提升髌骨骨折治疗效果及术后愈合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安志刚.张力带技术在基层骨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6):12-15.

[2]董曉敏,郑元波,傅家兴.新型钛质带孔克氏针联合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129-132.

[3]左强,吕天润,方加虎,等.双线锚钉固定结合缝线张力带技术治疗老年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10):1427-1431.

[4]李旭纲,戚晓阳,施鸿飞,等.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0,60(11):80-83.

[5]谢凯,杨家赵,朱万博,等.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J].中华创伤杂志,2022,38(2):136-141.

[6]段超,尚晓强,段祥林,等.聚髌爪固定与袢钢板结合聚髌爪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稳定性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6):934-937.

[7]叶嘉靖,朱忠,洪正华,等.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22,42(5):297-305.

[8]李超,郑铁钢,刘晓伟,等.动态牵张复位解除“骨块绞索”治疗Pilon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1):844-847.

[9]尼玛平措,唐剑飞,李坛珠,等.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2,43(1):22-26.

猜你喜欢
髌骨骨折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药熏洗配合手术治疗不波及关节面的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84例疗效探讨
双钢缆缝扎固定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纵切口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0例临床观察
记忆合金髌骨爪与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