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2024-05-14 02:27孙鹏冲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椎关元中脘

孙鹏冲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伴有气急,痰多为白色粘液泡沫状,可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愈,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急性发作期以控制感染为主,稳定期以治疗慢性炎症为主。研究发现,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获得不错的临床效果。

中医如何看待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如风、寒、暑、湿、燥、火)以及内心的情绪波动(喜、怒、忧、思、悲、恐、惊)所引起,会导致肺、脾、肾等内脏功能紊乱,使得体内的气体流动不顺畅,导致痰液积聚,阻塞呼吸道,从而产生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优势在于注重整体观念,通过调整内脏的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从而改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同时,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证型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蕴肺、肺肾阴虚等,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中药、针灸、拔罐、热敷、穴位敷贴等。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外治法

(1)推拿:对肺部及周围穴位如肺俞穴、膻中穴进行推拿按摩,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调节呼吸道功能,起到缓解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的作用。

(2)针灸: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疏通经络,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从而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针灸的主要穴位包括手太阴肺经穴和背部的背腧穴,如风门、肺俞、太渊、列缺、丰隆等。

治疗方式是以天突、肺俞、太渊为主穴。在配穴方面,实证配膻中、列缺;风寒配风门,重用灸法;痰湿盛配丰隆、章门,针后加灸;喘甚配定喘;脾肾气虚配肾俞、脾俞、太溪;肝火灼肺配太冲。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3个。天突穴针刺时,针尖向下沿胸骨后壁斜刺1~1.5寸;背部俞穴斜向脊柱椎体深刺,提插捻转出现针感(酸、麻、胀)后,留针20~30 min出针。实证、热证用泻法;虚证、寒证用补法,针后加灸。

(3)艾灸:艾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的穴位包括背部的肺俞、膈俞、大椎,腹部的中脘、关元,手臂的列缺、太渊等。

治疗方式是以肺俞、膈俞、大椎、中脘、关元、列缺、太渊等为主穴。将艾条点燃,在距离皮肤约2~3 cm处进行熏烤,每个穴位15~20 min,以皮肤微红、感觉温热,但不灼痛为宜。

(4)拔罐:拔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在背部、胸部等穴位进行拔罐,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身体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穴位包括背部的肺俞、膈俞、大椎,腹部的中脘、关元,手臂的列缺、太渊等。

治疗方式是以肺俞、膈俞、大椎、中脘、关元、列缺、太渊等为主穴。使用火罐或气罐在穴位处进行拔罐,每次15~20 min,以皮肤微红、感觉温热,但不灼痛为宜。

(5)热敷: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热敷背部、胸部等穴位,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身体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的穴位包括背部的肺俞、膈俞、大椎,腹部的中脘、关元,手臂的列缺、太渊等。

治疗方式是以肺俞、膈俞、大椎、中脘、关元、列缺、太渊等为主穴。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穴位处进行热敷,每次15~20 min,以皮肤微红、感觉温热,但不灼痛为宜。

中药汤剂治疗

(1)风寒袭肺证:症状为咳嗽、痰白清稀、怕冷、发热、头痛、无汗等。方剂可选择杏苏散,由杏仁、苏叶、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桔梗、前胡、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2)风热犯肺证:症状为咳嗽、痰黄黏稠、发热、口干、喉咙痛等。方剂可选择桑菊饮,由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甘草、芦根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3)燥邪伤肺证:症状为干咳、痰少、喉咙干、鼻干等。方剂可选择桑杏汤,由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枇杷叶、麦冬、甘草组成,具有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

(4)痰湿蕴肺证:症状为咳嗽、痰多、色白或黄、胸闷等。方剂可选择二陈汤,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的作用。

(5)肺肾阴虚证:症状为干咳、痰少、咽干、潮热、盗汗等。方剂可选择百合固金汤,由百合、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当归、贝母、甘草、桔梗组成,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之一,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动、打通关节,使局部皮肤的温度上升,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况,对支气管黏膜炎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常用穴位包括背部的肺俞、膈俞、大椎,腹部的中脘、关元,手臂的列缺、太渊等。

治疗以肺俞、膈俞、大椎、中脘、关元、列缺、太渊等为主穴。可选择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姜黄、麝香等常用中药材,研成细末,用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次敷贴2~4 h,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起居:患者应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烟雾、油烟、油漆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过甜、过咸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如梨、枇杷、百合、萝卜、银耳等,具有润肺、祛痰、止咳的作用。

(3)情志调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肺气宣发。可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

(4)穴位按摩:如揉按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以调理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5)中药泡脚:用中药泡脚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常用的中药有艾叶、生姜、花椒等。

猜你喜欢
大椎关元中脘
《针灸大成》关元穴应用规律探析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针灸大成》中脘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地震云
独灸关元穴效应探析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