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实施探究

2024-05-13 22:00刘冬梅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实施课程思政

摘要:目的:新时期,在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研究,是体现“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目标的重要支撑,更是改善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与职业人才培养之间断层脱节现状的关键措施。方法:从课程构建的整体性与发展性角度来看,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是基于音乐综合素质,组织和发展出的关于音准、节奏、快速读谱、音乐听觉等一整套训练体系。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不仅要突出各种技能训练,还要建立有良好的视唱练耳训练环境、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思政同向同行的综合体系。结果:对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进行探索与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视唱练耳专业基础类课程与思政融合,平衡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明确技术与思政之间的相互促进性。结论: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实施现状,找到当下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构建与发展中的瓶颈,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课程思政思维的建构,将“音乐审美”“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作为主要载体,深入探究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途径,进而发挥视唱练耳课程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

中图分类号:J613.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实施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1]。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中,对实现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内涵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现状

视唱练耳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呈现方式,有着独特的课程内容、结构、方式。课程结构中的“听、唱、读、写”,从调性、节奏到每一个艺术表现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结,都传递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和不同的语义[2]。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虽然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仍然存在制约其更好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关注。

1.1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是指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被分割成许多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视唱练耳训练内容呈碎片化特征,读谱、视唱、听觉、技术要素、艺术审美、文化内涵等关键要义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针对一个或几个单独要义进行讲授与技术训练,容易忽略视唱练耳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以及知识的有效整合。对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而言,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尤其重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任何忽视音乐整体听、读、唱、写能力培养,忽视不同节奏的排列和旋律解读所带来的不同音乐艺术表现以及音乐文化特征和思想内涵的,都无法达到视唱练耳教学真正的目标和标准[3]。

1.2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一直是阻碍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发展的问题。一些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引导等。

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视唱练耳理论教学与技术训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思考如何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技术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相互支撑、知识运用与艺术素养之间的互相补充、课程教学与思政价值观念引导的同向同行等,真正发挥视唱练耳课程的育人作用。

1.3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实践的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无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视唱练耳技能。教师对视唱练耳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表演、多声部演唱等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普遍认知。此外,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外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意义,观摩会、音乐会、节奏训练、声势训练都可以在课堂外实现。

1.4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认知性偏弱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一般涉及音乐基础理论、音高、节奏、调式调性等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思政的认知性偏弱。

当前的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中,思政认知性的体现并不明显。教师往往更注重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还影响学生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4]。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美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2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课程思政思维的建构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需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思政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2.1 以音樂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鉴赏和演唱优秀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各种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欣赏这些经典音乐片段,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极其重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各种类型的音乐,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6]。

2.2 以音乐表现为手段,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多声部合唱中,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达到最佳的音乐效果。这时,可以引入思政思维,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和帮助他人[7]。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音乐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之间默契协作,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演出效果。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包括声部演唱、乐器伴奏、角色扮演等,通过综合的音乐表演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2.3 以音乐文化为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音乐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与文化密切相关。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文化作为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点。同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增强学生对自身所处文化背景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政思维,塑造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所在,引导他们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8]。

因此,在高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引入思政思维十分必要。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表现为手段、以音乐文化为背景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3.1 精选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如《不忘初心》《黄河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万疆》等,这些作品既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素材,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和风土人情,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9]。

一是培养爱国情怀。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音乐记录,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让学生欣赏、演唱红色歌曲片段与主旋律,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是传递革命精神。红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如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等。在视唱练耳课程中,通过分析、解读红色歌曲,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精神内涵,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激励。

3.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思政教育

传统的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往往偏重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观摩、实践等,让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够接受思政教育。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音乐家、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演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10]。

同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模拟音乐场景和分析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

3.3 提升教师素质,引领学生成长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不仅要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发展成为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3.4 强化实践教学,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实践教学是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强化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首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要对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明晰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有效地推进视唱练耳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结语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作用。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途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音乐素养的目标。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视唱练耳课程的思政实施途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平.视唱练耳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思考与实践[J].黄河之声,2020(19):145-146.

[2] 李岩.挖掘音乐中的思政元素:评《视唱练耳教程》[J].新闻与写作,2021(3):147-148.

[3] 王亮.试论视唱练耳课程对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20(5):156-157.

[4] 王丽娜.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实施探究[J].黄河之声,2023(1):10-12.

[5] 杨鸿年.视唱练耳课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21(4):177-178.

[6] 高岩.探究视唱练耳课程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研究,2021(1):130-131.

[7] 王全志,张永辉.高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1(1):56-58.

[8] 陈曦.探析现代视唱练耳课程中应用民族音乐的实践[J].当代音乐,2020(7):156-157.

[9] 王宁.高校视唱练耳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20(12):8-10.

[10] 张薇,王琳.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艺术教育,2020(8):78-80.

作者简介:刘冬梅(1971—),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实施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