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024-05-13 22:00侯捷李娜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音乐教学

侯捷 李娜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研究达尔克罗兹教学理念的形成、在国内的发展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分析法分析国内近20年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得出了初步结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国内处于稳步上升与深入发展阶段,研究方向包括达尔克罗兹教学理念研究、应用研究和本土化研究等。所涉及领域涵盖儿童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特殊儿童音乐教育、舞蹈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我国音乐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论:随着教育的发展,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更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在学术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跨学科结合上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借鉴国外在医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融合,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音乐教学;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打破了传统你教我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包含视唱练耳、体态律动和即兴创作,着重培养内心听觉,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不仅对柯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今,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不仅能够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其他跨学科领域也有广泛运用。

1 生平概述及理论的形成

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是瑞士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他的家族前辈中有唱诗班、弦乐四重奏的成员。他出生后在维也纳居住了10年,其间经常参加音乐会等活动。在爱德华·施特劳斯的一次音乐会上,达尔克罗兹得到了爱德华·施特劳斯的赞赏,并且他预言达尔克罗兹日后会成为一个大音乐家。1893年,达尔克罗兹发表了第一部歌曲集,次年出版了《实用音准练习》,这是他探索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开始。据统计,他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多部歌剧和钢琴曲等。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许多坎坷,最终于1906年出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并对当时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达尔克罗兹在日内瓦逝世。之后,他的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各地实践,同时为后来的音乐教育改革打下了基础,成为后世音乐教育家学习的典范。例如奥尔夫、柯达伊等教育家都受到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影响。因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

达尔克罗兹在担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虽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但缺乏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音乐感受相分离等,并经历了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构建理论基础和即兴创作教学3个阶段,最终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1]。

2 国内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来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常与相关理論、教学实践、器乐研究相结合,甚至借助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脑神经学科的研究等。20世纪上半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被引入我国。随着教育的发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逐渐被接受且得到研究。据此,笔者对在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相关数据与文献进行分析。

2.1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研究数据

从20世纪开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逐渐成为音乐界主流的教学法,但当时国内还没有接触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音乐教育模式,音乐教师的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随着我国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开始与国内的舞蹈、幼儿律动等相结合。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以“达尔克罗兹”为主题,对2003—2023年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其他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按照时间线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进行文献特征分析,得出近20年我国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如图1所示,2003—2007年,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文献非常少,国内的音乐教学处于较为闭塞的环境中,对国外的教学体系了解较少,只有一些高等院校研究教育的专家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如谢嘉幸、郁文武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和曹理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等,在书中提到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运用,但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2008—2012年,整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2014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引起了诸多学者关注,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热潮,文献数量达到18篇,是之前的数倍,研究者也逐渐从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拓展至高校的学生和一线教师,如王祖君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等。在2017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研究的顶峰,文献数量达到34篇和37篇之多,这反映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比较符合我国音乐教学的理念。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减少,热度逐渐下降,更多的是研究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或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由此可知,2017—2021年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研究热度最高的时间段。

通过分析国内研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数据可以看出,文献的数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也进一步反映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学生学习、体验音乐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能够更好地给一线音乐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方法。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具备深入研究价值。但就目前来看,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涉及的范围远比现有的文献类型要广,因此国内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刻。

2.2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外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共性、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发。滕缔弦在《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依三种音乐教学法的共性》[2]一文中提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的感觉培养,忽略了学生的自然性和创造性。因此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强调感性体验大于理性体验,要重视培养视唱练耳能力,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等。褚会文在《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探究》[3]一文中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由于奥尔夫在音乐教育方面受达尔克罗兹影响,因此两者在对学生的音乐情感把握方面持相同的观念,都主张用游戏、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并且都强调要用肢体语言来开展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个性方面,达尔克罗兹倡导体态律动、即兴创作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相联系,让学生身心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并且通过创作表达某种情感,锻炼学生对音乐的控制力以及反应能力。而奥尔夫则重视节奏教学,这种节奏教学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其将节奏训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在节奏训练中加入食品的名称、工具的名称或者花草树木等,之后还可以提升难度,如加入成语、诗词等,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原本性教学是指利用自然界的声响或者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一些元素来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陌生,也更容易理解。这类文章多以国外的三大教学法为参照,将之相互比较,或者与国内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对比,并且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最终形成本土化的教育体系。

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运用、实践研究较多,其中小到对幼儿园、小学音乐游戏的开发。赵亚鑫在《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中就提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幼儿学习音乐,基于此背景,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符合幼儿思维的方式。作者选择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将幼儿的音乐课堂游戏化,并且设计了《大班听辨反应游戏》《大班歌舞游戏》等案例进行实践,最终达到预期效果。陈瑶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语言动作、增强节拍感、将节奏融入歌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4]。大到高校体态律动课的教学实践。郭鑫茹在《美育视域下高校音乐体态律动课程的实践应用: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例》中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与高校的基础音乐融合,采用节奏训练、游戏等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满活力的动作中深入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全身心投入音乐课的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我国高校美育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达尔克罗兹对我国音乐教学方面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例如,王诗慧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运用到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非语义性的特征,结合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本与学生沟通困难的问题讲解清楚。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通过有趣味的音乐学习,对特殊儿童的身心也有很好的疗愈效果。“歌舞不分家”,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法对舞蹈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孙文艳围绕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指出舞蹈和体态律动都是跟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体态律动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桥梁,是学习舞蹈、学好舞蹈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好体态律动对学习舞蹈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也意识到两国国情不同,所以还需要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来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例如,顾华在研究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时发现,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思想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歌舞不分家”是同一种思想。申咏梅对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本土化进行了实际考察,通过一系列验证,获得一些可行性的结果。梁睿在文中提到儒家思想中的“禮”比较符合事物运行的“道”,而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思想也有一定的规则,两者可以进行超越空间的融合,探寻哲学性的统一,并且提出在易经背景下传播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5]。

3 研究述评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运用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首先是研究对象不够广泛。达尔克罗兹的教学法并没有年龄限制,即小到儿童大到老人都适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并没有向大众普及。如今大力推行全民艺术教育,中老年合唱团、成人钢琴和成人吉他等学习班相继出现,因此在全民学习艺术、推广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普通人也能够学习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并且进行相应的研究,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最终达到全龄教育的目的。

其次是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目前所见到的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大多是某一学科如何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达到某种效果,最后对比前后作出总结的实践性研究。由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终究是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国内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实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相关人员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应将实践成果和本国情况相结合,最终形成本土化的理论,这样才能为广大教师的实践运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4 结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内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中包括对视唱练耳方面的指导、与音乐欣赏课的结合、钢琴启蒙方面的应用以及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的融合等。这为我国音乐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也全面体现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巨大价值。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涉及的领域很广,还有许多领域有待深入研究,如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深入本土化的应用研究、幼儿音乐游戏开发研究等音乐学科的研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也并非局限于音乐方面,如今跨学科研究和学科融合也是顺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国内关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跨学科研究还处于尝试性阶段,如特殊教育、音乐治疗、体操等方面,甚至医学、神经科学等领域都可以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相结合,在相互借鉴学习的基础上推动教学法发展,早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5.

[2] 滕缔弦.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依三种音乐教学法的共性[J].人民音乐,2003(12):51-53.

[3] 褚会文.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核心思想比较探究[J].艺术评鉴,2016(6):59-61.

[4] 缪力.体态律动课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92-93.

[5] 陈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侯捷(1997—),男,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李娜(1981—),女,河南周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声乐演唱、中国传统音乐与史论。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音乐教学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