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山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2024-05-13 21:41白玉琪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传统元素水墨画

摘要:目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源泉、美学范式。针对空气污染、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空间形态同构化严重等不宜居的城市现状,融合水墨画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水墨画有泼墨和留白、浓淡和深浅、干湿和虚实、积墨和枯墨等艺术表现手法,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遵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彰显地域特色,将水墨画元素与城市建筑、自然山水(山石、湖泊、树木、花草等)有机融合。结果:融合水墨画的生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增强城市的宜居性。结论:将水墨画技法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能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山水城市。

关键词:传统元素;水墨画;环境艺术;山水城市

中图分类号:J212;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高楼林立、城市空间形态同构化严重等问题凸显,城市不再宜居,人们更向往绿水青山的健康生活,中国传统山水城市设计理念逐渐得到认同,传统水墨画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1]。水墨画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构图、造型、选材和纹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本文基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彰显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通过水墨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优化生态环境,构建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山水城市[3]。

1 相关概念

1.1 传统水墨画

以水、墨、纸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形式。王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画风,水墨画在其之后开始兴盛。水墨画在王维创新之前以线为基础,之后以色渲染。真正形成气势凌人的泼墨法是在中唐之后,“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在水墨画中,墨与笔是紧密相连的。水与墨的结合直接关系到整幅作品的效果,因此将水法纳入墨法。在当前的水墨画中,水墨的绘画组成以笔墨为主要技法、以水墨为点缀技法。

1.2 现代水墨画

传统水墨画对现代水墨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水墨畫以山水、花鸟、树木、人物、建筑或风俗为主,如汉代画像出现过与建筑有关的绘画,这些建筑只是充当背景板,主角还是人物。到了隋朝时期,大规模的土木工程离不开建筑设计,土木工程的需求推动了水墨画的建筑化演变。

在继承传统水墨画元素和技法的基础上,现代水墨画还尝试更多绘画技法(抽象、写意、沉浸和实验)和不同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水墨画的纸本和绢本)。传统水墨形式更关注水墨的浓淡、干湿、疏密等效果,而现代水墨形式则更加注重表现水墨的肌理、材质、光线等效果。现代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相比,更加注重对材料的探索和创新,采用多种媒介和材质相结合,产生独特的视觉表现力和肌理效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运用特殊材料、工艺等,表现类似水墨画效果的肌理,赋予空间独特的视觉吸引力。

1.3 山水城市

科学家钱学森[4]最早突破传统绘画领域,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水墨画相结合,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这是基于中国传统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哲学观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为美术界开拓了更广阔的视界和创作空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山水城市的构想已成为城市规划系统中重要的一脉[5-8]。此领域的开拓者大多为环境/园林艺术专业出身,就像书法家懂得制墨,却不能把研墨技术当作书法艺术一样,山水城市人才孵化池不应设置在建筑学院,而应设置在美术学院。美术(或艺术)学院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而且思维跳跃,能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设计不是简单地对城市进行描摹,而应更好地展现人们的生活现状,突出居民对城市的情愫。城市不仅有建筑,而且有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如武汉市复地东湖国际的火车头就是重型机床厂的岁月烙印。这种创新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能给大众带来多样化的体验。

城市不断发展,建筑不断革新,山水城市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山水城市缺乏细节雕刻和诗情画意的表现,这是需要探索改进的方向。

2 水墨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2.1 墨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水墨画讲究“墨分五彩”,水墨画的色彩并非物质的,而是在墨色丰富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联想得到的色彩感受,因此水墨画又被称为“彩色水墨画”。水墨画的颜色只有黑白两色,核心是重意传神,墨要画出浓、淡、深、浅、干、湿的不同,才能展现出作品的结构、远近和空间。不求取悦视觉,但求强调黑白的神韵,反映出创作者的人格与志向,将笔墨所传达的意象升至精神的表达。

水墨画中的墨色运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色彩搭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墨色的深浅、冷暖变化,水墨画能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情感内涵。水墨画的色彩运用简洁,注重墨色与光线的相互作用,营造出朴素、宁静、深远的意境。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灯光、材质等元素,表现色彩韵味,营造简约、雅致的氛围。合理搭配色彩,可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例如,在以水墨画为灵感的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黑、白、灰等简约色调,营造出清雅脱俗的氛围;或通过其他颜色搭配,形成鲜明的对比,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

2.2 留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水墨画中的留白是创作者表达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手段。留白与笔墨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画面的整体美感。在景观环境设计中,留白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的留白可以增强空间的呼吸感,让景观更加自然、灵动,如在园林设计中,巧妙利用空白元素可以使景观空间更加丰富多变,引人入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距离和质感的关系非常重要,而水墨画的留白恰好符合这些需求。不同的距离能凸显不同的质感,不同的材料能形成不同的景色。就像大理石材质,其纹路有极强的流动性和晕染感,流动性的纹路扩张了视觉空间,引导着视觉逐渐延伸至设计的终点。

2.3 线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从绘画技法上讲,中国水墨画讲究“骨法用笔”,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线条的质量和力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水墨画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顿挫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质感、量感、神韵及空间关系等。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线条可为门窗、家具、绿植等形态,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可用线条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如直线有挺拔、刚毅之感,适用于现代简约风的设计;曲线能营造出柔美、灵动的氛围,适用于田园风格或浪漫主义的设计。在立体设计中,可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在平面设计中,可运用不同的技巧增强流动性和延伸性。如平面中的三维立体感来自墙壁的转角,将透视效果拆开展示,就可在三维中展现二维效果;将三维的透视效果通过各种手段模糊掉,就能产生平面的流动质感。流动性较强的建筑外形可营造出液体起伏的动态质感,这为液体金属感设计奠定了基础。柔和曲线和硬朗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光影使边界柔滑模糊,色调以黑白为主,追求空间纯净而流动的质感。优点是视线会不自觉地顺着这些起伏的线条方向而行,视觉冲击较大;缺点是金属材质会给人坚硬且冰冷的感觉。

2.4 积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积墨是一遍遍地画,同时保持墨的光泽;泼墨是一遍成形,整体感觉较为清透。通过不同厚度的堆积,墨会形成不同的层次感:有的相互不完全遮挡,层层叠叠;有的完全遮盖,深重感与层次感更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不同的材料堆叠,可展现出更多元的视觉冲击。

2.5 枯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水墨画笔法枯墨可体现出快意江湖的气势和老辣苍劲的笔意。少水与浓墨结合,控制笔的速度和力度,能创作出枯槁苍劲有力的墨迹。这种笔触的特点为枯中见润,枯润相生相成。这种质感常用于表现豪迈壮观且历史底蕴深厚的场景,大部分创作者用笔法凸显瀑布的壮观。该笔法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同样有效,石头粗糙且厚重的质感能给人一种稳重且坚实的感觉,该材质在很多环境艺术风格中得到广泛运用,如侘寂风(素雅、自然、粗野的特性)。

2.6 晕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晕染技法可表现出山水淋漓的自然之感,或雾霭沉沉的朦胧意境。在环境设计中,可应用类似的技法达到虚化边界、缩小物体边框的效果。例如,将光学原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利用不同的切面角度转换光线,达到设计效果;还可将需要弱化的物体边缘透明化,或转化为相近色抑或大环境的颜色,营造朦胧的意境。

2.7 紋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水墨的干湿、浓淡可以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如瀑布、雾霭、海浪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运用材料、工艺等,在墙面、地面、家具上创造类似水墨效果的纹理,使空间具有独特的视觉吸引力。可利用水磨石不同的纹路与不同的形状,表现出深浅不一的效果,如枯墨的浓烈、积墨的清透与色泽、淡墨的晕染与变化等。

3 设计原则及案例

3.1 设计原则

3.1.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山水城市的内核。通过绿化带将人工构筑物与山石、湖泊、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优化生态环境,将传统中国水墨画与城市建筑、自然山水、生态景观融合,构建生态山水城市,优化居民生活体验,增强城市的宜居性。

3.1.2 以人为本

山水城市设计应重点考虑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最终都指向人,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山水城市设计应关注现代都市中大众的生存现状及精神状态。

3.1.3 彰显地域特色

现代城市的缺点是空间形态同构化严重。城市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作为文明的集聚地,应各有千秋,每座城市都是独特的空间。沉淀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形地貌、别具一格的风味美食等都可纳入山水城市建设中。

3.2 符合设计原则的案例

3.2.1 国内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水墨画般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名片;千湖之城武汉的“水墨江南”小区面世即引起轰动,珞珈早樱与古建筑交相辉映,武汉还有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重庆的特色是山和美食,高楼依山而建,轻轨穿楼而过,世界闻名的盘龙立交桥多达23层,还有麻辣鲜香的各种美食小吃。以上城市都是国内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

3.2.2 国外

德国中部城镇艾兰根(Erlangen)的住宅区以森林相连,人们在这里活动,拥抱自然;住宅区旁边配置快速道,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同时,森林是天然的隔音墙,能保证住宅区的安静。从飞机上高空俯视,肉眼可见森林里人工开出的风道,树木下端枝叶被修剪,只留上端树冠,其优点是通风且无腐烂气味。森林里有不怕人的野生小松鼠、圈养可自由投喂的野猪等动物,还有为小朋友修建的自然教育场所,打开树干上的小洞,可以看到分层展示的内部结构等。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设计值得借鉴。

4 结语

时代高速发展,文化、建筑、生态景观与人一起构成了现代城市。应将水墨画的自然、随性、虚实相生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融入山水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构建蕴含中国元素且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现代山水城市。

参考文献:

[1] 李天豪.再现“诗意栖居”:中国传统水墨画空间意蕴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示[J].国画家,2023(6):96-98.

[2] 王周海.水墨艺术融入现代设计的方法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3,13(4):73-76.

[3] 陈熹旺.“山水城市”构建过程中山水画元素的运用与实践[J].建筑科学,2023,39(9):175.

[4] 钱学森.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J].中国园林,2010,26(2):11-12.

[5] 孙文静.传统山水园林形制对构建海绵城市的中国意义[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8.

[6] 沈湘璐,王娟,陈天.中国传统特色山水城市理论[J].城市住宅,2016,23(11):56-59.

[7] 杨芳.传统山水画观念对构建当代山水城市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2017,38(10):103-105.

[8] 杨佳茜,邱景亮.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传统文化的“山水情结”在当今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J].建筑与文化,2016(10):240-241.

作者简介:白玉琪(2002—),女,辽宁丹东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传统元素水墨画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提高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策略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发展前景与应用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