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教育创新赋能

2024-05-13 18:44谭乡歌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寻常路科技进步科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进步带动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接着引领科技进步,为科技续航。故曰:科技,为教育创新赋能。

细思之,教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为国家培养高精尖领域创新人才。九零后一线科技尖兵孙长松从小喜欢材料学,毕业后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为盾构事业奉献着青春力量。桂海潮从大山深处走出,在教育之路上勇攀高峰,成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之一。八零后倩倩受到航天教育的感召,种下“航天梦”,脚踏实地,为我国液氧甲烷火箭技术填补空白。三星堆考古研究所九零后的考古队员们一边传承老技艺,一边运用新科技,如3D打印技术、同位素追踪溯源技術等,让文物焕发新光彩。科技人才,进一步为国家发展赋能。

可见,为什么要鼓励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奠基石,“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民族欲保持青春活力必须坚持创新。坚持教育创新,不单单是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亦可为中华民族存续发展的长流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培养高雅的民族素养。由此观之,教育创新不可有丝毫懈怠,方能助力民族复兴梦。

不走寻常路,我们亟待教育媒介创新。“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新时代有多个新兴网络平台,我们应该让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也能通过各个平台的发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譬如,成都七中利用新设备,与西南地区二百多所中学共享网络课程直播,同步所有的教学资源,增强了青少年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些短视频也让求知若渴的青年们有了学习的新平台——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在网络上科普趣味物理实验,吸引百万青年自发学习;中国民族植物学开创者裴盛基已近耄耋之年,但依然科普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带来无限惊喜。坚持教育媒介创新,我们可以使青年获得更加舒适美好的教育体验。

不走寻常路,我们还要亟待教育方法创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学识像弓弩,才能如箭头,学习和才能要通过实践,才能命中成长的靶心,当今教育课堂亟需安排实践类课程。重庆某小学在学校顶楼种植万株向日葵,让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特殊的户外教室,在此上语文课、科学课、美术欣赏课,这不就是打造了一张教育方法创新的名片吗?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我们要立时代之礁,窥发展之势,踏上教育创新之路,书写我国教育创新的恢弘篇章。

作者简介:

谭乡歌,男,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

猜你喜欢
寻常路科技进步科普
不走寻常路的健身法——倒走
陈武 不走寻常路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交通工具“不走寻常路”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走寻常路”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