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保护中的价值探究

2024-05-13 18:37侯秀丽张辉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传播

侯秀丽 张辉

摘要:目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保存有大量的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开展的伟大斗争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旨在探索如何将信息可视化设计应用于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通过设计手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梳理信息可视化设计与陕西红色文物概况,实地考察了解文物保存状况与面临的挑战。利用图表、地图、时间轴等将历史数据转化为直观形式,提升公众的学习体验和感知。结论:信息可视化设计对于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保护具有显著价值,合理利用图形、色彩、动态效果等视觉元素,能使革命文物的历史信息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同时,采用科学的信息组织和呈现方式,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结果:分类、整理和展示文物信息,能够使管理者清晰地了解各类文物的分布情况、保护状态和修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通过开发专门的数字展示平台和手机APP,公开展示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信息和历史背景,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手段,激发公众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信息可视化设计;文化价值;传播

中图分类号:TP391.41;K8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3

0 引言

陕西是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宝库,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载体。现存的革命文物无论是文字、图像、遗存形式,还是仍然保留着口头传说的形式,都是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历史信息载体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都有其客观根据和内在规律。缺乏这些客观存在的根本证据,历史研究将失去基础[1]。这些文物较为脆弱,可能因时间、环境或人为破坏而出现破损。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将这些文物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避免继续受损和丢失的风险。在数字智能时代,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等技术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资源,对文物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概况

1.1 丰富性和重要性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时期,陕西省形成了浓厚的革命氛围,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在这里兴起与发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秦大地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革命理念迅速传播,并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

陕西保存有数量庞大的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涵盖中央苏区时期的标语和墙报,还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和战地信件等,包含整个革命时期的历史内容。据调查,截至2024年,陕西保留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共计700余条。这些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分布在陕西各个角落,尤其集中在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等革命历史紧密相连的地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形象。

1.2 兴起与发展

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革命斗争。在長征中,红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追击和封锁,还要与各种自然灾害斗争。红军为提振士气和传播革命思想,在墙壁上、树上等写上革命口号,以此表达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坚定斗争的信念。当时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但标语这种形式非常直观和醒目,内容易于理解,革命的理念也容易被大众所接受[2]。红军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简单明了的道理和鲜明的对比宣扬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根本差异,揭示了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并激发了民众的觉醒[3]。

红色标语不仅提供了精神支持,而且为广大农民群众抗击敌人注入了动力。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4]。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红色标语从战场延伸到城市和乡村,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的重要革命宣传工具。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发展得益于延安时期的大规模整风运动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中国建设。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开展了整风运动,红色标语成为重要的宣传媒介,被广泛用于宣传政治方针、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革命经验。这些红色标语见证了革命历史的光辉时刻,并通过文物的形式传承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2 信息可视化设计概述

2.1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概念

信息可视化设计主要涉及深度分析和系统性整理那些难以直观描述、数据复杂且庞大的信息内容。通过直观的视觉元素,对这些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整理、处理和布局,并结合视听艺术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设计风格[5]。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种将数据和信息以视觉化方式呈现的设计方法,它通过图形、图像、颜色、图标等视觉元素,把复杂的数据信息转换成易于理解和分析的视觉图形。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数据展示方式逐渐趋于完善,从一个严格的科学工具角色向更广泛的公共应用角色转变,这反映了数字化社会,信息和数据展示方法的深刻变革[6]。它利用图形、地图和交互式界面等多种方式,将数据转换成直观且容易理解的视觉内容,不仅能帮助用户更好地学习、记忆和使用数据库知识,还可以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2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特点

信息可视化设计是一门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只有深入观察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要确保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7]。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核心特点之一是直观性,它通过巧妙运用视觉元素,如图形、颜色、布局等,将抽象和复杂的数据转换成易于理解的视觉格式。数据转换增强了直观性,便于用户快速识别关键信息,减少了对专业知识的依赖,使数据分析更易理解。其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增强了用户的学习与记忆,让数据科学家和非技术人士都能受益。

交互性是其另一个关键特点,它引入了用户与数据之间的动态交互过程。允许用户深度参与数据探索,如通过筛选、缩放、高亮等手段来探索数据的各种维度和层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和认知度。这种双向的信息交流不仅使信息可视化设计成为一种强大的数据探索工具,而且激发了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洞察。

多维度展示也是其突出特点之一。现代数据集常常包含多个变量和复杂的结构,信息可视化支持多维数据的展示,允许用户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数据。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收集各种信息,无论信息多纷繁复杂,都能将其整合成一个可阅读的数据库[8]。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揭示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针对特定的分析任务定制视图,从而提供更全面和深刻的数据洞察。

3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3.1 数据管理与分析

通过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管理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了解文物的数量、分类、存储状态等信息,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帮助文保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3.2 展示与推广

利用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将文物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价值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公众。通过交互式展览、虚拟实境等形式,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加深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

3.3 教育与互动

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提供具有教育性质的视觉体验,通过动态图表、互动界面等形式,向公众传授相关知识。这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和兴趣。采用互动的设计方式,公众可以更积极地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4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保护中的优势

4.1 丰富和建设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理论实践研究宝库

陕西省珍藏的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等重要革命历史。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数字影像、三维虚拟等先进的图像技术来保护和开发历史文物,并构建一个全方位、有深度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已經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传播的主流方向[9]。数字化保护为文物管理部门和专家更细致全面地管理与研究文物提供了便利。数字化保护也可以减少对实物的频繁接触和损耗,有效延长文物的寿命和保存期限,促进对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

4.2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传播方式与路径,提高大众关注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愈加多元化,然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及时向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特点靠拢[10]。现代社会需求发生转变,传统展览和出版形式亟须创新。现代科技能为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生动形象展示提供助力,满足公众的需求。收集、整理并展示这些文物信息,旨在保护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凸显其珍稀、独特和易逝特性。公开文物保护现状和问题,激发公众的热情,促进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共同守护历史记忆。

4.3 传承红色基因,蓄力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和英雄事迹。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我们才能在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赢得尊重。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 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信息可视化设计流程

5.1 确定目标和受众

在设计信息可视化界面之前,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受众。对于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APP,主要目标是传播和展示红色标语类文物的历史价值,同时提升用户对这些文物的认知和兴趣。该APP的受众包括学生、历史爱好者、游客等。通过明确目标和受众,可以更好地制定可视化设计策略,提高APP的用户体验。

5.2 收集和整理数据

在设计信息可视化界面之前,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于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APP,需要收集文物的图片、文字描述、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与博物馆、研究机构或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来获得这些信息。为了便于后续的可视化展示,要系统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构建相应的数据库或数据集。

5.3 确定视觉风格和设计原则

视觉风格和设计原则是信息可视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APP,需要根据目标和受众确定合适的视觉风格,采用传统的红色主题和更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坚持以史为据原则、内容为王原则、多元化展示原则、简洁易用原则,确保相关信息的清晰性和易读性。

5.4 设计信息可视化界面

在完成数据整理和确定设计风格之后,进行信息可视化界面设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目标,设计APP的界面结构和布局。考虑不同功能模块的排列、导航和交互方式,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运用图表、地图、图片展示等可视化元素,呈现数据和文物信息。

5.5 进行用户测试和反馈

完成设计初稿后,要进行用户测试,邀请目标受众使用APP,并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改进和调整,确保信息可视化设计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在改进和调整时,要综合考虑用户反馈,包括界面设计、功能实用性、交互体验等。

5.6 最终优化和发布

在根据用户反馈和测试结果进行最终的优化和调整之后,可以确定APP的发布渠道和推广策略,如应用商店上线、社交媒体宣传等。在发布之前,要对APP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结语

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的保护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信息可视化设计有助于优化革命文物的展示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信息可视化设计还为革命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永久保存文物信息,避免文物受损和丢失,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这些历史遗产的数据和信息,创新传播方式,全方位整合数据,才能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因此,信息可视化设计在陕西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育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接近历史真相[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5):158-167.

[2] 李桂红.红色标语文化:历史与现实的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4(3):14-18.

[3] 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58.

[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5] 张优雅,卓婧,林皎皎.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的信息可视化研究[J].绿色包装,2023(6):86-90.

[6] 王锐.包装设计中的信息可视化要素探析[J].中国包装,2023,43(6):36-38.

[7] 代福平.信息可视化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5-146.

[8] 安军.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可视化设计发展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44-45.

[9] 张辉,张妤靖.唐帝陵雕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研究[J].装饰,2022(4):127-129.

[10] 張理甫.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31-33.

作者简介:侯秀丽(199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设计学。

张辉(1970—),男,陕西西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数字媒体、设计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黄河流域不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的信息可视化系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004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传播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刍议尖扎藏族“则柔”的文化价值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