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德育融入高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思考

2024-05-13 18:21孙安娜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阳光德育

孙安娜

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有必要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我校积极落实德育改革,打造“阳光家校”“阳光实践”“阳光文化”“阳光活动”“阳光课程”等阵地,引领一批批高职学生成长为阳光自信的“少年工匠”。我校自从实施“阳光德育”以来,班主任在工作中反思“阳光德育”对实现有效管理班级学生,进而实现素质教育、阳光教育并培养独立、自强、自立的“工匠”学生。结合我校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对高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阳光德育”的融入策略展开分析和探究,希望对不同的学校和班主任提供可行性参考借鉴。

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班主任不但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学生生活、学习层面的引导者,与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班主任角度来看,在日常班级管理期间有必要合理、有效开展德育渗透,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目标。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进程中,班主任需要全面掌握高职教育的特征、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特点,更需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

高职班主任阳光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班级管理理念“重智育”“轻德育”。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提倡将德育放在首位,期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及思想品质。但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优质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导致家长、教师及学校在对学生好坏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普遍将学习成绩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在多重压力下,学校将学生成绩、升学率作为核心目标,而对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此,高职院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德育教育并没有取得较显著的成果,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攀比吃穿、抽烟酗酒、厌学早恋、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斗殴等情况越来越多,这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重智育、轻德育”有直接关系。

班级管理过程中阳光德育活动形式化。调查得知,认为阳光德育活动少的学生占84.5%。另外,绝大多数教师表示现阶段教学压力非常大,以至于在德育活动方面没有足够的精力,并且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举例来说,在学校组织的“万人学雷锋,千人签名”活动中,虽然活动现场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了解什么是雷锋精神。另外,笔者在与某中学教师交流期间,得知在学校举办“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中,政教处的负责人对孙中山个人的事迹、成果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并通过海报的方式粘贴到展板处,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低,最终也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同时,该教师表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红色文化朗诵活动,虽然活动中朗诵者是充满激情的,但学生的兴趣非常弱,甚至部分学生对朗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另外,即便班主任会在主题班会中代入一些地方典型事件、乡土习俗,但在大众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学生不但会接触到国外的价值观,还会被社会上的负能量所影响,再加上班级管理期间阳光德育活动形式化,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班级管理结果中德育评价方式单一化。在我国德育理论范畴中,德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对学校德育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调查得知,国内绝大多数学校都是运用量化的方式来开展德育评价工作,主要是班主任采用期末打分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这种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的特征,但是想要全面、综合衡量每位学生的道德涵养是非常困难的。笔者在访谈期间得知,对学生的操行等级展开评定都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很少会有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其中,其根本原因是班主任认为参与主体过多会导致自己工作量增加。在此背景下,班主任在对学生操行分评定时,会综合考虑其他任课教师的反映情况、学生的平时表现。访谈得知有一定数量的班主任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操行分的评定方式,并不能真正将学生的品德情况反映出来,表示这种量化的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很难真正将德育评价的作用、价值发挥出来,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高职班主任阳光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学校层面。高职院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与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实际上,社会在对学校评价期间基本会将升学率放在首位,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会将分数作为核心指标。在此背景下,导致学校仅关注学生的理论课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得德育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没有形成合理、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模式,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班主任层面。当前,高职院校在对班主任工作好坏进行衡量期间,主要是将智育的优劣放在首位,绝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会格外注重智育的成果,对于德育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当前很多班主任缺乏理论化、科学化的德育观,在对学生教育期间普遍会采用灌输、说教的方式,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教育方面的关注较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护良好的学习秩序,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期间的核心目标,并没有渗透德育的意识。

社会环境层面。唯经济性的社会环境,催生出了教育的功利性和教育的工具性,导致道德教育成为了一个空壳子。在国家对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下,学校有必要更好地发挥出培育人才的作用。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仅是将学生的成绩放在首位,而对德育的关注度不高。不难看出,近年来学生的平均成绩有着明显提升,但思想道德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对此,导致学生的心理越来越脆弱,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高职班主任阳光德育教育的对策建议

深入开展德育行动。积极开展德育行动,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有必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征,在此背景下对品格培养的子目标有效细化,通过“每月一品”的方式将德育工作有效落实,具体是指每月结合一种品格,有效融入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美德教育等,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品格教育,能夠健康的成长。

家校合作实施线上共育,全学科德育渗透与融合。将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线上教育,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进而达到表达爱、感受爱、传递爱的目标。学校在实施全学科德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有效、有情、有序、有机、有益”五个原则放在首位,进而更好地将德育的作用与价值发挥出来。将各个学科中相关的学科品质梳理出来,推动全学科德育渗透与融合。

优化德育工作评价制度体系。在班级管理的德育评价工作中,其评价标准是否统一,直接会影响工作效果。对此,有必要构建全面、综合体现出学生个性化特点的评价体系,进而推动德育评价标准朝着全面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应该本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全面融合的原则,各个班级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学风班风对专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拟定德育评估指标,其中应该涉及劳动技术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进而科学设置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指标。与此同时,在开展德育评价工作期间,需要真正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出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另外,在班主任教育指导下结合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优化德育工作评价制度体系,更好地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阳光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走,出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走在阳光路上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