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文化育人创新载体

2024-05-13 18:21党白洁荣钦政张昱关添月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红色育人

党白洁 荣钦政 张昱 关添月

校园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方式之一。随着“00”后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求新求异倾向更加突出,为保证校园文化育人的效果,传统校园文化育人的形式和载体必须进行革新。剧本杀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备受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在此形势下,“红色剧本杀”将红色教育和剧本杀相结合,将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为高校文化育人提供了创新载体。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从院系设置上可以实现指导学生参与红色剧本杀创作、演绎、体验的全过程,不仅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的载体,还可以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校园文化育人效果。

剧本杀是一款集角色扮演、逻辑推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特性等于一体的线下社交游戏。其主要规则是玩家随机选择扮演的人物并阅读对应的角色剧本,通过搜集线索后找到活动里隐藏的真凶。游戏过程需要玩家完全沉浸在剧本中,在有限的时间里搜集、处理、分析信息和线索并做出判断和决策,整个过程非常考验玩家的表演能力和思维能力,结果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备受当代青年人喜爱。

剧本杀深受新时代大学生追捧的原因

新时代大学生性格特点。自2018年秋季学期以来,年满18周岁的“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力军。由于“00”后成长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随着自媒体平台不断发展,“00”后更追求个性发展也更乐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有着更多元的价值取向,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和独立性增强,思想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更加明显,并存在接受心理抗拒,对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更新的要求。“00”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与自己态度相符合的观点理念,对不一致的观点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他们会比较容易抗拒类似说教的理念灌输。

新时代大学生个性不断显现,同时也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育人领域要改变策略,针对受众群体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手段,创新文化育人载体。

剧本杀具有休闲娱乐属性,休闲娱乐属性是新时代青年乐于参与剧本杀的首要原因。剧本杀是一款以故事为核心,采用桌游形式进行的互动游戏,通过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倾听别人的表达来触动自身情绪,如发现线索、还原事件真相、找到真凶的激动和喜悦;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队友认同的满足;带入角色故事,以遗憾结束的伤心等。剧本杀中的角色演绎可以被理解为“重新经历第二次人生”,通过创造另一个时代不同的故事,参与者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以开动脑力、宣泄情感的方式将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忘掉眼前的琐事和烦恼,体验另一种人生,这也正是剧本杀的魅力所在。由此来看,剧本杀无疑是具有娱乐性的,且在不同的剧本游戏当中,由于故事和游戏设置的不同,玩家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感,也给自己带来了愉悦感和新鲜感。

剧本杀满足青年社交需求。新时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社交需求。特殊背景下,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形式多依赖于线上或媒体平台,线下社交形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剧本杀”的出现恰好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线下社交的新形式,丰富了传统桌游的形式和内容。当代大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参加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拓宽交际圈和朋友圈的社交方式,来实现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剧本杀游戏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所有参与者可以在这里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陌生人,以共同的兴趣为纽带,通过沉浸式剧本体验将志趣相投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专属社群团体,从而可以分享信息、交流情感、寻求身份归属、促进互助和认同。

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文化育人

创新载体的可行性

红色剧本杀中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红色剧本杀”是指以真实历史事件或革命先烈人物为原型进行故事改编创作的剧本杀游戏,将党史教育的内容与剧本杀的游戏形式相结合,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学生通过沉浸式红色剧本体验和跨时空对话形式,切身了解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时代使命,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的艰难抉择和无悔付出,让思政教育更入脑、入心。将红色文化与新兴剧本杀相融合,通过亲身的剧本演绎使学生融入历史,更能引发学生对红色历史的共鸣,在沉浸式剧本体验中汲取历史的精神力量,使思政教育和党史教育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时俱进。

红色剧本杀依托主流价值观实现寓教于乐。“红色剧本杀”是指以主旋律为基调的剧本杀,剧本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近年来主旋律影视作品备受欢迎,如《战狼2》《红海行动》《长津湖》等的上映,剧本杀也掀起了一阵“中国红”,据《兵临城下》系列作品发行方老玉米联合工作室统计,以天津保卫战为原型创作的民国阵营本《刀鞘》,在城市限定本中销量名列第三, 除此之外还涌现了《兵临城下》《迷雾1921》《与妻书》等众多优秀作品。“红色剧本杀”颠覆了以往人们对“游戏”的刻板印象,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在剧本杀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相关的社会发展背景知识,加深了对历史事实的认知,丰富了对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也通过沉浸式体验历史角色的一生,感悟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影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宣传红色精神,丰富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日益增长,对高校而言,同样亟待解决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红色剧本杀以年轻化、新颖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潜移默化地传递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学生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需求,减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单向灌输模式的枯燥感,让参与者在休闲活动中得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文化育人

创新性载体的实现路径

劇本创作环节融入思政课程,实现全程育人。红色剧本的创作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依托一定的历史事实、人物原型、红色精神进行创作的。每个红色剧本都有相应的教育主题,如信仰教育、爱国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等。海口经济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院系和专业设置上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同时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和南海电影学院均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有很多具有编剧专业背景的师资可以对剧本创作进行专业指导。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红色剧本创作融入日常教学计划,让学生从原本的游戏参与者变成剧本创作者,通过对红色文化、党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对历史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和革命先烈人物进行充分挖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在专业学习中接受红色精神教育,又能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

扩大受众群体,实现全员育人。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不仅受众于角色扮演的学生玩家,更能通过内容创作、场景设计、服装道具设计、音乐创作、NPC演绎等环节为学校相关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播音主持、音乐创作、表演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海口经济学院在院系设置中有超过7个二级学院的专业覆盖了上述相关专业,在校园内扩大了红色剧本杀的受众群体。此外,除了红色剧本杀游戏本身,在校园内可以拓展与剧本主题相适应的周边彩蛋文化活动,如參演剧本原型人物故事的情景剧、进行剧本主题的诗词创作和朗诵、拍摄剧本有关史实的微电影、编排以剧本故事为原型的歌剧或舞剧等。通过开展沉浸式周边彩蛋文化活动,使红色剧本的影响更加深入人心,让红色剧本杀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思维逻辑扮演游戏,更是利用真实历史故事的冲击力深化红色精神领悟,升华红色剧本杀的文化育人效果。

丰富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实现全方位育人。立足红色剧本杀长远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充分整理资源、争取资源、利用资源,通过成立校园红色剧本杀工作室,以打造红色剧本杀实践实训平台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其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注重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统一起来,开展校政、校企合作,借助当地社区、博物馆、旅游景点等已有的VR设备、人员场地等资源,弥补高校开展剧本杀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足。同时,学校可以借助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践实训平台,如将剧本创作融入当地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中,依托校史资源和当地红色文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发掘剧本创作和场景设计的灵感,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剧本。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红色剧本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在不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日后也为企业输送剧本杀编剧、场景设计、表演等优秀人才,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育人要创新路径,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红色剧本杀作为时代的新兴产物,将红色教育和桌面游戏相结合,将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利用沉浸式体验扩大文化育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传承红色精神,鼓励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剧本杀作为高校创新性的文化育人载体,着力推动学校全员育人协同协作、全程育人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渗透拓展,形成多元并进、一体融合的思政工作新格局。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海南医学院)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