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的人物刻画来看人情与人性

2024-05-13 14:12陈浩玮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孙柔嘉苏文方鸿渐

陈浩玮

作为近代文坛最著名的一部讽刺小说,《围城》在有趣和明快的幽默语言下,隐藏了一场悲剧。钱钟书以明显超然的基调讲述了生活的百态。《围城》是一部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长篇小说。主角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身上,以及不同经历中的人物刻画都体现了人情人性的不同方面。另外,《围城》也通过比喻、讽刺等手法来凸显人情人性。

主角的人物刻画体现的人情人性

方鸿渐——志大才疏、自欺欺人、懦弱古板。《围城》是一部著名的中国现代讽刺小说,钱钟书在书中塑造了各种人物,有知识分子、上流社会的女士、政治家和政客。钱钟书先生写了这些人,有的用浓墨重彩,有的用简单的笔墨勾勒。但无论用什么技巧,都生动描绘了他们的不同特征:或蔑视,或阴谋,或虚荣。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位缺乏心理依托、精神空虚的近代高等知识分子。主人公出身江南,远赴北平学习,由于没办法学习家乡受人推崇的土木工程,成绩很差转入了社会学系,最后考入了国文系。因为一个碰巧因素的出现,为他出国镀金的道路做足了心理建设,在外国学习中文“高等教育”也很有乐趣。书中这样刻画他读书时的情景:“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也不读《永乐大典》,又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上课也很随便,兴趣虽然很广泛,心得体会却完全没有,生活十分懒散。”这段话写出了方鸿渐的不求上进,同时也映射了当代我们的志大才疏。

方鸿渐本不想与世人为友,却又不能不随波逐流,并且还要找寻各种理由。遭遇挫折时,很容易自轻自贱,或是自我安慰,自求满足。他买假文凭,想遮羞包丑,明知这是自欺欺人,却又辩解:“说谎和欺骗有时并不是不道德的。如果他是骗子,那都是爱尔兰人。”真是有充足的理由,仿佛购买假学历的行为是迫于旧社会的时代压力,逼不得已的选择。本是受了鲍小姐的诱惑,却还觉得“可能还占了便宜,没有什么可抱怨的”。通过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到张买办家相亲,也是逢场作戏”,他不想去接触这种粗俗,而是想:“一个人去一次也行,结婚不结婚,就看你喜不喜欢这个姑娘了。”苏小姐怎么走,“明知道可以躁动起来,但生活很无聊,而且很多缺乏现成的女朋友”。

他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书中对他的刻画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出他是一个自欺欺人的矛盾人。

方鸿渐这个人物的刻画,很可怜可鄙,根源就是他性格上的软弱,所谓道义上的懦夫。读者对他的感情又是复杂的:喜欢他的聪明,欣赏他的幽默,甚至喜欢他的歪理邪说;但又鄙夷他的迂腐、古板和懦弱,可笑他撒了谎还要讲良心的诚实和不知道虚伪欺诈,又不满意他的玩世不恭、爱慕虚荣。同情他的处境想去帮他一把,又痛恨他的不争气想给他两个耳光。

赵辛楣——考虑周到、做事果断。赵辛楣,跟谁都能开玩笑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看起来像个大男孩,一笑很阳光。他像一个孩子,相信青梅竹马的爱情,如痴如醉地迷恋苏文纨。但在这段单相思多年无果的情况下,又能果断放下,对于曾经的情敌方鸿渐在消除偏见后,能够坦诚相待,成为挚友。

他考虑事情能足够周到,拥有成人的智慧,人脉资源广,认识各种社会名流,很多不好搞定的事,他都托关系办到了,如帮助方鸿渐就业和失业后的再就业。还有,书中提道“他问起方鸿渐带了多少路费,虽然校长给的路费是足足有余的,但是他觉得现在兵荒马乱的,花钱只会多不会少”。方鸿渐:“只带了自己用剩下的钱和旅费。”结果,旅途后期果真费用不够,需要大家一起公摊,甚至最后油尽灯枯,出现连续几天饿肚子的情况。三闾大学开学时,赵新楣准备了十多本教材书,一边教一边工作。方鸿渐问主任他教的课,以为他教的是文学史,里面全是那种书。他们被带到货架上,既没有教材也没有经验,很快就被学生看不起。这统统都体现了赵辛楣做事考虑的周到。

初读《围城》,对社会全无概念,人们总说想要成为赵辛楣,却活成了方鸿渐。我总不能理解,方鸿渐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口诛笔伐地骂他?等到有了一些社会经历,才发现方鸿渐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一样,赵辛楣则是常人的理想状态,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理想化人物。

苏文纨——孤高自傲、势利小人。苏文纨应该是标准的魏晋风古典美女,白皮肤,薄嘴唇,眉清目秀,一副清冷面孔,神情孤芳自赏,落落难合。苏小姐对自己的理想是“像桃子一样,冷若冰霜”,让方挂着低沉的仰慕和追求。她的性格是傲娇的,她也有资格傲娇。连方鸿渐自己都这么想过:“苏小姐是理想的女朋友。她有一种思想,一种身份和一种可以被视为每个人的态度。与她共进晚餐和戏剧时,她不会丢脸。”另外,她还是当时少有的女博士。但苏文纨在上面观察范鸿威,并不是因为她喜欢范鸿威,而是态度端正。她要的,是让方鸿渐对她道谢,对她宽容一点。

表面上,苏小姐是初读者的“女神”,很多当代女性在爱情中可以从她身上找到一丝惺惺相惜的共鸣。但实际上,她伪装自己,是个势利小人。说她是装出来的大家闺秀是因为她表里不一,明明想要有人喜欢,偏偏摆出清高自爱,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来,她根本不是一个甘于做大家闺秀的人,为了些许虚名,偏生要为难自己。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清高自爱的女子,是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目光的,是甘于寂寞、有傲气的,苏文纨只有形似,而神不似。说她是骨子里的势利小人,因为她未曾真诚地对待过一个人,几乎做错了每一件事,她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高处。苏小姐在外留洋几年,年纪大了想要找个丈夫,苦于沒人追求,她看上了方鸿渐,但她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没有放下自己脸上那副大家闺秀的面具,对方鸿渐讲话,总有一丝若有若无的优越感,同时又给方鸿渐些许暗示:“我喜欢你,所以你爱上我吧。”方鸿渐是真真被吓到了,因为两个人都没有感情基础,苏文纨也未曾跟他有过坦诚的交流,所以方鸿渐一直在躲避她。而她呢,想要博得方鸿渐的心,不是真诚地和方鸿渐交流,和方鸿渐约会,而是把赵辛楣找来,激起方鸿渐的斗志,在我看来,这不吝于洋洋得意。结果,自然是方鸿渐毫无任何感触,直接退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感情基础,方鸿渐有什么立场去和赵辛楣争?钱钟书先生此作品妙就妙在了很多人物刻画需要反复细读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全面,越读越立体。

孙柔嘉——聪明懂事、驯夫有道。孙柔嘉的家庭在上海算小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比较好的社会关系是姑妈,姑妈留过美,是企业高管,没有孩子,对孙柔嘉关爱有加,愿意出钱出力。书中对她家境的描述很一般,那是对比了方鸿渐死去的未婚妻周家、苏文纨家和唐晓芙家。严格来算,孙家应该属于上海中产,肯定不是旧时说的“下只角”那种家庭。孙柔嘉的情商、能力比较高。在学校时她自己受到丁组学生为难,知道向方鸿渐和赵辛楣求情,保住饭碗。又在方鸿渐被丁组学生公诉时及时通风报信。初涉职场,能拎得清,站得住。另外,赵辛楣不回方鸿渐的信,以及态度的变化,被她预测得十分准确:“辛楣人很热情,不过往往口空答应在前面,实际上做不到。但鸿渐一门心思把自己的事业、前途压在朋友身上。”书中还有一件事体现出孙柔嘉为他人考虑,一件是孙柔嘉和方鸿渐在香港办婚礼,方鸿渐因为临时被赵辛楣劝着在香港注册结婚,钱花得差不多了,所以孙柔嘉只是说要一件时髦的旗袍,一来结婚不必太难看,二来明年也还能穿。这也反衬了方鸿渐的不懂事。

书中对于孙柔嘉的人物刻画可以说是比较博得当代女性的认可,她对自己的情况有清楚的认知,对对方的期望值比较合理,也能包容、体谅对方。这正是我们想要成为的样子,明亮但又不耀眼,普通但又坚守内心。

不同人物刻画手法体现的人情人性

钱先生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几乎每一句都很精彩,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和人性。

在对方鸿渐的描写中体现了方鸿渐的性情,如小说中关于方鸿渐的这段描写。

当我早上醒来,听到窗外树上的鸟儿在歌唱,我会无缘无故地欣喜,无缘无故地期待。我的心似乎减轻了重量,直直地向上走。但心是空的,像个孩子,气球上升不到几英尺。它爆发成虚无,只留下无名的惆怅。他坐立不安地想动,但他做不到,就像华阳漂浮在春风,但他很虚弱,飞不远。他自觉的这种心情,完全像歌词里写的一个幽闺伤春的场景。现在女人不伤春,把自己当男人浪费!你摆脱不了这么死板的情绪,太可笑了!像鲍小姐这样的女人从来不破春,可是鮑小姐呢?她看起来像一个多愁善感的古代美人。船上一别,我不知道她最近怎么样了。自己答应去看她的,为什么不去一次呢?明知从此多事,但是生活实在很无聊,缺少现成的女朋友!就好像一个人睡不着,尽管安眠药有害,但还是要图眼前的舒适。

这段对方鸿渐的人物刻画运用了大量比喻,将他描写成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体现了他多情又自私的性格特点。

“这张文凭,好像亚当、夏娃下身的那一片树叶,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张纸便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给掩盖起来。”这句话写出了方鸿渐制造假学历的愚蠢、不学无术。钱先生抓住了文凭和古人身上树叶的相似之处,对于方鸿渐的假文凭,把它比作树叶,联想新奇又恰当,且妙趣横生,读之令人捧腹。

“鲍小姐看了看方鸿渐,傲气如爆了气的轮胎。晚饭后,鲍小姐和苏小姐很亲热,手牵着手,一步也不分离。方鸿渐心灰意冷,跟着他们到甲板上,见他们有说有笑,却插进不去话。他感到无聊和羞辱。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跟在一辆外国汽车后面跑了很长一段路却没拿到钱的乞丐。他想放弃,但又不能放弃。”这句话体现了方鸿渐的傲慢。钱先生称方鸿渐的精神活动是“爆胎”,他的外表跟在两位女士后面是“乞丐”。这种手法不仅新颖、形象,而且很独特。

“这个吻不是特别重,范围很小,好像清朝官员把茶给客人时,嘴唇边缘接触碗,又像古代的西方婚礼见证人当人们面,嘴唇接触圣经,像大多数女性信徒吻了西藏活佛或教皇的脚趾,一种恭敬的亲近。”方鸿渐对苏文纨的主动攻击,表现了极其鲜明的仇恨。钱钟书先生用这个比喻来表达方鸿渐无法逃脱的尴尬状态。

“心里又生起了希望,像下雨后湿过的木头不起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都可以解决了。不知不觉,黑暗被封闭笼罩,就像熄灯的黑夜一样,他进入了睡眠。最初睡得轻,饿得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不考虑地去挡住它。逐渐的,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眠也坚实的镊不破了,没有了梦,没有了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眠,同时也是死的样品。”这段描述了方鸿渐的悲惨境遇,与孙柔嘉的婚姻充满矛盾和冲突,在围城中被困住的他,境地十分悲惨。他这一形象的可悲性也在这一片灰暗中达到了最高点。

围城中的讽刺手法非常多,范围也很大,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其中集中在知识分子群体,也以人物为线索讽刺了现实生活。他通过对人性病态的讽刺、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对社会和谐的羡慕,侧面刻画了善良的人性,小说《围城》的讽刺手法多种多样。其中,暗喻反讽、比喻反讽、比较反讽和推论反讽随处可见。尤其是讽刺的话语,既犀利又幽默,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对文章有更深入了解,体现了语言的魅力,也体现人性化的魅力。

《围城》是一部文字讽刺具有鲜明特点的小说,语言诙谐、快活,而且俏皮,突出了人物性格。《围城》中的讽刺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作者常常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用充满了隐喻和诙谐幽默的讽刺语言,使读者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其中“变心”用四个字,归结为“肉变了味”,即说肉,不说心,说得新奇、特别,不仅体现了爱情的保质期短,也体现了两者的关系。第二,作者的语言具有讽刺意味,雅俗结合。例如,作者用“熟食店”和“部分真相”的语言巧妙描写了留学归来的鲍小姐,讽刺鲍小姐放荡不羁、感性、轻荡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当时留洋镀金学生的讽刺更是毫不掩饰。

《围城》的反讽也是用全知手法来揭示人性的丑陋,喜剧的象征就是用一点点幽默来讽刺人性的丑陋。以巧妙的视角,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世界和思想,达到心理讽刺的深度,体现讽刺的艺术。这部小说是一部能够增强主体意识的艺术,具有权威性话语。作者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对小说的内容进行阐述,具有深刻的反讽意味。此外,小说还包含了作者自己的想法,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例如,在《围城》一书中,作者写道:“这可能是中国有外交以来唯一的胜利。”作者在讽刺伪造学历的方鸿渐时,用这样冷峻的语言来讽刺当时的社会。此外,作者还描述了“只有中国国文是国产作物,其他的需要外国品牌,才能保持地位,就像中国的官商在中国剥削外币,才能保持国家货币的原始价值”。这样一段话,充分揭露了商人压迫百姓和贪官污吏的不良行为,也嘲笑了留学镀金归国的商人,在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富人为了保值而不断储蓄外汇,这种迂腐的心态更能说明当时的黑暗社会。

《围城》的作者也运用了大量传统文化来反讽人物,反映人性。例如,“在这本书中,我想描写现代中国社会的某一部分和某一类人。当我写这些人的时候,我没有忘记他们也是人,只是人,有着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源”。在这一描写中,钱钟书对一些人物以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了讽刺,用“无毛的两足动物”来讽刺当时社会的变态知识分子。

《围城》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十分高,在故事构造、情感表达、人物刻画上也很高超,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人情与人性。一开始故事平平淡淡地叙述,却在其中层层递进,让读者不知不觉中被故事吸引,感受人物表现力,慢慢推进到高潮,然后没有收尾的结束,不至于抓目挠腮地渴望结局,结局应该能猜测得到。但“无知”给了故事,给了生活一丝希望。

钱钟书在《围城》中留给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语录和宝贵经验。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珍惜自己现在的一切,享受生活,这才是重要的。很多时候书里的故事对我们的身边热点事件和大小事物都有折射。正如钱钟书所说,方鸿渐是个好人,但也是个全无用处的人。很大程度上,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事实是这样,就应该向世俗屈服。所以我觉得《围城》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点醒我们,追寻自己喜欢的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或许自己选择的路很曲折,但那才是你走的路啊,坚持很重要!生活中,有追着我们的苏文纨,也有我们追着的唐晓芙,你真的到最后会选择孙柔嘉么?你真的会随波逐流去度过你的一生么?

这里并未对书中折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进行重点描述,反而选择直接忽略。可以说大部分时候我们忽视了对故事的探究与发现,忽视了故事中的关键信息。作者通过巧妙的叙述和行文安排,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同身受,真切感受到书中的故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只要善于关注生活,就能从中感受到它们,不论是从哪方面来看此书的人物刻画,都体现着一些人的人情人性,是好是坏,都不是绝对的,都由读者自己判断分析。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书中人物的探讨,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刻画描写的人情人性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去分辨。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猜你喜欢
孙柔嘉苏文方鸿渐
迟到了
从苏孙二人看?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知识女性的时代悲歌:子君和孙柔嘉形象比较
年少莫学方鸿渐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同学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中孙柔嘉形象的再思考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