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看四大家族衰亡的必然

2024-05-13 14:12游慧琴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男儿子弟王家

游慧琴

《红楼梦》中涉及的人物有姓名称谓者七百三十二人,其中王熙凤是性格鲜明的主要人物之一。凤姐在一众“红楼”儿女中是个特殊的个体,她外貌美艳、聪慧能干、能言善辩、八面玲珑,且又狠毒贪财善于玩弄权术。由王熙凤这个人物看四大家族由鼎盛而衰亡,是研究《红楼梦》主题的重要角度。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由此经历及其性格命运可知四大家族衰亡是必然的。

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可能性

明清两朝受宋以来的程朱理学影响,对女子的教育更倾向于德行和日常生活技能。明成祖徐皇后在《内训》中言“是故农勤于耕,士勤于学,女勤于工”,即要求女子勤于女红,薛宝钗言“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李纨在大观园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带着小姑子们“做针线教道理”。封建家族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在艺术素养上对家族女子进行艺术教育,如琴棋书画,贾府四春即在此方面各有所长。除此以外,有条件的家族还会请先生到家对家族女子进行教育,不过因“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主流思想影响,对女子的教育大多停留在“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温氏母训》)的认知上。

由此可见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是非常特殊的,凡事有例外,由其家庭背景而言又存在着可能性。

王熙凤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金陵王家,是“督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太尉”在秦汉时为军事首脑,宋徽宗时是武官最高官阶;“统制”为北宋所置官名,可节制兵马,南宋后成为禁军将官职衔,也就是说王熙凤家祖上是武将出身。到王熙凤爷爷就“单管各国进宫朝贺的事了”,再到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又回到武官一系,“升了九省统制”(武官职衔),后又升“九省都检点”(禁军最高统帅)。武将之家不同于文臣之族,对子女的教育约束相对较松。王熙凤的爷爷“单管各国进宫朝贺的事了,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与外国人交往多,大约见识也不同,对子侄后辈的约束也就放松很多。再加上王熙凤天生性格因素,所以王家能将她“自幼假充男儿教养”。

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结果

教养方式不同结果自然不同。王熙凤这个人物极具特殊性也极具魅力,就与其天生性格和后天教养有关,以下两点特别明显:

无男女大防意识,杀伐决断。王家祖上为武将,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男子的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这可能造成其淡薄的男女大防意识。

凤姐与一般闺阁女子胆小柔弱不同。第五十四回写到贾家元宵节放炮仗,贾母将黛玉搂在怀中,王夫人将宝玉搂入怀内,王熙凤笑道:“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可推测王熙凤以前应该是放过炮仗的,她完全没有闺阁女子胆小柔弱之类的特点。

最能体现王熙凤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特点的当属凤姐理家。刘姥姥来到贾府,周瑞家的告诉她:“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这些贾家下人口中的凤姐可真是了不得,当家理事无小事且细碎繁琐,凤姐干得却是举重若轻。秦可卿去世,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更是让其理家才干大放异彩。

如此杀伐决断的女子对男女大防就不怎么在意了。王熙凤与贾珍是从小玩到大的,“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一点很奇怪,第一,王熙凤是王夫人内侄女,贾珍是王夫人夫家隔房侄子,按说王熙凤是没有机会同贾珍“从小一处淘气了这么大”;第二,即使是黛玉和宝玉这亲表兄妹,在男女大防的时代也是“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我们只能推论这是因为王熙凤在男女大防意识上很淡薄,而且家中长辈也没有对她严格要求。贾琏也曾说过“她不准我和女人说话,她自己却和小叔侄儿说说笑笑,就不怕我吃醋了”,这也是王熙凤男女大防意识淡薄的佐证。

有杀伐决断能力的女子,又无男女大防意识,在当时是奇葩,在一众红楼儿女中又具有独特魅力。

不能识文断字,却有权力意识。王熙凤是学名,应该是入过学的,但与大观园一众才女相比,她大概可算是文盲了,這也是很有趣的一点。王熙凤不能识文断字,在文中有多处提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时,是叫身边人来旺儿“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完成。王熙凤还曾叫宝玉帮她写几个并不复杂的字:“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探春他们起诗社,王熙凤起的诗句不过是“一夜北风紧”这样的简单词句。

同是王家出身的王夫人与薛姨妈文化水平也不高。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薛姨妈行的令有“梅花朵朵风前舞”“十月梅花岭上香”“织女牛郎会七夕”“世人不及神仙乐”等,都很浅显,与黛玉宝钗等不可比。至于王夫人,干脆就是鸳鸯代说了个。日常生活中,王夫人和薛姨妈骂儿子的话真可谓粗鄙不堪,第二十八回王夫人骂宝玉:“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第八十回薛姨妈只得赌气喝骂薛蟠说:“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这不是书香门第饱读诗书的女子骂得出来的。

王家两代三位女子受教育的程度都很低,甚至可以推断为低到没有文化教育,可知王家对家中女子的文化教育不重视。凤姐不能识文断字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凤姐有强烈的权力意识,比之四大家族任何女子的权力意识都强烈。荣国府后院管家权力在王熙凤手中,至少从表象上看是如此。贾母作为老太君,吃喝玩乐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邢夫人是继室又不得贾母欢心,王夫人是二儿媳,现在念经拜佛得多,管事得少,于是管家权力交到了王熙凤手中。其实这管家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表面看起来风风光光,上下几百口人,天天几十件事,成千上万的银钱,都得从手中过,但是上有老封君,中有公公婆婆丈夫,下有一堆小姑子小叔子,还有刁滑的奴仆,且外有宫里的娘娘,没有一个好伺候的。加上贾家早已由鼎盛往下坡路走,入不敷出,当家理事更为艰难。即使这样,王熙凤也不曾将权力放下,事事亲力亲为,后来落下病根也不曾放开,变卖嫁妆也在勉力支撑。

王熙凤在当家时还利用权力安排人事,利用贾琏和贾家的势力干涉地方政务谋求私利,这都是其权力意识的体现。

从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

看四大家族衰亡

管中窺豹,由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可以推知四大家族对家中子弟教育的缺失,进而推断其衰亡的必然性。

教育子弟无长远意识。“王熙凤”是学名,但是她又不识得几个字,且是在王熙凤“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前提下,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反映了王家对子弟的教育不重视,缺乏长远意识。王熙凤的哥哥王仁不学无术,在贾家败落后竟然要将亲外甥女巧姐卖掉;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官居高位却以权谋私,干涉地方政务,都不足为奇。在古代,一个家族要想繁荣昌盛必重视子孙的教育,培养其立身之本领,教导其孝亲忠君。王家不重视子弟的教育,走向衰亡在情理之中。

其实四大家族中除却“史”家未曾明言子弟教育如何,其余三家男丁学习皆是一言难尽。薛家继承人薛蟠上过学,但是上学根本不是为念书,闹下了将“唐寅”念成“庚黄”的笑话,他就是个半文盲。贾府虽有族学,但是不到外面聘请教师,而请族中辈分高、品德高、年岁高的人来教导,但是贾代儒自身年岁大,精力不足,学问平庸,如何教导好族中子弟?所以族学之中乌烟瘴气,学风败坏,学生们整天争风吃醋造谣生事打架斗殴吃喝玩乐,除去辈分最低的贾兰和贾菌稍好一点,能静下心读书外,再无一人以读书求学、振兴家国为己任。即便是贾宝玉这个子弟中最得宠爱之人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字的功课还需姐妹帮忙,文逊于钗黛,武恐怕还比不上用功的侄子贾兰。一族之长贾珍在守丧期间,居然以练习射箭为名行聚众赌博之实。上行必然下效,这样教导出来的子弟如何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即使家中女子才能非凡,琴棋书画,女红针线,个个擅长,甚至治家理政,巾帼不让须眉,如宝钗与薛蟠是天壤之别,探春有非凡见识与才干,也不能挽大厦于将倾,家族衰亡也是必然的了。

教育子弟无畏惧意识。王熙凤作为“荣国府大管家”,手中权力不过是内宅大院日常生活人事,但是其有非常强烈的权力意识,在职权范围内的绝不放手,在职权范围外的也“当仁不让”,甚至将手伸向官府,干涉断案,谋求私利。这固然与其性格有关,更与家族教育有关。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为三千两银子染指官场,枉送两条人命,看她做此事利用贾家势力的熟稔程度,恐怕不是第一次操作此类事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贾家也不只她一人如此行事。贾雨村作为被革职的官员,复职不过是林如海的一封信、贾政的一个保举罢了。贾政官居工部员外郎,从五品,品级不高职位不显,为人又迂腐,然而保举一个被革职的官员似乎平常,可见类似的事情于他们而言是司空见惯稀松平常的。锦衣卫查抄宁国府时宣布旨意“贾赦交通外官,依势凌弱”,查抄之物有“御用衣裙并多少禁用之物”。王子腾在贾雨村复职、鲍二家的娘家亲戚申诉及督察院审理张华案中都有牵涉。薛蟠打死冯渊也不过是交给家人处理,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国法家规全未放在心上。

这些本该担当振兴重任的人都没有畏惧意识,不畏法不畏官,都曾利用手中职权或家族势力,左右官场,谋求私利,甚至谋财害命。皇家如何能够容忍这样的大家族害了社稷民生?清算是早晚的事。

此处特别提出四大家族中教育子弟较为成功的史家。史家一门两侯爵,其中一爵位保龄侯由祖上世袭而来,另一爵位忠靖侯是后来依功而封,这在四大家族中是绝无仅有的。有爵位的贾家到贾珍这一辈也只能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王家大约到王熙凤父亲有爵位,后面便再没有。由此可见史家立身教育很成功,各房子弟在建功立业方面远胜其他三家。贾、王、薛家已由鼎盛走向衰亡,入不敷出,内囊渐渐上来了,还是穷奢极欲,不知居安思危。史家与此不同,史湘云这位侯爵家小姐也要同婶婶们一起做针线到半夜,家中还裁减了人员用度。史家这样做不是经济的原因,看史湘云送众人戒指连几个大丫鬟都有就可知,而是居安思危,也是对家族子弟教育重视的体现。但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家不能挽救牵连甚多的其他家族。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个家族的衰亡不是一朝一夕间发生的事,细枝末节往往即为征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只见旧人去,不见新人生,只见纨绔作恶,不见栋梁为国,都与他们家族的教育分不开。凤姐作为王家小姐、贾家媳妇,且是贾家内院管家理事之人,在众多红楼儿女中有重要地位,由这样一个“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女子性格和行为可推断其背后家族行为,即可推断四大家族衰亡的必然。

(作者单位:芜湖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男儿子弟王家
江东子弟多才俊
王家新的诗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王家湾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军中铁男儿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
男儿勇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