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艺术在虚拟现实技术下转化再造的机遇与挑战探究

2024-05-13 13:37赵鸿达李晓菲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机遇挑战

赵鸿达 李晓菲

摘要:目的:水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发展至今已经不再被框定为传统绘画艺术表现画面的媒介,而是转变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现代化造型语言。同时,虚拟现实(VR)技术对艺术领域的冲击,为水墨艺术在数字领域的转化再造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新兴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也面临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水墨美学特征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探究水墨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优势与难点,旨在找到传统水墨艺术在虚拟现实空间内保留笔墨意境的策略。方法:文章从水墨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行性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归纳法,发现VR水墨这一艺术形式相较于传统水墨画和二维、三维水墨动画,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更主动的审美体验等优势,同时面临视点转变冲突、构图难度提高、创作体验门槛提升等挑战。结果:水墨艺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但对传统水墨的意境传承而言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结论:传统艺术借助新兴技术进行传承与发展是数字化时代无法绕过的议题。文章分析水墨艺术在虚拟现实技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VR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水墨艺术;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TP391.9;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这一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水墨艺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而且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虚拟现实技术与水墨艺术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如何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水墨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确保其笔墨符号和审美价值的延续,是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剖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墨艺术创作、展示、体验等方面的优势与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传统水墨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 虚拟与现实的交融:水墨艺术的新境界

艺术是创作者将主观思想和情绪外化呈现的符号形象系统。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创新,水墨艺术已突破传统绘画形式的边界。与此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与水墨艺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水墨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推动了其传播和发展,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1.1 水墨艺术的观念变迁

水墨艺术经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通常将山水、人物、花鸟等易于表现意境和情趣的事物作为绘画的创作题材,通过笔触、线条、墨迹的浓淡干湿,展现出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

在传统水墨艺术中,创作者们通常将水墨符号作为表现画面的一种媒介,应用于绘画艺术中,主要是精炼形象、强化特征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动画艺术家们将水墨艺术与动画艺术结合,创造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水墨动画短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当静态的水墨元素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水墨艺术也通过这些新的艺术载体,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

如今,随着水墨符号在数字媒体作品中的应用被不断挖掘,水墨艺术已不再被定义为水墨绘画的定式符号,而是成为一种表情达意的现代化造型元素[1]。这种现代化的造型元素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1.2 虚拟现实技术对艺术领域的冲击

虚拟现实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受到关注,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它通过头戴式显示器(HMD)、手柄、运动捕捉设备等,创造出沉浸式的三维虚拟环境,使用户能以自由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交互。

在艺术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艺术的创作、展示和体验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兴起,使创作者可以不受材料、地点的限制,在三维虚拟空间内自由创作。Tilt Brush、Painting VR、Gravity Sketch等软件和平台的出现也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创作、建筑设计、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虛拟现实技术也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视听和多感官的交互体验,让观众自由地探索虚拟世界,更主动地参与到审美过程中。例如,VR动画作品Dear Angelica讲述了一个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观众戴上头盔后,可以通过移动步伐和角度来观看主角关于母亲的记忆,主动参与到故事中。与传统动画不同的是,这部影片可以暂停,但光影的流动甚至全屏特效都会继续,这期间观看者可以继续徜徉在虚拟世界中,通过不同角度观看这幅“流动画作”的每一个细节,获得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

2 虚拟现实技术为水墨艺术带来的机遇与创新

水墨艺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传统的水墨画,还是二维水墨动画、三维水墨动画都层出不穷。如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水墨艺术能迸发出新的生机,满足数字时代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审美体验。从艺术形式的表现和观众审美体验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为水墨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1 艺术形式突破传统空间限制

传统的水墨画及水墨动画在艺术呈现上往往受限于纸张或银幕的二维平面,只能将描绘的内容呈现于单一的平面上,即使是三维水墨动画也无法脱离这一点,创作者和观众只能透过这一“窗口”进行艺术交流。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这一限制,创作者能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山石、草木等景色建模并布置在虚拟空间内,赋予其水墨风格或直接利用虚拟画笔在虚拟空间渲染出一个自然的水墨世界。还可以添加云雾、水波等动态效果,做到动静呼应。观众戴上头戴式设备后,能够在奇幻的水墨空间自由观赏,根据自己的兴趣走遍场景中的任意角落。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创作者能够构建极具水墨风格的场景,而观众从单纯的观赏者转变为体验者,传统绘画艺术及影视动画的观看方式完全被颠覆。虚拟现实技术与水墨艺术相结合,使水墨艺术的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突破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单一平面,赋予了水墨艺术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2.2 沉浸交互拓展意境空间

水墨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重点在于营造出缥缈的意境,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为传统意境的再创造和延伸提供了无限可能。尽管在一些水墨画或水墨动画作品中,观众能通过诗意留白的构图乃至悠扬的音乐等获得多感官体验,但这种体验是由画面空间被动、定向产生的,观众是被设定好的画面、情节所刺激的。

然而有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观众能够获得主动体验。虚拟现实系统的优势主要为沉浸感与交互性。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过去的被动观看视角,观众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水墨意境。此外,观众可以通过头戴设备或手柄等交互设备,与虚拟空间的水墨作品互动,感受作品的韵律和动态美。观众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虚拟空间的物体进行干涉,创造出更逼真的交互体验,充分展现水墨艺术的表现力。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感受水墨艺术作品蕴含的意境美学,使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艺术作品体验中。

3 传统水墨艺术在虚拟现实中面临的挑战

水墨艺术不仅仅是表意的水墨渲染风格,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意境美学和人文哲思才是“言外之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水墨艺术全新的形式。而这种传统艺术风格搭载新兴技术的方式,在实现水墨艺术数字再造的同时,面临着对传统水墨艺术表现形式和深邃意境的取舍。如何在虚拟现实技术下重构水墨艺术意境和笔墨精神,成为水墨艺术在虚拟现实中面临的挑战。

3.1 “景为人移”的视点转变冲突

传统水墨画以笔墨的精妙、意境的深远而著称,强调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和个人修养。然而,其在空间表现上有自身的特点,水墨画拥有独特的空间处理方式——散点透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认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因此提倡景为人移,使画面呈现出多个视点,而每一个视点所表现的都是不同时空的景色[2]。这种方法允许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视角和情感来描绘景物,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从而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富有诗意的空间感。

虚拟现实技术要求创造一个三维的、沉浸式的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焦点透视来模拟人类的视觉体验。焦点透视能够凸显空间的真实感,使虚拟环境更加逼真。但虚拟现实影像的“空间记忆”难度远高于传统影像的“平面记忆”。虚拟现实影像带给用户沉浸感的主要载体往往源于空间本身,这种“空间记忆”往往大于空间内的人物或其他主体。

所以当水墨艺术遇到虚拟现实技术时,散点透视与虚拟现实技术所依赖的焦点透视会出现明显的冲突。虽然观众能够在虚拟空间自由探索,满足“景为人移”的艺术特点,但这与水墨画的散点透视原则相悖,这种意境感受的来源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冲突。观众在虚拟现实影像庞大、复杂的沉浸空间锁定特定兴趣点的难度更大,将导致作品的叙事表意效率降低[3]。

3.2 构图难度提高

传统水墨画在意境表现上一直运用“留白”的构图形式。绘画语言中的“留白”,就是给观赏者留出一个空间,去体会画面中那些虚实相生的感受,感悟水墨画特殊的画外之境,起到烘托画面主体、激发观者想象的作用。

但相较于传统水墨画以及水墨动画影像在固定画框内展现内容的形式,虚拟现实影像由于直接带入观众视角,没有画面边界的约束,无法运用传统影像的构图方式去留白。然而在720°的虚拟现实空间内,观众每次视角的变化都伴随注意力的转换。这使创作者需要在虚拟现实空间内有意识地通过场景布置去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基于空间的视觉引导方式更接近戏剧舞台的场景布置,利用灯光效果、色彩对比以及空间构成的技巧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和注意力[4]。所以相较于传统影像在固定画框内的构图技巧,虚拟现实影像的空间引导方式更难以把控。

3.3 创作和体验门槛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现水墨艺术转化再造中还面临着其他挑战,包括技术实现的难度与成本,以及观众对这种新型艺术形式的接受程度。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要求高精度的三维建模和实时渲染,这对传统二维的水墨艺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艺术家需要将水墨的笔触、墨色和纸张质感等元素转换成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造诣,还需要先进的软件工具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制作高质量的内容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从场景设计、模型制作到交互编程,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推广也面临挑战。高昂的设备成本和较高的技术门槛可能限制部分消费者的体验。高端的VR头显设备,如Oculus Rift、HTC Vive、Vision Pro等,价格通常在数百至数千美元不等,而且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往往还需要配套高性能的计算机。这些硬件成本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不小的负擔。观众的接触机会有限,因此目前其普及程度不如传统的艺术形式,但VR艺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其将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4 结语

艺术的核心在于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任何技术手段都应服务于这一目的。虚拟现实技术为水墨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艺术家可以借此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同时要尊重和继承传统水墨艺术的精髓,在保留传统美学特征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现代元素。

此外,VR产业本身仍存在硬件价格过高、软件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会对VR艺术的普及程度产生影响。因此,艺术家需要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来吸引观众,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市场参与者应专注于技术研发,降低设备成本,并制定相关标准来确保内容质量,进一步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墨艺术市场的影响力,推动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艳.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苗琳. VR绘画的观看之法[J].美与时代,2023(11):124-126.

[3] 贾云鹏,王楚宁. VR影像的空间视觉引导设计[J].工业工程设计,2021,3(5):53-59,78.

[4] 屠薇薇.水墨元素在VR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赵鸿达(1999—),男,浙江杭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李晓菲(200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艺术设计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数字时代下VR技术结合国画美学风格的创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YC2023078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