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印迹

2024-05-13 07:09张进文
三角洲 2024年11期
关键词:观光车丹凤大明宫

张进文

从包头坐车回广州,中途在西安站中转,下车后就近入住酒店。第二天起得晚,滑动手机,搜索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电视剧《大明宫词》的画面一下浮现在脑海里——辉煌的宫殿,辉煌的历史——我定要过去看看。

公园离车站很近,打车一会儿就到了。我从西门走进去,朝北走一段路,并没看到迷人的风景。园内树木稀稀拉拉,草皮又低又稀,还不如我们包头的赛汗塔拉公园。我越走越没信心,打道回府吧。

原路返回,心有不甘,慢悠悠地走着,只想在这一片土地上找出一点让人回味的东西。迎面开来观光车,它不知怎么想的,走到我面前乖乖停住。我只好坐上去,一边给车里的二维码刷钱,一边环顾这片土地。

观光车慢吞吞地向北行驶,走走停停,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车上的小喇叭倒是很勤快,不停地播音,发出一连串沉闷的解说声:“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宫殿,相当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

正值霜降节气,又遇寒流来袭,寒风卷起枯黄的树叶,冷气直往怀里钻,心中怪怨衣服单薄。路旁一些残留的老树,树冠颓败得几乎秃顶。但是,任凭寒风吹打,那秃顶似的树冠依然迎风挺立。路基外侧的草地上,枯黄的小草抖动着,它们使劲呼扇着身上的叶片,像是讲述这里曾经有过生机盎然的景象。

观光车跨过太液池,向东拐了弯,停在一个广场上,眼前出现一幢像样的建筑物——类似城墙,墙上有三道门,中间门更大一点。

一个姑娘解说这是玄武门,我信口说是假的,姑娘恼了,批评我不懂历史,不相信历史学家。我意识到唐突了,马上纠正自己看法,又给她竖大拇指。对她来说,我态度的转变,是对她讲解的肯定和称赞,她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观光车从玄武门出来,往东走一段路,朝南拐了弯,喇叭里又说:“前面是御道广场,那里有一座复原的城楼——丹凤门,大明宫的正门,唐朝人的国门。”

御道广场好大啊,感觉跟天安门广场一样大。我怀着敬畏的心情站在广场上,朝南望去——丹凤门,大明宫遗址中复原的最大建筑物。

太阳开始西沉,我脚下跨着中轴线,朝丹凤门走来;虽然阳光照不到丹凤门了,但能分辨出城楼的颜色——土黄色。

为什么是土黄色?黄泥土造的?一路走,一路想,就走到了近前,伸手抚摸到城墙——好光滑!这一滑思绪滑回童年:那时,我常常用光滑的黄泥土捏泥人,造小房子,造城墙。眼前这城墙,摸上去如此光滑,用手拍击如此瓷实,这城楼的材料一定是从黄泥土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黄河孕育了黄土地,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古都,成就了大明宫的辉煌——这样的话,我想,丹凤门应该是黄色,设计者也是这样想的吧?

这是一座宏大的城楼,朝上仰视只看到厚重的城墙,后退几米才能看到顶端的挑檐,再后退十几米才能看到整体构造。我想看得更明白一点,于是,我以这一座城楼为中心,向后退出四五十米为半径,仰着脖子围着城楼转了一个大圆圈,城墙、城门、城楼都看得非常清楚——精致精美啊!

这一圈轉得我头晕眼花,我从圆弧线路上脱离出来,迈着疲惫的步子走向西门。走出一段路,停住脚步,伫立,回首仰望丹凤门,还想看到什么?这座一千多年前的国门,很难想象怎能保持了原貌又重新屹立起来。

天色暗了,伫立久了,眼前模糊起来,恍惚看见城楼上有穿唐装的人,眼花啦?揉一下眼,细看,哪有人影。目光移开,视线从丹凤门向西扫回来,在太阳下落的方向停顿一下,掠过一片草木时,又见夕阳染成金灿灿的草木纵深处,隐约闪出杨柳细腰的身姿——幻觉!我打一个激灵,掉头朝西门走去。

大明宫游览得一点不轻松,只走马观花看一下,已感身心疲惫。我有点搞笑,还把大明宫与赛汗塔拉公园相提并论呢;赛汗塔拉公园游的是草原风光,而大明宫游的是一段中华盛世的历史,这是一段历史辉煌的印迹啊!

(作者单位:包头建工集团)

猜你喜欢
观光车丹凤大明宫
小草成长记
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
电动观光车电池框结构设计
面向景区应用的智能驾驶观光车系统
走在大明宫
丹凤的水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丹凤“四个强化”从严落实“三项机制”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蓄电池观光车电气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