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人物画叙事性角度解析唐代仕女图

2024-05-13 07:09王孜悦尹美英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视觉元素

王孜悦 尹美英

摘要:目的: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繁荣的一个朝代之一,在绘画题材、构图形式、绘画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造就了众多优秀的叙事性绘画作品。因此,文章以唐代仕女图为研究主体,从传统人物叙事性绘画角度解析唐代仕女图的叙事特征,将我国古代绘画和叙事性绘画理论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中国绘画的叙事传统和特点,为进一步传播和演绎中国叙事艺术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基于传统人物叙事理论,以唐代仕女图中叙事性绘画的发展形式、题材选择、叙事特点为出发点,从叙事性绘画视觉表达三要素——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画幅形式等方面解析唐代仕女图的叙事内容和叙事手法。结果:中国绘画历史上有众多经典的叙事性绘画,但现代对叙事性绘画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文章将唐代仕女图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并延展出对现代有关唐代仕女图艺术作品的思考。结论:叙事性绘画不仅通过画面呈现戏剧化的内容表达故事,也通过特殊的视觉元素来引起观者对绘画主题和故事内容的想象。这种绘画形式除了具有呈现故事内容的基本功能以外,也是传达艺术家情感和社会信息的一种媒介。

关键词:叙事性绘画;唐代仕女图;视觉元素;传统人物画

中图分类号:J212;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1 传统人物画叙事性理论

叙事在传统绘画中是生成图像认知的重要形式,指的是在绘画作品中表达故事的性质。表达故事不一定要像连环画一样通过连续的画面去呈现,静止的单独画面也具有叙事性。最初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凭借特殊的叙事性被赋予了教化功能,通过记载故事潜移默化地传达礼仪道德知识,这是传统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传统人物画的叙事性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以东汉晚期的武梁祠为例,共计8名烈女、17名孝子义士、2位名臣和6个刺客,通过叙事性表现祭祀、教化等礼仪功能。唐朝关于人物画的研究著作以及学术成果较多,诞生了众多优秀的传世名画,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唐代著名画家兼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其中的“叙其事”是针对绘画范畴而言的,指的是绘画作品具备表达故事的“叙事性”[1]。因此,本文以唐代人物画中的仕女图这一大类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绘画叙事性角度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1.1 按形式分为独幅绘画和连续绘画

中国传统人物画一般分为独幅绘画和连续绘画两大类别[2]。艺术家常选择故事情节最精彩或至关重要的一幕去表现独幅绘画的叙事性。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卷轴画工艺日益成熟,精美柔细的丝绢更便于画家细致描绘人物内心活动和神态,因此人物画得以迅速发展。唐朝宫廷画师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就屬于独幅叙事,纪实描绘出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到长安拜见唐太宗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画面,主要突出了主宾之间的关系。连续绘画所表现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对自由,画家可以在一张画纸上表现众多故事情节,甚至可以记录整件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例如《韩熙载夜宴图》就记录了韩府宴请宾客的整个过程,从琵琶演奏到欢送宾客,整幅画卷由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场景组成,每个场景自然巧妙地用家具、屏风隔开。

1.2 叙事性绘画视觉表达三要素

1.2.1 内容题材

叙事性绘画的核心内容是其题材,即画作的核心主题或主题范畴,主要涉及画面的视觉元素,包括画面主题人物、其他人物、重要道具以及叙事情节的表现方式。画面中包含的视觉元素越充分,其叙事性就越强。以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例,画面中穿着精美的6个仕女,有的手握拂尘,有的手捏红花,有的手持绢扇,通过各种唐代物品元素去体现唐代仕女赏花游园的场景。画中所刻画的景观、动物都细腻精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叙事场景。元素关联性越强,则叙事性也越强,将画中元素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呈现作品的核心主题。

1.2.2 画面构图

中国画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构图理论,早在南朝齐梁时期,谢赫就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经营位置”这一说法,讲述了构图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3]。书画结合是传统中国画中常用来表现叙事的手法,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作者的题款能够使画面构图更为饱满协调,也能够使画面内容更加充实。此种构图形式在唐朝盛行,造就了很多具有叙事表现的名画。书法和绘画相互联系,文字不仅可以补充绘画主题,还可以增强画面构图的完整性,有利于后人进一步解读视觉图像中蕴含的艺术内涵。

1.2.3 画幅形式

观察中国历代叙事性画作,可以发现中国古代人物画有壁画、卷轴、扇面等多种形式,每种画幅形式都有独特的用途。壁画具有永久性,可以被长期保存下来,以讲述宗教故事、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等;屏障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可以展示人物画、风景画的叙事性场景;卷轴画则是长卷的画作,通常用来表现叙事性场景或历时较长的事件;册页画可以独立欣赏,也可以放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叙事;扇面画因小巧精致,通常用于展示短小的叙事情节。

2 唐代仕女图叙事性的创作背景

2.1 对女性形象题材的选择

仕女图作为中国人物画中以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类目,也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女性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仕女图在唐朝发展最为迅速。仕女图,顾名思义就是以“仕女”形象作为绘画主体对象,画师描绘女性日常生活、形象等,通过游春、劳动、夜宴等场景刻画仕女的神态、样貌,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仕女图题材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更迭,从最初的仙女形象到后期战场搏杀的烈女形象,最终衍生到不同阶层各个场景的女性[4]。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仕女图的概念是在《唐朝名画录》中所提的“又画士女,为古今冠绝”。唐朝文化思想包容开放,也造就了仕女图的繁荣兴盛,诞生了诸多为人熟知的仕女图画家,如张萱、周昉等。唐代仕女图主要刻画和呈现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女性的美和日常生活,往往与“宫怨”等意象联系在一起,也带有一种文学化的叙事

结构[5]。

2.2 时代背景

仕女图在唐朝发展繁荣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有重要关系,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局限于传达教化的功能。从唐代仕女图中可以看到,仕女形象开始由鉴戒向日常生活转变,除劳动耕织题材外,还出现了游园、遛狗、奏乐等生活题材,女性形象更加丰富,也更加生活化。不同时期帝王的审美风格不同,女性形象也有所不同。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端庄饱满的形象扭转了当时大众的审美,不再以“瘦骨清像”为主流,所以唐代仕女图中的女性形象大多“以肥为美”。服装华丽、姿态丰盈成为当时社会统治者对女性的审美标准。

3 唐代仕女图的叙事性分析

3.1 叙事内容

唐代仕女图以世俗生活题材为主,描绘唐朝宫廷女性的日常生活,展现唐代社会的繁荣和辉煌。例如《挥扇仕女图》,按叙事性可分5段,最右边的一组场景是“挥扇”,一个身穿紫袍的仕女双手执扇正在和身旁一个坐在靠背椅上头戴花冠的仕女互动,左边还站着2个手捧洗漱用具的仕女。第二组刻画的场景为“抚琴”,画面中一个较矮的仕女正在同另一旁较高的仕女解囊抽琴。第三段画面为“对镜”,一个身穿红袍官服的仕女正双手扶镜,一旁是衣着华丽在整理仪容的仕女。第四段为“刺绣”,画面中3个仕女围着一张绣床正悠然自得地刺绣。第五段为“倚桐”,画面中一个仕女靠在桐树旁,皱着眉头,神态紧张地望着一旁背对着坐在椅子上手执扇的仕女。《挥扇仕女图》中的5个场景记录了13个仕女在宫廷中不同的生活片段,画面中的环境与道具等视觉元素都贴合主题,细腻呈现了宫廷女子形象,团扇、铜镜、梧桐等典型视觉元素频繁出现在仕女图中,将这些视觉元素联系起来可以使故事的叙事要素更加完整,体现绘画的叙事性特征。

3.2 叙事手法

在叙事构图方面,唐代仕女图大多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类构图手法——“散点透视”和“虚实相生”[6]。例如,张萱在创作《捣练图》时就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方式,分3个场景呈现仕女们日常捣练的场景,分别是“捣练”“织线”“熨烫”。其不仅利用图解的方式呈现捣练不同的步骤,还通过细节刻画了仕女在劳动场景中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张萱笔下的女性形象生动且富有活力,如“捣练”中依靠着杵捣挽袖的女子形象,以及“熨烫”中扯着白练用力微微后仰的女子形象,使画面叙事性更加完整,也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作者利用叙事性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相融合,描绘的场景充满生活趣味,与当时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相呼应。

张萱的另一幅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构图疏密有致,同样没有为画面设置背景,只是用湿笔突出人物,人物的动态和造型清新从容。画家用笔圆润纤细,色彩典雅,人物富贵妩媚。这幅画细致入微地体现了唐代人的雍容、乐观、自信。

3.3 表现语言

线条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塑造叙事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中国传统绘画往往会采用各种线描方式。唐代仕女图以线为造型,线条弯曲柔美,用灵活的线条勾勒出仕女的披纱薄肩、发髻鬂丝以及丰盈圆润的身形,下笔稳重准确,匀称流动,继承了魏晋时期“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线条外形特点。游丝描就是中国画众多线描方式中的一种,此线条圆匀细描、圆润流畅,因此很适合表现女子身上丝绢衣纹和细腻的肌肤。而另一种铁线描,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如铁丝,因此经常被用来刻画仕女身上较为硬质的布料。唐代仕女图用不一样的线条体现人物叙事,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艺术特征。就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利用简练、流畅的线条呈现了仕女的头发和服饰等,用细腻圆润的线条体现了仕女薄如蝉翼的衣裳质感。

唐代画家对色彩效果的研究众多,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代政治制度开放,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较多,当时可以使用的颜色多达72种,这些颜料都是从产自各国的优质颜料矿石中提取出来的[7]。并且唐朝没有限制色彩的使用,因此画师能够毫无顾虑地在画中应用各种色彩,也就诞生了众多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唐代仕女图的色彩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淡色风格,另一类则是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重色风格。但唐代仕女图为了贴合绢等画作材质,大多使用暖色调,呈现出清新雅致的艺术特点。唐代仕女图中如《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大多使用朱砂、石绿、百矿等矿物颜料,体现出勃勃生机。

4 唐代仕女图叙事性对近代艺术作品的影响

唐代仕女图作为传世名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贵族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也侧面反映了画师对当时社会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叙事手法再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唐代仕女图巧妙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语言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见识过唐代仕女图魅力的画家无不为之动容,也为后人研究唐朝艺术和社会状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彰显东方韵味的唐代仕女图传播到日本,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尤为深远,早期的日本美人画被日本人称为“唐画”。其在表现语言上可以看到张萱和周昉等唐代画师的影子,后发展为常见的“两幅续”“三幅续”叙事性长卷浮世绘,在日本常用于装饰客厅和窗户[8]。

在近代,唐代仕女图的叙事性仍被学者深入研究。例如,王安心老师的《唐代仕女》系列作品,将古代人物与现代审美融合,从舞剧中汲取灵感,重现唐代仕女载歌载舞的场景;辽宁春晚节目《簪花仕女图》参考唐代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的叙事方法,在歌剧中呈现画中的仕女形象,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趣味,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非凡魅力。

5 结语

叙事性应用于文学、摄影、戏剧、电影等文艺门类中,通过不同的媒介予以表现。从汉代至今,中国传统叙事性人物画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传统人物叙事理论,对中国传统名画唐代仕女图叙事传统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中的叙事背景、叙事内容、叙事手法、表现语言等,比较不同仕女图叙事性的不同表达,探究唐代仕女图内在审美思想,分析唐代仕女图“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美学价值,旨在促进其在当代的传承与演变。

参考文献:

[1]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上海:上海(下转第頁)(上接第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22.

[2] 孟久丽.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M].何前,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97-313.

[3] 孟令法.文本、话语及语象:民间故事画的时空叙事关系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21(3):88-105.

[4] 崔盛智睿.传统卷轴人物画的空间叙事性:以顾恺之为例[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3.

[5] 王尧尧.绘画的叙事性研究:以《萨埵太子本生图》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20.

[6] 李悦.唐代中国画创作的叙事表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7] 袁钰然.中国古代仕女画的艺术元素在女性题材插画中的应用研究:以唐代仕女画为例[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8] 田文静.唐宋工笔人物画叙事性特征表达及个人创作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王孜悦(2000—),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数媒与影像数字化。

尹美英(1984—),女,吉林龙井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符号学与科普动画。

猜你喜欢
视觉元素
视觉传达设计中综合材料的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游戏场景设计中的影响
形式美学视角下视觉元素在城市环境艺术中的体现
试析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论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觉元素的形态及作用
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要素建构探析
探析“苏式”景观设计师养成
现代展示场景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研究
浅析网页设计中平面视觉元素的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