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助力新质生产力培养

2024-05-13 07:09王维园
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质产教校企

王维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天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突出的产业优势、齐全的生产要素,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天条件。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装备制造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阵地,通过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变化和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新质生产力职业人才培养。

以对接产业发展为导向,强化专业“新质化”

学校紧跟“1+3+4”产业体系建设,借助校企合作优势,开发专业群核心课程和实践项目,推动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堂和教材,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推动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

打造特色专业群,推动专业国际化。优化布局专业群并推动以群建院,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探索“1+4+1”的国际化赋能职业教育新基建(五金)新模式。第一个“1”是指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4”是指以专业带动教材、师资、课程、基地建设并反向支撑专业;第二个“1”是指国际化,通过国际化标准,提高专业国际化能力。同时,通过制定专业调整办法并搭建多元参与的相关组织架构,建立和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多方协同机制,保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校企雙方根据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形成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同时,制定科学的专业群评估机制,从人才培养质量、科技服务水平、产教融合效果等维度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形成专业群与产业对接评价机制、专业群架构方法与确定过程、专业群优化与调整方法和程序、专业群建设标准与评价方法,保障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教育教学改革“新质化”

信息化平台赋能教育教学,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研究,推进“数字工厂”“黑灯工厂”校内实训室样板。统筹政府、企业、学校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实时互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积极倡导“人人都能出彩”的教育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实施中高本联合培养,探索与本科合作“新工科”。高本贯通,引导学生实现多通道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提高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评价能力,提升技能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群在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方面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发挥师德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并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实施强基工程,完善新入职教师试岗、跟岗、胜岗培养考核体系。发挥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头雁效应”,激励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学校坚持引培并举、质量优先的原则,创新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建设,采用技术技能大师引育、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育、青年教师“老带新”的培养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目标,服务发展“新质化”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学校积极响应“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与多家企业达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战略协议,联合开展专业建设、资源开发、装备研制,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加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把握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机遇,围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挥企业办学特色、优势,多措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为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夯实基础、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整合多方资源,牵头成立产教联盟。学校以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十项行动”工作部署为重要抓手,研究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功能一体化的科教融汇创新转化中心,探索企业出题、学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织新范式。积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大力推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主动对接学校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推动产教融合“融在经常、合于共赢”,形成浓厚的产教融合氛围。

(作者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质产教校企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