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4-05-12 15:01黄宗仁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综合素养教学效果

黄宗仁

摘要: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核心,主张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应用于中职地理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可采取以下策略:科学化设计保证项目式学习有效启动,精细化管理推进项目式学习有序进行,贯彻性评价巩固项目式学习育人成果。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中职地理;综合素养;教学效果;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89-04

中职地理教学既要完成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教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丰富课程内涵,增强学生课堂学习自主性是实现中职地理课程育人目标的关键。项目式学习集理论知识、实践任务于一体,提倡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新知探究、迁移应用等活动當中,用以建构完善的知识及经验体系。教师有必要研究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同时根据中职地理育人需要做好设计、管理等工作,确保课程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做好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借鉴校内外优秀项目式教学经验,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准备。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1.内涵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种教学方法,主张立足真实情境,围绕确切项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使其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解决复杂问题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达成教学目标[1]。其中,真实情境包括戏剧情境、社会情境等,用于激发学生的项目参与意识;项目是学校的课题、课程教学实践任务等,是项目式学习的中心;驱动性问题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能够启发学生实践、探究并进行创造性思考,是推进项目式学习的工具。中职地理项目式学习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主张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其围绕中职地理学科核心知识展开,借助驱动性问题、任务使学生进入项目环境中,驱动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探索地球运动、自然环境要素运动与能量交换,总结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工具的应用方法,学会独立或合作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

2.理论基础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人才培育模式,实用主义教学思想、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应用提供理论支撑[2]。

(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可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指导思想[3]。这一思想由教育家杜威提出,认为“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并说明经验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即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教育作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反对照本宣科地讲解,反对灌输式教学,支持将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等融入实践活动中,坚持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驱动其自主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由知识的讲授者向项目的规划者、组织者过渡,以学生的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一方面要创设真实情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2)认知发展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理论由让·皮亚杰提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水平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4]。其中,内因为个体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已形成的应用经验及对新问题、新任务的探索情绪;外因指外界对个体的影响,如社会互动因素、社会传递因素等。认知发展理论还提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这一观点,并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论证这一观点。其中,图式指的是个体通过整理、归类、改造客体信息得到的认知结构;同化指的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其纳入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指当个体现有的图式无法解决外部问题时改变或创造图式以满足新的需求的过程;平衡指的是同化、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满足外部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由此理论可知,学生的认知思维是逐级提升的。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图式情况创设情境,促进其与教学项目的有效交互,之后为其提供文字、图片等学习资源,使其在外界刺激下主动同化新知,平衡新旧知识体系,最后组织项目成果分享活动,使其在分享的过程中回顾项目学习过程。

二、项目式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学科性原则

学科性原则即确保项目式学习以服务课程教学为应用目的[5]。在中职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程标准与地理学科特点。一方面,立足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前设定课程的知识讲解、技能传授、素养培育等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基于课程育人需要设置教学项目并布置确切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落实项目的过程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地理学习观。

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教学需要为前提设计教学项目。先明确该课的育人目标,使学生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与天体系统的层次,理解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及其存在生命的原因,形成良好的宇宙观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之后,教师应基于目标设计教学项目,如制作天体系统模型。围绕此项目,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从小到大的排列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能凸显中职地理课程特征,确保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形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生本性原则

生本性原则即保证项目式学习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在中职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不能过多干预学生资料收集、问题分析、合作讨论等学习活动,确保其掌握项目式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要尊重学生参与项目时提出的观点,鼓励其根据已掌握的地理学科知识、已形成的探究经验规划学习方案,鼓励其通过讨论等方式进行组内分工合作,保证其参与到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地球表面形态”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构造地质剖面示意图”这一教学项目组织学生阅读、思考、动手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问题创设真实情境,强化学生项目参与意识;可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局部地形等资料,促进其深度参与。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即保证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在中职地理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综合分析教科书给出的理论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二者的关联并设计驱动性问题、任务,由此完善教学项目。同时,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迁移应用课上所学知识、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等解决问题,确保其在实践应用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梳理陆地水体的类型及其与各种水体之间的转化规律等理论知识,分析此类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雨水落下最终流入河流、河流的水汇入大海等,设置“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这一教学项目。之后,围绕项目布置实践性任务,如“利用互联网收集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资料、合作讨论为水循环下定义、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

三、项目式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科学化设计保证项目式学习有效启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式学习围绕可体现学科教学主题的真实项目,依托实践情境,将教科书内外资料有机融入任务,实现育人目标[6]。教师要确定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设计驱动问题,并准备项目教学软、硬件。

例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荒漠化的含义、危害、防治”三方面来阐述。先借助一段阅读材料说明我国荒漠化的成因,重点阐述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加剧的重要因素,从而导出第二个内容———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荒漠化的防治,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1)确定项目主题。教师在规划地理教学项目时,要先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是什么,再关注地理课程主要、次要教学内容,最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理论性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将其转换为真实的、具有操作意义的教学项目。高质量的项目主题可凝练地理课程育人要素,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为例,教师要先明确经过此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哪些关键知识与技能,对其择业就业是否有帮助。明确项目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之后,采取逆向设计进行反思:发挥项目育人作用需要做什么?应将哪些案例、知识、问题等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应围绕怎样的教学主题开展相应工作?按照逆向设计思路抽丝剥茧确定项目教学主题———“设计荒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为资源整合、问题设计指明方向。

(2)设置驱动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过程可看作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7]。学生不断受外界刺激获取新知,才能不断优化知识体系,提升综合水平。在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问题作为外部刺激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驱动其联想课上所掌握的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帮助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是保证学生思维递进发展的关键。例如,在针对“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项目式学习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教师可联系所收集的相关资源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综合思维。比如,现有的荒漠化生态治理方案有哪些?取得怎样的成效?完成“设计荒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方案”项目可借鉴哪些方案?基于课程内容、项目教学需要与课外拓展资料形成问题链,能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使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比不同沙漠化防治方案的优劣,形成全面、系统、动态分析认识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

(3)建設项目环境。项目式学习环境有软环境与硬环境之分[8]。软环境指的是精神环境,如将理论知识用于现实问题中的实践探究氛围,相互帮助的合作学习氛围等。硬环境指的是物质环境,包括项目式学习场地、平台,学生查阅资料所需要的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项目式学习规划中,教师应分析“设计荒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方案”这一教学项目对实施环境的要求,做好项目宣传与物质环境建设,为项目的高效启动奠定基础。

2.精细化管理推进项目式学习有序进行

教学管理是对项目实施采取的精细化教学手段。项目式学习涉及入项、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不同教学环节对应的学习任务不同,虽然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丰富,具有一定的辩证分析、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其在参与项目时仍然会出现学习方向不明确、认识不深刻等问题。原因在于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社会生产、生活项目为中心,要求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合作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完成项目,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然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且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思维定式问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其充分参与项目学习,并取得有效学习成果,教师就要指引学生学习方向,在其陷入学习困境时,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其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有序完成项目任务,提高地理认知与技能水平。

例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结合不同地区地形条件、交通线路密度布局等案例,论述地形条件对交通线布局走向的影响,进一步阐释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此单元教学内容对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形成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有积极影响。以此单元内容为项目式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与动机,促使其养成辩证看待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思维。根据中职地理育人要求以及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教师可设计“以某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路线布局的影响”项目,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通过管理入项活动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学生是项目式学习的主体,其个人主观想法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入项活动是项目式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此活动中优化教学管理,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其产生主动探究的意愿。首先,教师要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入现实问题,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上,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作铺垫。其次,教师要适时提出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使其在交流过程中提出新观点,设计新方案,为项目式学习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分层,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项目分组,确保各学习小组都具备合作完成项目的潜能。例如,在“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单元项目式学习中,为使学生尽快进入项目学习状态,教师可实施如下管理行为:展示河南辉县郭亮村从一个贫困的村落变为旅游村落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村落转变的关键,即挂壁公路———郭亮洞的建成。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若此时有另一个地处偏僻的村落,该如何将其由贫困村庄转变为现代化的村庄呢?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对交通、地形地貌的关联产生初步认识,形成迁移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過管理任务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将教学项目拆解为不同任务,在不同教学阶段布置、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是有效完成项目式学习的关键。项目式学习可大致分为预先准备、讨论设计、实践探究、成果分享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学生应采取差异化的学习措施,这样才能完成不同阶段学习任务。以“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程教学为例,在围绕“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路线布局的影响”项目学习时,教师可在不同教学阶段设置任务并组织学生完成。

3.贯彻性评价巩固项目式学习育人成果

教学评价具有管理、检验的教学功能。教师将教学评价合理地应用于项目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学习得失,帮助其及时矫正自身迁移、应用等项目式学习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确定项目主题后基于教学需要完善评价标准,以相关标准为依据落实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使其在反思自己、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深入掌握地理知识与实践技能。

四、结语

项目式学习是立足学生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将其运用于中职地理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有着积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基于地理课程教学需要设置项目教学方案,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管理项目学习活动,确保项目学习与地理课程内容完美结合。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灵活采用评价方法,在项目准备、实施、分享等教学环节,积极落实评价反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燕.用新知识观指导中职地理选修课教学[J].职业教育,2017(10):37-39.

[2]段燕玲.微课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刍探[J].成才之路, 2022(06):76-78.

[3]张骏.从概念教学入手,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河南教育,2021(06):58-59.

[4]徐永生.立足中职地理教学新视角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J].成才之路,2022(04):70-72.

[5]张丽华.微课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29):48-49.

[6]李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38-139.

[7]马军成.中职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17):45-46.

[8]张丽华.简述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J].山东教育,2021(18):3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Huang Zongren

(Zhejiang Zher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jian Province, Zherong 355300, China)

Abstract: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s centered around projects, advocating for students to master knowledge and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ystem through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explor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bilizing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heir core literacy in geography.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vocational geography teaching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scientific design ensures the effective initiation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refined management promotes the orderly progres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consolidates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Key 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vocationalgeography;comprehensiveliteracy;teachingeffectiveness;core competencies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综合素养教学效果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刍议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