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

2024-05-12 10:52王翠萍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应用策略自主学习

王翠萍

摘要:微课以“微”见长,具有内容精练、形式灵活、时长较短的特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推动“教”与“学”的变革。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进而实现个性化学习。文章首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现状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最后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策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97-04

微课,即微型学习课程。它是一种以5分钟~10分钟短视频为载体,立足教学实际及学情,设计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1]。微课不同于教学片段或传统课堂的压缩,具有完整的结构与表现形式,突出强调某个知识要点,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为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及时复习提供支持[2]。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现状

1.应用方式不得法

部分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对微课资源缺乏筛选与整合,多是将微课嵌入课堂固有流程,让学生观看视频或练习巩固,缺乏课前自主预习,也很少有课后的扩展与延伸。受应用方式的限制,微课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明显,音视效果低下。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先是看到幻象,然后幻象消失。从“微暖的大火炉”到“喷香的烤鹅”,从“美丽的圣诞树”到“慈爱的奶奶”,最后“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心情的变化很相似,先是惊喜、兴奋,而后是失落。学生朗读相关语段,就能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无情,读懂小女孩命运的悲惨。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介绍“童话“文体的微课,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课堂负担,而且会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教师不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插图反复朗读课文,读“愿望”,读“微笑”,读童话中的奇特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想象之中有多“暖”,现实世界就有多“冷”,二者对照之下,更能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过度依赖多媒体

部分教师陷入课件滥用或过度依赖的误区,甚至出现“无媒不成教”的现象。多媒体的滥用和过度依赖,容易使课堂成为PPT课件展示课,无形之中会限制师生交流、小组合作、文本对话等活动的开展,导致师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不足,真正留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较少。学生不能深入文本涵咏体悟,就会对“语文元素”掌握不足,对“人文主题”理解不透彻。部分教师在利用网络途径下载微课资源时,没有掌握好“度”,在自主制作微课视频时,没有在“质”上下功夫[3]。部分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课堂,没有立足于“学”,落实于“学”[4]。

3.学生自主性不足

部分教师的视频制作技术低下,导致微视频审美性不足,学生观看微课兴趣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利用微课展开的探究活动受限。部分教师重“教”轻“学”,将微课视为“教”的手段,而非“学”的资源,导致学生的自主建构与质疑探究不能充分展开,很少利用微课进行预习和复习。

4.课堂效果不明显

声情并茂的动画和视频,能够有效刺激學生的感知觉系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聚焦课堂重点。然而,部分教师设计的微课并没有充分发挥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导致课前微预习、课堂微探究与课后微复习效果不明显。部分教师微课制作技术不熟练,微课音画质不够清晰,课件的观赏价值不高,导致学生以蜻蜓点水式浏览为主,很难沉浸其中。部分教师利用微课直接呈现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板书,对学生强行进行知识灌输,导致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气氛沉闷,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微课呈现过程中思想开小差。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翻转课堂

微课内容高度凝练,结构相对完整。其作为媒介的微视频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呈现,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服务于课外自主学习,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翻转课堂,实现课堂重心从“教”到“学”的转变[5]。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疑激趣:遍访名山古刹,走进青林翠竹,是旅行;流连城市街头,探访市井故事,也是旅行;深入田间地头,感悟时令交替,还是旅行。无论是读书还是旅行,都能让我们开眼界、增学问、长见识,遇见最美的风景。读书或旅行,你我皆需在路上。可是,蟋蟀红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旅行,它不同寻常在何处?学生:是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蟋蟀红头与好友青头的对话,并加入音乐烘托故事情节,其中“蟋蟀对话”的配音由学生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还可通过微视频介绍关于“反刍”的科普知识,让学生了解红头旅行背后的科学真相。

2.深度整合内容,促进个性化学习

微课不仅有形象生动的情境、高效简捷的方法、新颖独特的视角,还有高度整合的内容及多种表现形式,能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读写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有感而发”,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6]。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师可以单元主题为序列,也可以某种文体为关联,还可与某一文化专题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深度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深入阅读和拓展延伸。例如,在《少年闰土》教学中,教师可先以“趣”为统领,抓住趣人、趣事、趣景,引导学生勾画圈点描写少年闰土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理顺故事情节,感悟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融情入景想象画面,完成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等情节的理解与赏析。然后,教师可设计课后学习任务:围绕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等情节,选择其中一个情节,展开联想,并进行描述,写一百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必须与人物的性格特点相符。教师通过微视频的形式示例,并指导方法。学生在微视频的引导下,回归文本并以微写作的形式进行阅读拓展,能加深对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把握,丰富自身的想象与联想,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3.读写互促共生,线上线下融合

微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壁垒,有效贯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微课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联系、重构与整合,能以主题、模块、任务群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微课是一种蕴含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要素的数字资源包,能够对学生视、听、说等产生多感官刺激,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建立对景、事、理等阅读对象或写作对象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感知。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诵读,读出云之气势,雨之急乱,风之忽然,水之如天。然后回归诗题,理解“醉书”。此情此景,苏轼醉了,你醉了吗?请同学们也“醉书”一回,用一个片段,模仿苏轼的写法,抓住景物变化,引用相关诗句,写写你眼中的美景。教师呈现微课,用以提示写作,让学生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借助微课赏冬雪,看秋风,观雷电、夕阳、云彩和晚霞,融入想象与联想,从多感官描绘。

4.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的应用,能够促进师生互动,加强课堂对话,推动深度建构。微课摒弃传统课堂的固定流程,聚焦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而展开[7]。微课实现了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需要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及课堂动态的全面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例如,在《池上》教学中,教师可播放古诗弹唱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吟唱。学生也可结合教材插图,从儿童视角进行演读,还可分角色扮演,再现“偷采白莲”的画面,将小娃的顽皮可爱、采莲蕴含的童真童趣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师生共同吟唱诗歌,极富感染力的声音,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能让学生沉浸在古诗意境之中,深入感受诗情画意。

三、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学定教,课前预习导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微课应用,可以将课堂前置,以自主预习清单或课前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新课的学习方向。

(1)字词微积累。小学高年级课文篇幅长,课堂容量大,阅读教学中既要讲解重点字词,又要联系写作背景,赏析重点语句。教师若将学习任务完全放在课堂上,就会使课堂节奏过于紧张,学生将当堂所学知识完全消化会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前读写,以趣味化的活动激励学生进行字词的积累,让学生在“看图识字”活动中理解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在“字词闯关”游戏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课前微热身。教师可利用微课热身,让学生搜集古诗词,用镜头记录时令变化,然后以微视频的方式在课前展示。例如,在《宿建德江》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以“‘月行古话,意象激趣”为题制作微课,从了解月亮的其他名称入手,联系古诗词积累,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语言文化,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古人用婵娟来形容月光的美好,其中最著名的应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发现月亮上有一些斑驳的影子,想象那是吴刚在伐桂,于是就有了“天河争起浪,月桂不闻香”的诗句。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元曲中就出现了“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月亮的称呼还有很多,如素娥、桂魄、蟾蜍、玉钩、冰镜等,它的出现总是带着思念的色彩,和牵挂与忧伤相伴,源远流长。

(3)课前微温故。应用微课进行自主预习,教师或以问题为桥梁,或以诗词为媒介,或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取得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制作“写雨诗词知多少”“西湖故事我来讲”的微课,让学生回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容,搜集写“雨”的诗句,回忆有关“雨”的描写。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情态不同,意境也各有特色。

2.高效建构,课堂聚焦重点

微课的形式自由灵活,内容新颖有趣,精美的画面,清晰的解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1)知识微整合。生动形象的视频情境,能够迅速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走进文本,聚焦课堂重点进行知识加工与课堂建构。例如,在《女娲补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整合,围绕“神话”文体进行任务设计,制作“神话人物故事汇”:从中外神话中感受丰富想象与无穷智慧,汲取精神力量;从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誓不屈服的普罗米修斯和奉献创造的女娲,体会神话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课堂微优化。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形象化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元素感兴趣。相较于默读,朗读可能效果会好,加上情境配乐效果会更好。寓言、神话、童话,故事性强,想象丰富,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微课创意演读,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些古诗、文言文字句较难理解,学生深挖文本的能力尚浅。教师引入微课资源,可以创设多元情境并营造诗意空间,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能够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学得更深入,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例如,在《精卫填海》教学中,学生自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能够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但对精卫化身小鸟衔木石填海的精神很难体悟。为此,教师可引入微课,还可播放动画片,让学生观看“精卫填海”的神话。

3.拓展延伸,课后复习巩固

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资源,既是课堂的内容构成与形式优化,也是课堂的延伸与补充。视频的暂停、回放等功能,能让学生多次觀看,加强记忆并深化理解。

(1)课后微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够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并对课内所学要点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8]。例如,在《月光曲》教学中,学生如何从虚实角度来分析景物描写,是本课难点。短短的40分钟,学生未必能够深入理解实景与虚景的不同,也未必能够深入体会虚实结合的妙处。为此,教师可制作微视频,围绕“如何在阅读中正确区分虚景与实景”进行举例讲解,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

(2)課外微创作。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化,也是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课外小练笔,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强化阅读体悟。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呈现周总理青年时期的照片,并附有《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背景图,让学生感受伟人风采,拉近与伟人的距离。设计任务单:结合课下注释,查找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说说《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歌大意,写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3)课后微拓展。课后拓展是语文课堂深化的重要方式。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9]。例如,在完成《宿建德江》教学后,教师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探究拓展:为什么日暮时分会引发愁情呢?联系《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及《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说一说。微课讲解:来自《诗经》的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子的丈夫在外服役,不知道归期,当夜幕降临,鸡归笼舍、牛羊入圈时,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更浓。教师利用微课适时引入与古诗内容有关联的诗句,能让学生在感受古诗用词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诗人的情感,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

四、结语

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及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力。能在打破阅读与写作界限、贯通课堂与课外、整合学与用的基础上,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核心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教学并精准练习,使课堂结构更合理。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使课前自主预习与课后拓展更为高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微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解光穆.语文课程本体问题的认识与确立———兼议工具性质观存在的必然性[J].宁夏大学学报,2023,45(04):121-135.

[2]王凤君.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实践策略[J].甘肃教育,2023(13): 106-108.

[3]郭长军.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3(18):60-62.

[4]王卫.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吉林教育,2023(12): 85-87.

[5]董小玉,刘晓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变化、新方向与新要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2,23(06):14-20.

[6]王莉.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1, 37(03):117-119.

[7]崔玲.“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微课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0,36(05):75-80.

[8]康琰琰.“微课”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J].天津教育,2019(11):49-51.

[9]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过程意识[J].河南教育,2006(11): 32-34.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Wang Cuiping

(Ma Qu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744511, China)

Abstract: Microlecture are known for their concise content, flexible format, and short duration, and have become a new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and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course resources,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horizons, highlight their main role in the classroom, enable students to transition from passive acceptance to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achieve personalized learning. The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microlec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eaching cases.

Key words: microlec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autonomous lear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应用策略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盒子鱼”App的高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