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刍论

2024-05-12 13:53岳清荣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

岳清荣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转折期,学生心理状态变化较大,心理矛盾增加,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心理健康资源势在必行。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要开发教材资源、构建心理健康课程基础,吸纳生活资源、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关注网络资源、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厚度,筛选书籍和杂志、升级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留心个人经历、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目标,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品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133-04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符合心理健康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虽有固定的教材,教材内容也具有普适性,但学生心理问题大多带有个性化、区域化特征。教师要正视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支持,为学生心理辅导创造良好条件[1]。

一、开发教材资源,构建心理健康课程基础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有多个版本,其内容有诸多相通之处,都是针对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课程内容编辑方式虽不同,但构建特点相似,有概念解读、案例展示、话题讨论。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针对学生心理进行取舍。

1.整合教材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亟待整合升级,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除家庭教育的差异外,还有地域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更不能忽视,它会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学生心理问题虽然千差万别,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群体性特征。因此,教师需要整合教材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学“和谐人生共享成长”一课时,教师可先解读心理健康概念、标准、方法,然后从“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通往心理健康之路”等角度整合教材资源,挑选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如“悦纳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列举一些生活案例,说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学生主动接受教师建议,开始研讨构建和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适时参与学生对话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指导。

2.完善课程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带有体系性,章节内容设计比较合理,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时,需要重点评估学情,精选课程内容,对课程进行完善,这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教师要广泛吸纳教材、网络、校本、生活等资源,调整课程结构,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精选学习案例,组织学生展开针对性研讨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完善课程建设,教师要科学对待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和取舍。例如,在教学“穿越迷雾追寻真我”一课时,教师可从青春期心理和行为特点方面选材,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挑选比较适合的内容,列举生活案例,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极为丰富,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重组,不仅能完善课程建设,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与学生生活进行对接。心理健康教材内容应该是动态的,一些鲜活的生活案例是最好的教育内容,能丰富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收集,让学生在课程资源搜集过程中接受教育。

二、吸纳生活资源,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

生活中有不少素材具有教育性,教师可深入生活进行教研,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找一些现实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对照反思。这不仅能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还能形成更多教育契机。

1.注重生活对接

学生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生活问题,因为其情感、情绪、诉求等问题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要注重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做好生活对接,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2]。学生对生活案例比较熟悉,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健心活动与心理驿站”一課时,教师可设计“戴高帽”游戏,让学生6个人一组,围坐一圈,请一个学生进入圈中,将事先准备的“高帽子”戴在其头上,其他成员轮流列举圈中同学的优点,然后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大家夸奖一番。学生对这个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列举优点。生活内容融入课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课程设计

心理健康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对学生学习期待有清晰把握,给学生准备适合的生活案例。学生对课程内容有选择性,这是由于关注点不同造成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心理设计课程内容,其适合性会更高。例如,在教学“认识情绪管理”一课时,教师可展示一组表情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对表情进行解读。学生对这项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为直观展示多种表情,教师可找班级最活泼的学生展示“表情包”,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从网络上搜集图片,组织学生现场表演,为课堂学习增加更多情趣。在管理情绪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情绪控制经历。学生纷纷给予回应,主动讲述自己的情绪管理过程。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情绪控制经历,与学生生活紧密对接,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有意识地对接学生生活筛选一些素材,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来源于生活,学生倍感亲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取舍生活案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触动和启示。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行动,将生活案例融入课程,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三、关注网络资源,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厚度

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学生对网络素材有更多关注,教师可让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案例、概念、文献等搜集整合活动,这能够创造一些教育契机,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指数的增长[3]。

1.搜集课程素材

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来源渠道很多,其中网络信息素材搜集不可忽视。学生对网络应用比较敏感,教师布置一些搜集课程素材任务,学生会主动响应。教师布置课程素材搜集任务,目的不是单纯找到这些信息,而是让学生在搜集过程中接受教育,在阅读、整理、分析、归结、提炼过程中接纳和内化,自然形成心理反应。例如,在教学“呵护花季激扬青春”一课时,教师可布置课程素材搜集任务,让学生搜集歌颂青春的歌曲、故事、诗词等,推送到班级微信群。教师对学生推送的信息要做整合处理,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播放一些青春歌曲,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选择青春方面的话题,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比如,教师可提出“我们是花季少年,自然要追求生活的多彩,唯有放飞自我,才能获得最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辜负我的青春年华”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面对这样的话题,学生有个性思考,发言积极踊跃。

2.创优课程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关涉内容众多,课程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不仅要广开言路,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搜集整合,还要对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祥和、舒适、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实现自我成长[4]。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找一些正面案例,这样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更加阳光。例如,在教学“健心活动:美好的异性”一课时,教师可展示一些和谐照片,营造温馨的环境。学生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大多不敢主动发言。教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解读照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大多会回避异性相处问题,教师可鼓励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学生逐渐进入状态,不再回避问题,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为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讲述自己的相关经历。这样,学生回馈会更加主动,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学生对网络素材搜集应用比较敏感,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网络素材搜集,学生回馈会更为积极,学习收获会更为丰富。网络是把双刃剑,教师要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有客观判断,以提升网络素材整合品质。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理清教学目标,规划操作路线,让学生主动进入网络,在课程资源整合过程中接受教育。

四、筛选书籍和杂志,升级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查阅一些书籍和杂志,这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体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图书馆和阅读吧都是学生比较喜欢去的地方,教师可筛选一些书籍和杂志,要求学生阅读,以升级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1.精选书籍和杂志

学生都有阅读思考的能力,教师推出一些课外阅读训练任务,或者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解到其他学科之中,都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和杂志,为学科学习提供必要支持。为此,教师可推出一些关键词,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予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存在个体差异,对教师的纠正比较敏感。教师有意识地创造阅读机会,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学会交往沟通你我”一课时,教师可推荐一些书籍和杂志,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以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课外有许多传授说话技巧的书籍,教师要针对学生需要进行推荐。课外阅读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能为课程建设提供新资源。

2.优化课程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系统性,每一个章节内容安排都有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在课程建设实践中要做好对接处理,将一些课外素材渗透到课程中[5]。心理健康课程内容需要整合优化,特别是师生搜集到的课程素材,需要自然渗透到课程中。学生大多有交友的主观诉求,在交友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而“开心交友融洽相处”一课就重点介绍了如何交友,如何提升交友品质。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讨论交流时不够走心,原因是对这些案例没有心理共识,没有产生共情。为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开展调查活动,搜集一些真实的交友案例,并将这些案例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提交学习小组。因为涉及个人隐私,教师在筛选案例时,要进行处理,以保护个人隐私。在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交友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行重点研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番讨论,学生逐渐理清交友注意事项,积累了交友经验,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根據学生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目,对心理课程进行多重调整和修正,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实践任务,学生回馈主动积极,心理触动更为强烈。教师可与学生一起研读经典书籍,给学生更多阅读提示和辅导,其教育效果会更为突出,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有重要帮助。

五、留心个人经历,落实心理健康课程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经历虽然不丰富,但很多事情对他们触动也很深,甚至是刻骨铭心,这些经历往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讲述个人成长故事,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加更多新鲜血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1.留心个人经历

学生个人经历不同,心理体验也不同。教师从学生经历角度入手,让学生主动分享成长故事,无疑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这种设计对接学生生活,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成长故事与大家分享。每一个成长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启发性。教师应及时利用分享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心灵触动,使其教育价值得以彰显。例如,在教学“珍视亲情学会感恩”一课时,学生对亲情较为敏感,教师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强调亲情的重要性,体会成长的快乐。学生发言踊跃,很多故事都具有典型性,如帮助父母做家务、与父母一起做手工、观看父母工作场景、为父母买节日礼物、为父母庆生等。种种温馨故事的呈现,为课堂增加无限和谐。“百善孝为先”,教师组织学生讲述孝德故事,鼓励学生尽孝道,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习讨论活动,能为课程带来更多正面支持。这些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为学生带来心理触动。学生讲述个性生活经历和故事,为学科课程增加新内容,教育效果大幅度提升,这无疑是教师课程设计的结果。

2.促进课程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唯有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赢得课程建设的主动权。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问题,课程建设能否顺利展开,这是教师最为关切的[6]。教师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资源整合行动,确保课程建设目标顺利实现,能为学生带来更多贴心服务。例如,在教学“抵御诱惑健康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對教材内容进行梳理,设计清晰的学习路线:认清不良诱惑、为何难以抵御诱惑、拒绝诱惑、追求健康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经历,介绍自己抵御诱惑的故事,共享一些经验和做法。学生积极响应教师提议,主动讲述自己的经历。比如,物质诱惑,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很想攀比,要求家长满足要求,结果被家长痛批,亲子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后来得知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看到父母艰辛工作场面,顿时醒悟,认识到盲目攀比是不对的。再如,网络诱惑,这是现实生活中最难以抗拒的,“手机控”现象盛行,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好像都被手机控制了。教师要求学生共享克服手机诱惑的方法,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阶段是思维、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教师深度研究学生心理诉求,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设计引导策略,留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路程,这样才能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育方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心理课程设置方案,主动应对生活现实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有重要现实意义。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需要更多资源,教师广开言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搜集整合行动,不仅能够为课程开发利用贡献力量,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其心理极不稳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是正常的,教师借助心理健康课程进行矫正,可以为学生带来及时辅助,帮助学生渡过危险期。心理健康课程需要完善和升级,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课程建设升级行动,能够创造丰富的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潘秀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心理资本的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09):25-27.

[2]张颖妮.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06):6-8.

[3]陈艳.言说挫折见证成长———叙事疗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31):20-22.

[4]薛茹.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2(33):69-71.

[5]王建芳.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2022(19):72-74.

[6]田国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索———以初中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课为例[J].河北教育,2023(60):38-40.

Discus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Yue Qingrong

(Pucheng County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age is a turning point fo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an increase in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establis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and develop mental health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course resources,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textbook resources and build a foundation for mental health courses; Absorb life resources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mental health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online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thickness of mental health courses; screening books and magazines, upgrading th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 experiences, implement the goals of mental health cour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help them grow and become successful.

Key words: 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course; development;utilize; courseresources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