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路径研究

2024-05-12 13:53郑江玥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郑江玥

摘要: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可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获取知识,促进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应遵循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和可持续性的原则,应采取需求分析和课程规划、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在线课程的使用和管理、构建集各系统和平台优点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高校;课程改革;教学质量;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129-04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实施,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教育现代化,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1]。这一规划对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运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路径,促进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教育信息技术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开拓思维、启发人生、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量的多少不再是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课堂教学应具有更多的“对话”和“辩论”,而不仅仅是“说”和“听”。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学习和获取知识[2]。通过在线课程、教学软件、虚拟实验室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信息技术还能促进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使得课程体系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使教师实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2.促进教师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

首先,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拥有新的教育理念。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4]。其次,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涵盖多个领域,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设计、虚拟实验室等。教师需要通过培训和自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更好地支持课程改革。最后,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线课程等,开展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

在信息时代,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信息快速传播,多元化的信息载体和大量信息涌入,要求人们具备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当下,教育目标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转變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首先,信息时代要求人才具备信息获取、处理、评估和创新运用的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和利用海量信息,培养其信息筛选、分析、整合和创新运用能力。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校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5]。其次,信息时代要求人才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高校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最后,信息时代要求人才具备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和跨学科能力。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促进学生与同学、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二、教育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

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各高校在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下,加速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课程教学改革体系建设,形成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6]。随着慕课的兴起,高校课程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慕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国家政策支持,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提高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高校课程改革已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学生可以更灵活地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7]。在课程建设方面,截至2019年,我国已上线课程超过12000门,学习人数超过2亿人次,而这仅是慕课系统的数据,还不包括高校自主建设并在校内使用的SPOC课程。这种全国范围的在线课程建设,有效地满足了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期间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要求[8]。同时,诸如四川大学等高校以智慧教室为代表进行了教室改造,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推动了“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在课堂互动方面,蓝墨等教学 APP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实践教学方面,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推广应用,使得一些传统实验室无法开展的复杂、高危险性的实验项目得以开展,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改革成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和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提高,课程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最后,许多在线课程面向社会开放,满足了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便利。

三、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原则

教育信息技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效果。在推动高校课程改革方面,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要确保教育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课程改革必须与这些新技术保持同步,及时吸纳和应用新的教育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信息技术不仅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更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革新。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机器人、智慧课堂等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关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更新课程教学模式。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立足于教育理论,并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情境,以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应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相关教育理论,并结合教学实际,以确定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教学设计,以及评估和改进方案,确保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是可持续性的原则。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应注重长期发展、可持续应用,为课程改革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撑。可持续性原则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技术设施、经费支持等。首先,要培养一支专业的、熟练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人才队伍。其次,要确保技术设施的稳定运行和更新升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最后,要有持续的经费支持,保障教育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可持续应用和发展。

四、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具体路径

1.需求分析和课程规划

在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需求分析和课程规划是基础。首先,需要全面了解高校教育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教育领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学生对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部门、教育机构以及教师团队应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学科特点,从而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详细的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最新发展,同时结合学科特点、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课程规划要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使课程改革成为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其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成效。因此,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可组织系统、全面的信息技术培训,涵盖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多个层次,逐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应涵盖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优秀案例等。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包括研讨会、研修班、在线课程等,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课程应强调实践,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和发展一支信息技术专家团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专家团队可以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会、座谈会,分享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解答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高校除了加大教师在技术上的支持外,還应注重心理上的激励,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

3.加强在线课程的使用和管理

在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在线课程的使用和管理是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使用主要包括慕课、SPOC和混合式教学。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高校可借助慕课平台,选择开设适合的课程,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学科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SPOC是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通常用于高校内部的课程教学。SPOC课程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可根据学校、学院、教师的需求进行定制,满足特定人群的学习需求。高校可自行设计、制作和管理SPOC课程,使其贴近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混合式教学可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充分利用在线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高校可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在线课程实现课程的差异化和个性化[9]。为加强在线课程管理,高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设施、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投资和维护,以确保在线平台的稳定运行,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其次,投入资源,培训教师,包括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线教学方法、多媒体制作等,合理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要定期对在线课程进行评估,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以了解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改进空间,保持课程的高质量。最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学习,并关注他们的反馈和意见,以不断改进在线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

4.构建集各系统和平台优点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意味着高校需要不断投入,以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但是,这也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在线课程平台和课堂互动软件的升级,需要保证学生能够自主、有效、真实地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当前,面对众多在线系统和平台,教师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或使用过多,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形成信息孤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为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应着力构建集各系统和平台优点于一体的集成化系统。高校可制定统一标准,以确保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兼容性,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从而高效整合现有系统的优点,构建更强大的整体教育信息化系统。同时,建立集成平台作为连接各个系统和平台的枢纽,实现不同系统的无缝连接与集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便捷、高效、一体化的学习条件。此外,要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能够收集、存储和分析各个系统产生的数据,帮助高校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从而优化教学和管理决策。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高校可作出更科学、更精准的决策,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要鼓励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多方合作,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系统集成和创新,推动教育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教育。

五、結语

信息时代下,教育信息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改革是实现现代教育创新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不断加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促进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更为迫切。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高校课程改革带来新的活力。高校需要紧密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为未来高校课程改革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更有力的支撑,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具创新性的高等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璇.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的融合理论以及实施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86.

[2]尹闯,尹凤娇.基于信息技术推进地方高校课程国际化[J].广西教育,2021(15):30-32.

[3]刘向永.创客教育普及背景下区域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重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S2):17.

[4]史耀媛,郭晓红,刘朔.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写作》课程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2,32(03):131-135.

[5]王玮.基于“岗课赛证”的高职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4):54-57.

[6]权莉,魏言春.信息化时代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36-38.

[7]王钰慧,单春艳.高校依托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09):100-105.

[8]李旭辉,孙燕.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基于课程改革的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2021,22(01):51-57.

[9]刘京国.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04):64-67.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Empowering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ng Jiangyu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81, China)

Abstract: Empowering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with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provide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resources, enabling students to learn and acquire knowledge more flexibly, promoting teachers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concepts, improving curriculu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mpower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ustainability. It should adopt the path of demand analysis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improving teacher information literacy, strengthen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of online courses, and build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various systems and platforms.

Key words: education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ies;curriculumreform;teachingquality;information literacy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