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论

2024-05-12 13:53李卉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李卉

摘要: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中职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中职生数量多,素质能力良莠不齐,思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厘清新时代中职生思政教育中的问题,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加强教育主体建设、健全教育体系解决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思政教育质量,使中职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问题;对策;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81-04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高达267.63万人,较2020年增加了18.23万人,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扩招中,学生数量日渐增多,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各行各业对应聘者的要求愈发严格,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求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三观”。中等职业学校要审时度势,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育人方法,使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时代俊才。

一、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现阶段,在校中职生年龄普遍在14岁~17岁之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性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年龄特殊。中职生年龄处在儿童與成人之间,往往不够成熟,对家长、教师和学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中等职业学校完全封闭,学生在完全脱离家长的“束缚”后,在校期间更加渴求独立和表现自我。在这一特殊的阶段,中职生自我意识较强,对学习和生活既希望拥有独立自主权利,又把握不好价值追求和未来发展目标,心理矛盾较为突出。二是教育经历特殊。从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来看,前期受教育过程中受到的负面评价较多,使得他们与同龄学生出现差距。同时,随着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日渐丰富,部分学生滋生错误的思想观念,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三是校园氛围特殊[1]。相较于普通高中、高职院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对基础文化课要求不高,少数学生出现轻视基础文化课学习、无视课堂纪律的不良现象,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

2.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对“德育”课程名称和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将“德育”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将原来必修课程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旨在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帮助中职生明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其健康发展。与普通高中和高校思政理论课相比,中职思政课程不仅重视职业要求和中职生的可接受性,更注重将理论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具有人格形成与价值培养、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统一的特点[2]。

二、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方法单一

目前,中职思政教育仍以教师为核心,并未关注中职生的具体诉求和实际需求,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出现脱节。同时,思政教育依旧停留在理论灌输上,学生参与度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疑虑和困惑无法通过理论课堂得到解决,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漠然置之。新时代,中职院校亟须加强中职生在职业认知、职业素养、创新创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而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固化,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我说你听”“我写你记”,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3]。

2.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影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中职学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师缺少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没有将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二是部分中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较为松散,缺少相应的管理体系,没有针对思政课教师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未将政治观、理想信念、师德师风、职业素养等纳入评价体系中。

3.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

一是师生之间没有建立系统的有机联动。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之外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课堂上也只是传授理论内容,缺少对学生思想动态、疑惑问题的关注,导致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4]。二是缺少完善的思政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目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评价依旧以考试成绩、教师评价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脱离新时代社会对人的评定标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还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三是忽视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思政教育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家”“校”“社”的协同配合。目前,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与家长联系较少,一般情况下只有学生出现重大问题才会与家长联系或邀请家长进校面谈,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脱节。学校对社会资源、数字资源缺少深入的挖掘和利用,也会降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1.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1)研发校本教材。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运用国家统一教材外,还应根据中职生的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特色、职教特色,积极研发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际的校本课程和教材。比如,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等撰写校本教材,内容要涵盖家国情怀、政治认同、职业素养、人文修养等,要融合社会热点信息、时政新闻等内容,旨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

(2)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缺乏兴趣。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情感互动,在教学中以生动的故事、旁征博引的讲授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加强教学中的双向互动。要根据新时代的变化趋势合理选择教育方法,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职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利用典型教育法,如引用感动中国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等,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时代性,激励和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同时,教师可构建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利用微博、微信、QQ、小红书等分享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洗礼。中职学校可搭建网络思政平台,设置政策文件、时政动态、人物风采、在线答疑、领导直播间等栏目,经常发布时政、社会公德等方面信息,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和辐射面,抢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5]。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体现新精神、新要求,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新课标为核心,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德育内容和人文素材,找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契合点,制定适合本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将专业知识技能传输与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素养等深度融合,用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来进行专业教学,使专业课程彰显“思政味”。要在坚持育人导向、学科知识完整性、教育形式适切性、思政教育隐性化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了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

2.加强思政教育主体建设

(1)坚定教师理想信念。中职学校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方法,经常性组织教师听道德楷模、先进模范的报告会,组织思政教育者参加职业院校工作交流会、思政研修班和培训班,积极开展思政主题讲座和座谈会,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度人物”等评选表彰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投身于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要热爱职业教育,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奉献精神,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2)健全教师评价机制。中职学校要坚持科学评价原则,将师德师风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严把教师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首先,严把政治关。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做好常态化学习顶层设计,依托“线上+线下”“自主学习+集体学习”“理论+实践”等形式,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主题讲座、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其次,严把师德关。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铸师魂、塑师德目标[6]。学校可开辟师德学习园地,开展师德演讲比赛、撰写师德论文等活动,也可组织教师浏览观看师德警示教育视频,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最后,严把业务关。中职学校要定期开展“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开展“师徒结对”“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稳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师评价要定量与定性结合,将师德师风摆在首位,采用“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3)提高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要积极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著作选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争做教育家型教师,树立科研意识,加强对思政课程的研究,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觀点与方法,把握时代脉络,解决新时代提出的问题,为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职学校要明确班主任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引导者、监督者的作用。要教育班主任关心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发展,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思想观和就业观。要开展班主任在职培训,围绕班级管理、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职业指导、心理辅导等进行培训,帮助班主任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思政教育必备知识,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实现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3.健全思政教育体系

(1)完善思政教育机构。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中职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搭建线上心理教育平台,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对学生进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第二,设立专门的思政工作小组。中职学校要成立由校长牵头,教务科科长、思政课教师、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厘清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制订相应的课程思政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各专业层面的思政育人目标研究、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7]。第三,成立职业指导机构。学校要建立职业指导中心,由企业管理者、学校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创业政策解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择业中所遇的问题和困惑。职业指导中心要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社会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2)加强思政教育管理。加强思政教育制度建设,明确相关管理工作目标,规范工作流程,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中职学校应建立常态化思政教育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从新时代特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中职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思政教育的战略定位,制定总体工作目标,确定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政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要健全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改变以往“一纸定乾坤”的考核形式,通过“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教师考核+班主任考核”的形式对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力求深入、客观地了解思政教育情况,从而根据考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思政教育[8]。

(3)合理利用各類资源。第一,利用校内资源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中职学校可围绕“站位思想高地·做好时代新人”开展主题辩论赛、合唱比赛、国画书法展示等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也可在校园展板、长廊、食堂等张贴红色诗歌、传统文化内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还可在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9]。第二,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在思政教育中,中职学校要建立“社”、“校”、“家”教育共同体,发挥各主体育人优势,积极整合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教育力量,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还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多维度联系渠道,更要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其在实践中实现知行信统一。第三,利用数字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学校要推出传播社会主旋律的原创思政精品课程,将网络空间打造成引领中职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主战场”,并围绕学生兴趣爱好、成长学习需求等,利用大数据的功能优势投放优质思政内容,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常态化。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一是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研发校本课程,发挥专业课程思政功能;二是要加强教育主体建设,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提高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健全教育机构和制度,完善思政教育机构,强化思政教育管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利用互联网平台抢占网络思政阵地。唯有将三者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技术技能与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赵志学.中职学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思考———以农林类专业为例[J].甘肃教育,2023(11):23-26.

[2]孙恒亮.中职思政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10):40-44.

[3]李翠英.“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研究[J].职业,2022(06):15-17.

[4]张庆梅,王钦.新时代中职院校班主任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师,2022(15):12-14.

[5]张北燕.中职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共融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黑河学刊,2021(06):95-99.

[6]黄占祯.基于个性化教学的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09):185-188.

[7]许燕.专业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交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0):91.

[8]侯珂.新时代加强中职院校德育的路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179-180.

[9]陈帼.浅析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路[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12):121-124.

Discus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New Era

Li Hui

(Yangquan No.1 Seni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hanxi Province, Yangquan 045000, China)

Abstract: As a part of n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ers the glorious mission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quality and abilities,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larify the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olve the problem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rough innovativ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ubjects,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abl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grow into high-quality talents needed by society.

Key words: new era;vocationalschools;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education quality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思政教育中职学校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