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2024-05-12 13:53张丽琼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张丽琼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与时俱进。文章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探讨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意义,指出加强教师对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立足课程特点实施劳动教育、利用学校劳动周活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探索适合高职英语课程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是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65-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在劳动教育、研修等方面多进行一些探索。而高职英语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对劳动教育的思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1.公共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衔接不够深入

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授课对象广,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从该课程的特点和育人的功能角度来看,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要求,劳动教育和高职公共英语融合的深度还不够。由于公共英语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度相对较弱[1],因此大部分英语教材中并未体现劳动教育的显性要素,在课程设计中也缺少劳动教育内容的系统化设计。这样,就给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融合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使得公共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衔接不够深入。并且部分教师会按照個人的理解进行备课,再根据现有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样,会割裂劳动教育与公共英语教学,造成劳动教育与公共英语教学无法真正融合在一起。

2.部分英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

对于劳动教育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师资力量方面来看,还有待提高。以高职英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能找到不少结果,并且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章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而将高职英语和劳动教育作为并列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则能找到的结果少之又少。这充分说明,部分英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高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时代的高速发展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其中的一些负面的内容也难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并且在这些影响的背后,可以看到学生对劳动及其价值的一些偏颇的理解。例如,有些学生会单纯地排斥劳动,轻视一般的劳动者,淡化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好逸恶劳[2]。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意义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劳动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改革做法,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高职公共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是重要内容

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参考,高职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活动来实现。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衔接是必不可少的内容[3]。实际上,高职英语教学和劳动教育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及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环境整治、节日庆祝活动策划等),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亟待解决。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是高职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2.劳动教育课程与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互为启发

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有明确的课程标准,但是部分高职劳动教育还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形式单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需要与规范的劳动教育相结合。总的来说,英语这种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劳动教育去推动其发展。并且劳动教育课程与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辅相成,互为启发。

3.劳动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根本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劳动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劳动教育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这也说明,学生树立劳动价值观的动力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就能够激发出来。首先,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身体力行地进行德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劳动教育对学生实现人生梦想、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发展有促进作用[4]。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无论学以致用,还是终身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都将以劳动教育中的坚忍不拔精神,为其指明未来的择业之路、奋斗不息的追求之路、持之以恒的努力之路。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课程,以达到真正践行劳动教育的目的。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

英语一直是人们学习的主要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公共英语是每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将职业技能与英语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思想,是一种符合职业教育的改革思想。具体来说,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有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当前,部分高职英语教师以英语课程的教授为主要职责,在劳动教育这一块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类人,也不敢“班门弄斧”地在部分劳动教育专家的面前教授学生一些劳动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高职英语教师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和相关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而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劳动教育专家去带领教师解读相关文件,捋顺相关概念,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除此之外,还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集体教研过程中集思广益,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与学生、劳动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和碰撞,形成自己的劳动教育理论,坚守实践育人理念,将高职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例如,针对具体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进行教案制作、课件制作竞赛等,增强他们的劳动教育意识。在具体教案中,高职院校要做好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也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对一些优秀的劳动教育课进行推广,使劳动教育在内外部的合力作用下,既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劳动意识,为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2.立足课程特点实施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要立足课程特点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像专业课程那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因此,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就成为高职英语课程的弱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学生,其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应立足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弘扬学生的劳动精神为主要切入口,凸显劳动教育在学生价值引领方面的优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在学生收获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点带面,润物细无声地让他们受到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指引,在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

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Unit 5中的Section A短文为例,文中的主人公李娜是著名的网球运动员,她有着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在二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中,吃苦耐劳、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世界网球界的大满贯选手,还是中国网球的“Golden Flowers”,引领着年轻一代人勇攀高峰。教师在與学生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运动员的优秀品质,启发他们思考职业精神的内涵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引导学生观看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各国运动员展示的独特的运动魅力,诠释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联想到劳动的价值及意义所在,进而形成对奥运精神的独到见解。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关键词句,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拼搏精神的可贵,树立今后干一行爱一行的劳动观念,坚信通过劳动能够创造幸福。再如,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Unit 2中的Section A短文,文中的主人公李子墨是一名中国赴美学习的留学生,在英语零基础的情况下,不畏惧充满艰辛的第二语言学习道路,通过自己的努力,排除万难,成为毕业典礼上发言的学生代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本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非英语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并启发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目标以及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能让学生明白劳动教育中的拼搏精神的可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劳动观念,坚信行动的力量。

教师要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中的各单元内容为依托,从中挖掘适合的劳动教育元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信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成就未来,坚定劳动信念。具体来说,教师可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探索劳动教育元素。Unit 1:Going to College(创新劳动力培养),Unit 2:Learning English,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相信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成就未来),Unit 3:Learn- ing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Unit 4:Science and Technology(劳动光荣),Unit 5:I Love This Game(思考职业精神内涵),Unit 6:Celebration of Holidays(用劳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Unit 7: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在大同观念的影响下,认知劳动),Unit 8: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团队协作力的培养)。

3.利用学校劳动周活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学校劳动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例如,高职院校可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一门独特的“劳动必修课”,而这门课需要学生在学校以扫地、清除垃圾等方式进行修习。高职院校还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学生的生活技能制订具体的劳动实践周计划,旨在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学校劳动周为契机,收集学生劳动后的感悟,让学生以简要的英语小对话、小短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劳动后的感悟。教师也可以拍摄小型情景剧,以人们劳动时的情景为背景,群集成一个单元,让每个学生看到身边的劳动之美,体会榜样的力量,切身感悟劳动精神,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劳动价值。教师还可以找一些公众号上的双语新闻让学生阅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让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小事,提高他们的知识素养和劳动素养。

4.探索适合高职英语课程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高职院校要探索适合英语课程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评价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样,通过评价能对学习者的基础素质、能力水平等有客观的评价[5]。例如,本校的劳动周是为每个在校学生设置的为期14天的生活技能劳动课程,共48学时,完成了可以获得相应的1学分。这些是基于学生劳动周的表现情况,辅导员从大家参与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出勤情况、实践表现、承担的劳动量等进行评分。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劳动教育的评价过程中,会提到CIPP评价模型。CIPP评价模型不局限于对学生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兼顾整个过程的监控、检查、分析和反馈[6]。该模型运用于劳动教育课中,可以检验劳动课程的实施是否合理、规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那么如何探索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评价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CIPP评价模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分组任务、讨论、竞答、作业等,对身边的劳动教育事件以英文小故事、小短文、小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组组互评等,去分析和反馈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在互相激励中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一点一滴中改变自己对劳动的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励学生自己发掘身边的劳动小能手,用英文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鼓励学生查找国内外的劳动新闻,阐释自己对劳动教育的独特看法。这样的过程,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监控和检查。最后,教师形成学期末、学年度的评价,通过实践—产出—评价—反思的良性关系,使高职英语课程与劳动教育真正融合。

四、結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劳动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扬长避短,通过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立足课程特点实施劳动教育、利用学校劳动周活动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探索适合高职英语课程实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把劳动教育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精神真正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

[1]郝志军.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据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 2021(05):75-79.

[2]康晓卿.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概念的理解———兼谈正确认识劳动、活动、实践的一般含义及其关系[J].教育评论,2021(04): 12-17.

[3]杨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J].海外英语,2022(21):228-229.

[4]王鑫明.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性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7):19-22.

[5]郑宣,金萌萌,李家懿,等.服装智能制造视域下劳动教育元素的挖掘和深化[J].纺织报告,2023,42(04):108-110.

[6]郭欣.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运行———基于CIPP课程评价模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3):88-90.

Reflection on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Liqiong

(Minjiang Norm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abor education should keep up with the times in the new er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ints ou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wareness of labor education, implementing labor education based on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creating a good labor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rough school labor week activities, and exploring a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English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the main path for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to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publicEnglish;labor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fuse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