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研

2024-05-12 21:20涂春梅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高校

涂春梅

摘要: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弱、协同沟通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而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和落实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重庆财经学院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校企共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资源、师资团队、实践教学平台等,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高校;校企深度融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6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0111291)、重庆财经学院2022年度课程改革实践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12148)、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33526)的研究成果

实践教学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合作是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落实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要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一步推动实践教育与创新,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构建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适应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一、软件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市场对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行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对软件人才的岗位需求,精准定位软件人才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了解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课题组联合企业共同调研,收集了软件企业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共计5万余条,并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线上沟通等多种形式,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具体岗位要求、已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交流。通过对企业软件人才岗位需求、当前软件工程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等的调研分析后发现,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尤其看重学生的个人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态度。而在实际工作中,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践动手能力弱、协同沟通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基于产业需求,与企业共同探索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2]。

二、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实践课程体系建設与产业对接不够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是进一步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与产业对接不够,导致部分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当前企业技术使用的需要,实践项目与产业结合度较低。同时,课程内容更新慢,没有紧跟企业技术前沿,缺少实际应用,不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等,会导致课程内容过窄过细,达不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效果。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

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当前,部分高校的工科专业受到人均可支配实践教学资源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有增无减[3],导致工科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没有按照毕业要求来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不能很好地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

3.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强烈的行业项目实践需求,但是部分高校受财力、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投入建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教学资源。第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数量少、功能单一,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的稳定性不够。第二,校内实验设备和场地不足,缺少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第三,实践项目的设置陈旧单一,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前沿。第四,缺乏高校联合企业共同建设出版的实践教材资源。第五,校内专职教师大多缺乏企业经历,工程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4.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部分高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不够细化明确,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和行业需求,没有很好地将实践的全过程量化为可操作的、明确具体且便于执行、便于实施、便于管理的指标等,难以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来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4]。

三、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重庆财经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软国际”)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并在校企深度融合下,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团队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等工作。在整个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全程基于“5R”理念(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及管理、真实的就业机制),全面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同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在软件工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校企共同探索和实践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

1.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学院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为核心,以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为目的,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本科四年不断线的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能有效支撑专业的毕业要求,还能充分对接产业需求,着力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该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模块,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该实践教学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基础,逐步递进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及职业创新能力,并在实践教学的全程融入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拓展训练。基础实践模块主要以认知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再通过专业认知实践、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行业背景和需求,让学生构建起行业岗位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的画像。同时,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实践模块主要以专业核心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综合实践、工程实践训练为主要内容,整个实践过程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引进企业真实项目、模拟真实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综合实践模块主要以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要内容,该模块的教学全程在企业进行,让学生融入企业团队,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其中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双导师制,合作企业和学校各选派一名指导教师,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实践模块以对接企业生产项目、科研项目等方式,支撑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各类科技专业讲座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

2.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需要,按照工程能力培养的过程,采用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渐进方式,组织和集成课程模块中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同时,按照实践课程体系的能力结构,使用互联网技术融合重庆高校在线课程开放平台、中国大学慕课、程序设计类辅助教学平台、合作企业线上课程资源平台等优质在线实践课程资源,形成线上实践教学资源库。结合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和软件能力认证等课外实践创新活动,构建创新实践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优势互补的线上线下实践课程资源,最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以及跨平台的实践教学资源库,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支撑条件[5]。

3.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行业和企业的意见,根据行业对软件工程人才岗位标准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反馈等,由校企共同制定并动态调整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建立面向产出的闭环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根据以上原则,学院与企业共同构建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的定位及課程设置情况、社会及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认可度、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四个维度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实践课程体系的定位、课程设置情况,主要用于评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支撑毕业要求等,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课程前后衔接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学分课时分配等是否符合对学生工程能力训练的要求。社会及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认可度,主要用于评价社会对专业实践教学、对本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认可度,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认可度,学生对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等的认可度。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用于评价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程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情况,主要用于评价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用于实践教学的教学平台建设情况、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支持和投入情况等。

4.实践教学保障

为了提升与保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让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化、项目化,学院联合企业优势资源,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建立了一支由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双师双能型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6]。(1)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考虑与学校定位及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等,保障校企深度合作能够落地。(2)实践教学团队建设。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如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自由师资培养与行业引进相结合等,充分利用IT行业企业丰富的资源,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同时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师资培训、挂职锻炼、学术交流等活动,构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鼓励并支持自有专业教师参加对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改造,鼓励支持教师申报或考取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培育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保障师资队伍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四、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效果

1.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院联合企业优势资源,与中软国际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以保障实践教学能够顺利实施。本专业已全面实施学生大四一学年的实践教学全部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包括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内容。同时,为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校企共同对标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从大一开始,学院系统化开展职业素养课程,逐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大四,当学生进入企业实训之后,企业就业指导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做出诊断,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在毕业实习前形成人物成长画像,并为他们进行标准化和个性化双向引导。虽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但是近两年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整体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均在92%以上,且高于学校平均就业水平,并呈现上升趋势。

2.校企共同組建了一支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团队,共建实训项目库,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学院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培训学习等形式培育自有“双能”型教师,聘用业界实战经验丰富的外聘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业界应用型师资等,共同组建了一支精教学、强实践的双师双能型实践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保障下,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18项,已全部纳入到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库中,并投入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的保障下,实践教学效果凸显,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本专业学生不仅能够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高质量完成课程实践项目、通过答辩,还能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各类科研及生产项目中。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并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近两年来,本专业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10余项、省部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学生取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来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取得各级各类职业证书的比例明显增加,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ORACLE认证、华为鲲鹏相关认证等职业证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1.2%、48.5%、58.4%。

五、结语

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为目标,培养满足企业需求,具备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的毕业生,还需要企业深入参与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的全过程。高校要结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并根据企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等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建立面向产出的全过程闭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以切实提高与保障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慧,王华锋.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2,38(09):48-54.

[2]周维,许海霞,王小宇.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2(03):175-180.

[3]廖勇,周世杰,汤羽,等.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4):9.

[4]郑谦,汪伟忠,赵伟峰,等.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6(12):36-40.

[5]谢雅,李永坚,曾赛峰,等.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8,28(02):101-103.

[6]金莹,胡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服装项目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装饰,2021(10):130-13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u Chunmei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401320, China)

Abstract: Currently, graduates majoring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generally face problems such as weak practical skills, poor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a 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market talent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team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s established a deep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s jointly build a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staff team,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etc. After three years of practice,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universities;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alenttraining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高校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