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赜

2024-05-12 21:20车欣春
成才之路 2024年12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党史教育思政课

车欣春

摘要:党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深挖党史育人资源,完善课程融合体系;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党史教育的融入效果。

关键词:高校;党史教育;思政课;立德树人;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2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既对党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而且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进行探讨。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1.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政教师只有根据实践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时刻保持时代性、实践性、教育性。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首先,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优化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增加內容深度。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并在课程设置上合理规划各部分教学内容,用党史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与头脑,用党的实践史增加思政课的内容深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促进思政课与时俱进,提高其全面性和目的性。“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再次,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更新思政课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党史教育是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借力点,党史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师可利用这一优势,带领学生去探寻身边的红色基地、红色故事,在实践活动中用红色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引领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2.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高校思政课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具体表现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样立德树人”。首先,是“立什么德”。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苦难与辉煌,自成立以来涌现出无数革命先辈和爱国人士,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留下了独特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种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能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是“树什么人”。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培养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培养勤奋好学、专业过硬的时代新人,培养有较高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再次,是“怎样立德树人”。党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史中蕴含的大量史实、人物、事件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能让学生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又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思政课教师要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总之,思政课教学要立足时代要求,以一百多年辉煌党史来指引学生,进而达到国家对综合型、全面发展型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四个自信”的必然要求。第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党的发展史,向人们展示了一百多年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的伟大成就,能提升人们对我国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的底气。通过党史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选择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正确性。第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想走在世界前列,不能没有思想的指引。在中国的危难时刻,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进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各阶段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推进、脱贫攻坚的完成等伟大成就。思政课教师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第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党的发展史能够清晰地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彰显人民民主制度的优势性。这些制度符合时代潮流和未来发展趋势,能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第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无数革命先辈在建设党的历程中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党史文化。这些文化具有深厚的价值,其中衍生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青年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能够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1.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校相关部门要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能让思政课教师全面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同党史教育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把党史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具备丰富且专业的党史知识,深挖党史资源,将党史教育合理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还要根据党史教育的教学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并从教育者的角度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和目的性。这样,才能增强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生应意识到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历史使命,要通过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的艰辛历程,了解党史所展现的国家建设经验和规律,树立家国情怀,提升综合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党史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应自觉地学习党史,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疑问、有思考、有见解、有观点,做到学有所获,并将所学所获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要真正深刻理解党史知识,就要自主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如阅读党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而主动了解党史、学习党史,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2.深挖党史育人资源,完善课程融合体系

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应挖掘党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即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内与教材外、校园内与校园外的党史育人资源。首先,要利用教材内与教材外的党史育人资源。思政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党史资源,思政课教师要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应从基本教学点切入,促进党史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因此,相关人员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精准融入党史教育内容。高校要将《中国共产党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书籍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辅助教材,这样既能避免教材编写中内容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全面地感受党史教育,拓展知识,提升眼界和格局。高校还要利用好教材外的党史育人资源,注重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联动,形成育人合力。要利用红色文化基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党史教育的学习重点转移到社会实践中。要利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和民族独立而艰苦奋斗的英勇事迹,筛选红色文化资源,用鲜活典型的案例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红色密码,并从中提炼出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来感化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要利用校园内的党史育人资源。高校要利用校园的人文环境,营造党史育人、思想育人的氛围。例如,可以利用校史馆举办党史宣讲等相关活动,也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纪念日,开展党史征文、演讲比赛等,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领悟党史,抒发爱国情怀,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落实教学任务,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第一,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在思政课教学中,传播党史知识应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要以党史为材料,深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明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教师还要辅之以学生讨论、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党史知识。第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以实践教学为补充。在党史教育中,思政课教师要深化理论阐释,拓展实践教学,利用红色基地、红色故事和英雄史记等丰富党史教育的方式,使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进而使党史教育更加生动直观。第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以网络教学为创新。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营造全面覆盖的育人环境。思政课教师还要完善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入体系,创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教育形式,拓宽党史教育的新阵地,使党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加深入人心。

3.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党史教育的融入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育载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增强党史教育的融入效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技术创新,既是信息技术方法层面的创新,更是思维方式观念层面的变革。”[3]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载体是推动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方式。首先,网络平台聚集了许多高校党史教育的教学资源,可以供学生自主查阅,这一途径能有效打破原先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域问题和教学内容范围狭窄的问题。其次,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交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再次,网络平台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影视作品、动画、红色歌曲等,能够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党史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最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己,如党史主题演讲、短视频制作、戏剧小品演出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理解。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将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的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党史教育和思政课的全方位融合。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党史博物馆、革命遗址遗迹,也可以拜访革命先辈、听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党史知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可联系相关纪念馆或科技馆,运用大数据助力党史教育。例如,运用元宇宙、VR、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爬雪山、过草地等的真实场景,体会共产党人革命的艰辛历程,学习长征精神[4]。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也能提升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还要运用文化载体,这是一种更具影响力、更潜移默化、更长久的方式。高校是培养青年学生的主阵地,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党史学习的内容,会更加深入人心。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墙,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展示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迹,使文化墙紧密联系党史党建。高校要将校园发展史与党史关联起来,更生动直观地展现学校和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党、爱国、爱校的意识。高校还要利用纪念碑和革命伟人的雕塑,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党史知识和革命故事,向革命先辈学习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党史文化的发掘,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党史文化的研究。教师与学生不仅要学习和弘扬党史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全面掌握党史内容,深刻领悟党史的精神涵養和价值引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党史教育是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要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化、长效化发展,高校就要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当前的学习环境和青年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从教育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这样,不仅能促进党史教育更加精准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张景波,刘阳,刘永林.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评价、逻辑证成与路径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8(02):121-131.

[2]王冰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定位·内容架构·路径选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2):58-61.

[3]黄蓉生,石海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9):109-114.

[4]黄黎明,李娜.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历史嬗变、内容向度及实现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1): 21-25.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he Xinchun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Neijiang 641100, China)

Abstract: Party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vivid resou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can guide students to love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t is an urgent need to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for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enhance the "four confidence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enhancing students self-education ability; Dig deep into the resources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system of courses; Enrich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education on Party his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new generation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党史教育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