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与安徒生

2024-05-12 11:35冯骥才
阅读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剪影安徒生对折

冯骥才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以作家为标志,这就是安徒生的丹麦。

与童话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是无限美好和充满魅力的。它教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真率与童心。从人的“根”上影响人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影响着全人类的作家。所以丹麦人以他们的安徒生为荣,在这个国家里,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画像,还有一种用纸剪成的类似太阳神的头像——这是安徒生剪纸作品的标志,名叫“太阳头”。

剪纸对于中国人来说毫不陌生。人们拿它自娱自乐,多用红纸来剪,象征着喜庆。我国的剪纸用途广泛,题材丰富,技艺精湛,已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在欧洲也有剪纸,但与中国不同,通常称作剪影,主要是剪取人物侧面背光的影像,所以多用黑色的纸。欧洲的剪影追求逼真,虽然不剪眼睛,只是一个侧影,但也能惟妙惟肖。我曾在巴黎塞纳河边,花五欧元请一位街头剪影艺人为我剪头像。他取一片小小黑纸,手执银色小剪,站在我的一侧,边看我边剪,如画家画肖像,黑纸片在他剪刀间转来转去,须臾间即完成,笑嘻嘻递给我,竟连我也觉得酷似我。

然而,安徒生不全是这种传统的欧洲剪影,有些很像中国的剪纸。在他的故乡欧登塞的故居博物馆里,我见到他的一些剪纸作品,看上去很像我国北方赫哲族和满族信仰类的剪纸,生动、随性、纯朴,形象还有些怪异,但这些形象并非神像,而是安徒生脑袋里蹦来蹦去的童话人物。

安徒生对剪纸之爱到痴迷地步。他用来剪纸的剪子,剪刀较长,剪尖很尖,很像医生用的手术剪。他爱好旅游,出行时多半要把剪刀带在身上,以致曾经不小心被剪尖扎伤。

然而,剪纸并非只是他的一种艺术爱好,而是他童话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给孩子们讲童话时,一边讲一边剪纸。我国陕西、山西、河南和内蒙古等一些地方也是这样——边说边剪,随心所欲。

他剪纸是即兴的,讲的故事也常常是兴之所至,任意发挥;有时他用剪子把口中故事里的人物剪出来,有时他受到剪纸形象的启发,故事再讲下去就更生动更紧张更有趣。他让这些剪纸形象有声有色有个性有命运。这时,他的剪纸与童话的创作便浑然成为一体了。

安徒生的剪纸形象大都是对称的。有时他先把纸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进而又对角一折,剪出的图案上下左右相互呼应,十分丰富与热闹。记得我上小学时有手工课,学过这样的剪纸,把纸横竖折好,再剪出各种尖的、半圆的、菱形的花样,最后打开一看,会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十分美丽的图案。

安徒生为了让孩子们感兴趣,所剪的形象大都是夸张的、变形的、有表情的,无论是厨娘、魔鬼、小丑、舞者、牧师、巫婆、海盗、皇后,还是天鹅、城堡、风车、磨坊、禽鸟、昆虫、花草等等,全都是可爱逗趣,神气活现。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在安徒生讲故事时出现的,所以个个会笑会哭会说话。我想,当他最后把剪成的纸一打开,一准让在场的孩子惊喜万状。

安徒生启示我们,最生动的童话都是想象出来而不是趴在桌上写出来的。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有一次对他的女弟子阿维洛娃说:“你递给我一只茶杯,我马上就用茶杯写出一篇小说。”接着他说了关于小说写作的一句“伟大的话”,他说:“小说是想出来而不是写出来的。”

对于有艺术想象潜质的人,想象往往需要诱发,一种意想不到的刺激与启动。比方安徒生,这诱发常常来自剪纸。在对折和多折的纸上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剪一双大眼睛,没想到打开后这双眼睛在哭;你剪一顆心,打开之后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两颗心;你在一个半圆的形体下边剪几条曲线,以为是太阳,打开后变成了一条傻乎乎游动的章鱼。剪纸是可视的形象艺术,它可以直接唤起形象的联想。

尽管童话是用写作完成的,但构思与灵感却常常来自他的剪纸。所以,安徒生说自己“剪纸是写作的开始”。

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原先只把剪纸作为他的一种爱好。现在才明白,剪纸是他童话创作的一部分。当然他不是写作才剪纸,但剪纸唤起了他创作前期最重要的精神活动——想象。

有人说,安徒生一生留下的剪纸约一千幅。这显然不是他实际剪纸的数量,他剪过的剪纸至少还要多几十倍。如今,我们从他留下的剪纸上已经辨认不出哪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哪个是穿“新衣”的皇帝,也许其中不少剪纸故事没有写出来过,但安徒生的剪纸无疑是他文学世界与童话天地不能或缺的极重要的一部分。

安徒生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

(源自《北京青年报》,有删节)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剪影安徒生对折
对折十次
安徒生的世界
泰国剪影
工作剪影
跳高者
颁奖典礼剪影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