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冻”住了我的美

2024-05-12 11:35欧阳晨煜
阅读时代 2024年5期
关键词:魔镜王后镜子

欧阳晨煜

童话故事里,王后拥有一面闪闪发光的魔镜,她每天都会走到魔镜前,问:“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而魔镜总会回答她:“王后,是你!”小时候,我们总以为这是因为魔镜为了博得王后欢心,有意说出来的答案。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可能并不是魔镜夸大其词,镜子中的我们确实要比真人好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镜子里的自己明明充满魅力,但每当照相的时候,总感觉照片中的自己没有镜子里的好看,甚至有一点陌生。难道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不一样吗?

针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冻脸效应。冻脸效应中的“冻”非常有趣,似乎是说在照片中我们的美丽被暂时“冻”住了一样,其实,这里的“冻”指的是静止状态。所谓的冻脸效应,是指科学研究发现,动态下的脸远比静态下的脸更具有吸引力。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某位演员充满魅力,然而当你暂停视频,观察特定一帧下的演员的脸,可能会觉得这样被固定住的面孔远远没有正在播放的那样好看,那样具有吸引力。这就是冻脸效应在发挥作用。

为什么动态下的脸会比静态下的脸更有吸引力呢?

每天,你都会站在镜子前做各种事,顺便审视自己的面孔,这样日积月累后,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多次重复的记忆,我们也就经历了从熟悉到喜欢,再到认同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并非常深入地记住了这样的形象。而据心理学研究,日常中这样的重复曝光会导致人们更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们自然就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很好看,大脑就会产生一定的滤镜效果。而别人在看我们的时候,是十分客观且没有经过大脑记忆美化的,所以就会产生镜子中的自己和别人看到的自己并不相同的现象。

冻脸效应究竟“冻”住了什么?这要从人类的沟通中来探究,科学家发现,当人们在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会向对方传递非常丰富的信息,包括7%的语言信息、38%的声音信息和55%的肢体语言信息,这就导致面对面的交流更能让对方发现你的魅力,这远远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可以比拟的。在照片中,除了光线、构图等原因,人的五官立体度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照片只能传递出很少的信息,所以我们很难在这样的静止状态中去感受一个人真正的魅力。毫无疑问,在静止的照片中,我们鲜活、立体的形象被“冻”住了。

在镜子前,我们会眨眼、皱眉、微笑,甚至转换角度来看自己,这些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会让我们更加美丽动人。因此,镜子里的我们就拥有一张活泼的动态脸,当然不同于照片中的自己了。这就好像我们看白雪公主的照片,只会觉得她是个普通的美丽女子,而朝夕相处的小矮人却能深刻感受到她散发出的魅力,包括声音、气质等。我们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以动态脸为目标,辨识、加工、判断来访者的各种信息,动态脸会更容易激活我们的面部识别系统,让我们更容易判断和感受对方的魅力。

这也是肖像摄影和脸部摄影的难度如此之大的原因。试想一下,要在一张静止的照片中尽可能多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特征是非常困難的。相比之下,视频中的动态脸能全方位地展现我们的魅力。

由此,你可以知道,美丽并不只是由外貌决定的,五官的位置、大小只能是静态脸中缺乏魅力的评判标准。而动态脸中的精神状态、气质、个性和细节,才会使你更美丽。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才会代替冷冰冰的照片,传递出独一无二的信息,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因此在科学中,生活中真实又立体的你,远远比照片中的你好看许多。

所以,不必纠结自己为什么不上镜,几张照片根本定义不了你的美丽。美丽永远游走于动态之间,当你自然而然地动起来,尽情释放自己,你的面孔将会从照片中被“冻”住的状态里解放出来,传递更多灵动又立体的自我。那时候,你不必像那个王后一样,日日追问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因为最美的你早已破镜而出,站在那里。

(源自“知识窗杂志”,从容荐稿,标题有改动)

责编:曾帅

猜你喜欢
魔镜王后镜子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红心王后
这是一面魔镜
魔镜,魔镜,告诉我
王后躺枪
打开,打开
医者
魔镜
他者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