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擂茶:茶香悠悠情深深

2024-05-11 18:44
农村百事通 2024年5期
关键词:花生米客家人配料

茶,是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江苏太湖的熏豆茶,四川成都的盖碗茶,浙江杭州的龙井茶,湖南的姜盐茶,西藏的酥油茶,台湾的冻顶茶……在这多姿多彩的茶世界,还有那道你或许没喝过甚至没听过的客家擂茶。

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或其他植物嫩叶、芝麻、花生等多种原料用擂钵研磨后,冲开水或煮沸后饮用的养生茶饮。客家擂茶作为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俗,源自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客家擂茶习俗在全国各地客家人的聚居地都有保留,尤以赣南、闽西、粤北客家地区常见。不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客家擂茶的配料选择有差别,制作方法也各不同,口味多样,功效不一。仅是赣南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宁都、瑞金等县市,客家擂茶就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素有“六县之母”之称的于都县,一把现炒的籼米,一捧新鲜的茶叶,一掬芝麻,几片橘皮,数颗八角,一撮花生米,几滴茶油,就地取材,随意添加,就能擂成一钵味道鲜美,香气四溢,既能解渴又能充饥的擂茶。

在福建宁化等地,擂茶更接近古时“药饮”,清热解毒的艾叶、薄荷,降火防暑的金银花、凤尾草,清热温补的贡菊、杭白菊,通阳化气的肉桂、川芎,诸多应时当季的青草类植物如鱼腥草、车前草、苦菜、葱等,都是制作擂茶的绝佳配料。

广东揭西擂茶的配料则复杂得多,不仅有花生米、芝麻、茶叶、金不换、苦辣芯,还得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鱿鱼等,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全,让人欲罢不能。

制作擂茶需要“三宝”——擂钵、擂棍和捞瓢。擂钵是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的厚壁陶钵,呈倒圆台状,大小不一;擂棍一般为油茶树一类质地坚硬耐磨、有顺气作用的杂木,底部刨圆便于擂转;捞瓢是竹篾编制的,用来清擂钵壁上的擂泥。

擂茶的关键,在于一个“擂”字。擂者,研磨也。擂茶时人们一般坐在矮凳上,双腿夹住擂钵,手握擂棍沿着钵体内壁不停研磨、舂捣,直至所有原料全部擂成糊状为止。再把滚烫的开水往擂钵一冲,随着一股清香袅袅升腾,一钵热乎乎、香喷喷的擂茶就制成了。再配些特色的烫皮、米粿、豆巴等地方小吃,就是一桌特色鲜明的“擂茶宴”了。

客家人向来热情好客,请客人喝擂茶是最普遍却又最隆重的待客礼节。但凡家有喜事或客人到来,主人当先以擂茶相待。平时乡邻农闲无事,也会聚在一起喝擂茶、拉家常。

客家擂茶实属药食俱佳、味中有味的保健养生好茶饮,深得客家先民的推崇喜爱,代代相传延绵至今。过去“家家擂茶声,户户茶飘香”,如今有些山村还保留着这颇具特色的擂茶习俗。

(江西   陸叔文)

猜你喜欢
花生米客家人配料
丢失的配料
特殊的配料
客家人
四粒花生米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花生米翻跟头
四颗花生米
菠菜花生米
行酒
PLS-500L自动化配料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