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偏头痛

2024-05-11 09:00
农村百事通 2024年5期
关键词:蔓荆子蒺藜症见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主,并伴有自发性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偏头风”“首风”范畴,其病因多端,外感时邪或脏腑内伤,均可直接或间接引发偏头痛。临床将偏头痛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瘀阻脑络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健忘心悸。妇女月经失调,舌质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丹参15克,当归、赤芍、白蒺藜、钩藤(后下)各12克,桃仁、红花、川芎、白芷、延胡索、地龙各10克,全蝎5克,蜈蚣1条。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风寒阻络证:症见头痛起病急剧,其痛连及项背,疼痛多以掣痛、跳痛或重痛为主;恶风,遇风寒头痛加重;舌质淡红,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解表,活血通络止痛。

方藥:荆芥、羌活各15克,川芎、当归、赤芍各12克,防风、白芷、桃仁、红花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吴茱萸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肝气郁结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晕,心烦失眠,两胁窜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红、苔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通窍止痛。

方药:白芍、当归、蔓荆子、白蒺藜、川楝子、僵蚕各12克,柴胡、郁金、川芎、菊花、丹皮、栀子各10克,薄荷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肝阳上亢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或抽掣痛。痛时面红耳鸣、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治宜通窍潜阳,熄风止痛。

方药:石决明(先煎)、生赭石各30克,牡蛎、钩藤各20克,生地、白蒺藜各15克,怀牛膝、枸杞子各12克,黄芩、菊花、栀子、桑叶、天麻各10克,全蝎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痰浊上蒙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沉重而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纳呆,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通窍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白蒺藜15克,茯苓、白术、胆南星、枳实各12克,法半夏、天麻、竹茹、僵蚕、蔓荆子、陈皮各10克,砂仁、白蔻仁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肝肾阴虚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时轻时重,脑空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补肝肾,益精活络。

方药:葛根30克,熟地、黄精、制首乌各15克,当归、枸杞子、杜仲、山药、钩藤各12克,山茱萸、川芎、天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气血两虚证:症见头痛偏于头部一侧,痛而乏力,遇劳加剧,汗出气短,畏风怕冷;痛而且晕,心悸不宁,面色少华,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固本止痛。

方药:熟地、黄芪、制首乌各15克,当归、白芍、党参、枸杞子、蔓荆子各12克,川芎、白术、天麻、酸枣仁、远志各10克,陈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邮编:261400)

猜你喜欢
蔓荆子蒺藜症见
HPLC法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果实及花萼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蔓荆子药材与炒蔓荆子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又被蒺藜扎了
蔓荆子炮制前后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测定中薄层层析法检测的应用分析
平肝解郁的蒺藜
中医临床文章中症状部分的翻译规范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