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路径及实施

2024-05-11 04:10张怡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生音乐

张怡君

民族音乐产生于民间,流传在民间。我国几千年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以此促使小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本文探讨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路径。

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一些有趣的事情格外关注。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民族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小学音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小学生兴趣。例如,教学《十二生肖歌》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肖属性这一传统文化的形式出发,促使学生加深对十二生肖的了解,充分掌握其来源。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十二生肖相关知识内容,并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再配合相关视频画面播放这首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相关知识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音乐游戏教学,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认同感

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音乐游戏,促使小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完成知识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以《新年好》为例,教师可尝试将7个音级唱法和打擊乐器融合在一起,设计音乐游戏,并随机在班级抽取7名学生,将一个个画有基本音级的标识符分别张贴在他们身上。教师播放伴奏并按照歌曲节奏点指出对应的学生,被指到的学生随即发出相关联的标识声音,完成唱谱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促使每一名学生均参与其中,可指定8人一组:用手鼓打节拍伴奏的学生1名,负责唱谱的学生7名。学生跟随手鼓节拍配合演练完成唱谱活动,教师做好巡查并予以科学指导。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还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认识了解打击乐器,加深对中国新年的了解和认识,发挥出游戏教学环节的价值。

多学科融合,进行民族音乐文化融合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深入挖掘音乐教材内容,和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学科间的关联性。如音乐教师和语文教师联合教学,为学生讲述民族故事,带领他们阅读有关民族音乐、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篇章;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开展联合教学,美术教师引导小学生以绘画创作的方式画出某个民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学科融合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和文化素养,实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目标。

精心设计,丰富民族音乐教学方式

一是开展民族民间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深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柯尔克孜族民歌《火车来了》时,教师借助当地的“达卜”(汉语称手鼓)乐器,在“达卜”伴奏下演唱歌曲,促使小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这一传统音乐形式,引导他们有节奏地读歌词,增加音乐课堂教学乐趣。二是积极实施民族民间歌谣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我国具有鲜明方言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代表作,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并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使小学生深刻感受民间歌谣的别样风格,充分体会我国民歌的魅力。

总之,我国的民族音乐丰富多样且流传久远。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真实发展诉求,聚焦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路径及实施策略,促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小学生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音乐
我是小学生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