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部曲

2024-05-11 04:10周维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

周维华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如何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是厌学、考试焦虑。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出现厌学、精神萎靡不振、考试焦虑等状况。二是长时间紧张和焦虑。学生时常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持续感觉到精神紧张,出现烦躁不安、焦虑等情绪。三是人际关系紧张。学生处理不好和父母、教师、同伴的关系,在交往中陷入各种困境,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四是逆反心理严重,出现极端行为。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管理不服从,遇到失败就挫败感严重,用破坏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反抗,思想绝对化和行为极端化。五是心理抑郁。学生产生抑郁心理,悲观厌世,不可控制地出现自我惩罚和伤害行为,情况严重的还会轻生。

二、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言传身教,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学业因素

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或遇到暂时的学习困难,且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容易产生沮丧、焦虑心理。另外,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对学生缺乏人性化管理,过度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心理调节和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的攀比、躺平等思想,网络上的一些不良言论等,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将一些扭曲的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思想,出现心理问题。

(四)成长因素

身心的变化、认知的冲突、独立意识的增强,以及难以正确评价自己,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孤僻、忧郁等情况,严重的会产生抑郁心理,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部曲

(一)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平台及干预机制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和监测。如可以通过专业测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情况、学业情况、心理状况、测评结果、心理健康事件处理等信息。

学校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成立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小组。一旦发现危机事件,立即向危机预警小组汇报,启动预警机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情况严重的,学校需要联系家长,寻求社会工作者、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医院的帮助和治疗,直到学生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同时注重兼职心理教师(一般由班主任兼任)的培养。学校定期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的骨干作用,提高兼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要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多种多样,有讲授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操作法等。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了解青春期心理常识,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人际交往的方法,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人际关系。

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活动室等场所,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安排心理教师值班,实行随机辅导和预约辅导、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

定期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特点,确定心理健康讲座的内容,如压力调节、情绪管理、学习焦虑缓解等常见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定期安排心理教师在线值班,为学生提供心理专业支持。同时,学校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咨询服务邮箱等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三)开展集体活动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组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心理情景剧表演等,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家校合作

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变化,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参与亲子游戏和团体活动,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学校通过开设家长学校、举办家长讲座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共同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家长给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调节紧张不安的情绪。同时,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社交活动,引导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多元化评价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校不以成绩评价学生。对于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讽刺、挖苦他们,而是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并在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

学校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赏识认可的方式,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通過各种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有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

(六)引导学生做好自我调整

中学阶段是学生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自尊心、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接纳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考试是帮助学习提升的一种形式和工具,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只要自己尽力了,成绩好坏并不重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暗示和提醒来鼓励自己,如利用座右铭、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来激励自己,还可以请家长、同伴来监督、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写日记、书信和心得体会的方式来反省自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心态来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鼓励学生找值得信赖的同伴,分享彼此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通过与父母和教师交流,获得支持和力量,找到内心的归属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积极努力,克服困难,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运动、音乐、绘画、阅读等,增加自己的乐趣,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告诉学生发现自己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或出现自残想法、行为时,要寻求父母、教师和专业人员的帮助。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学校要统筹多方面资源,持续完善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中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助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