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风雨路,周冠宇与母亲一起走过

2024-05-09 11:34黄茗婷
南风窗 2024年10期
关键词:卡丁车天赋车手

黄茗婷

周冠宇哭了。

他从车舱里跨出来,脱掉了那个印着五星红旗、画满了上海地标、青花瓷风格的头盔。那双真挚的大眼睛,早已饱含泪水。

在4月23日结束的2024赛季F1中国大奖赛上,中国车手周冠宇以第14名的成绩,完成了56圈的追逐。这是周冠宇以中国第一位F1车手的身份,首次在家门口主场作战。

他创造了历史。

伴着海浪般的欢呼声,他在主看台前蹲了下来,双手掩面而泣。为了站上面前这条F1中国大奖赛的沥青赛道,他已摸爬滚打了20年。

现场不少观众、车迷,甚至是一众名人如姚明、谷爱凌等,都是为他而来。坊间常用韩寒的一句话来彰显周冠宇的意义:周冠宇对于F1,“就像刘翔对于田径,姚明对于篮球”。

这是一条此前从没有中国人能走到那个遥远终点的路。如今,人们为少年的荣耀欢呼得越高涨,背后的艰辛越值得被讲述。

赛前,周冠宇告诉南风窗,他身上还保留着“人生第一场比赛中,被后面卡丁车撞”而留下的疤。在健身房的一次次呕吐、从卡丁車到F1这一路上一次次失利,给他带来了遗憾与冲击。“这一路要克服很多的痛苦,突破很多身体的极限,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愿意让孩子去吃这份苦的。”

但周冠宇背后的家人愿意。这一路,荣耀与汗水、苦痛交织,而母亲姜晓颖是陪伴周冠宇走完全程的人。

周冠宇6岁开始踏入卡丁车俱乐部,11岁成为全国冠军,12岁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这一路,都离不开姜晓颖的陪伴。是她确认了周冠宇赛车的天赋和成为赛车手的决心,也是她陪伴、目睹了周冠宇无数次跌倒后毅然站起来再勇往直前的瞬间。

当一位母亲愿意舍弃一切,陪孩子走完那条充满未知的道路,她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和谋略?在一片此前未有同胞踏足的旷野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浇筑刻上自己名字的里程碑?

这些问题的答案,潜藏在周冠宇作为“F1中国第一人”的荣光背后。作为新一代体育偶像,周冠宇与母亲的故事,无疑能给那些千军万马追逐自己梦想的孩子们以力量和启迪。

确认天赋

2004年,作为全球三大体育赛事之一,F1中国大奖赛花落上海。

彼时,不过5岁的周冠宇就在看台上,迷倒在车王“舒马赫”的风采下,被偶像阿隆索的英姿所击中。一颗赛车梦的种子,伴随着赛车的轰隆声,潜入周冠宇的童年。

小时候,他的房间里,贴满了阿隆索的海报,F1在世界各地的赛事无论直播到多晚,他都会守着电视看,常常一边拿着父母送给他的各种赛车模型,一边看着舒马赫、阿隆索和莱科宁三巨头之间的争霸赛。

身为母亲,姜晓颖目睹了孩子对赛车的兴趣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既然孩子那么喜欢,作为母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陪伴。”在为周冠宇撰写的传记《与爱同行》中,姜晓颖写道。

但“喜欢是一回事,天赋是一回事,梦想更是另一回事”。关键在于,该如何分辨兴趣与天赋,“真正的天赋是需要在坚持和竞争当中,才能最终显现和确认的”。

6岁时,周冠宇赛车梦的具象化,是家门口公园里的卡丁车游乐场。虽然他年纪不大,但已经很有车感。在游乐场的工作人员的建议下,姜晓颖把孩子送到俱乐部培训。

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周冠宇与身后一辆赛车相撞,赛车因为反作用力腾空飞过,将他的手臂划伤了。

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周冠宇与身后一辆赛车相撞,赛车因为反作用力腾空飞过,将他的手臂划伤了。赛后发现时,带着血的伤口已经和衣服黏在一起。在医院清创和缝针时,周冠宇因为疼痛而脸色惨白、额头渗汗,一声不吭地忍着。他早早就表现出了比其他孩子更成熟稳重的一面。

俱乐部是比游乐场娱乐性更淡而竞技性质更浓的场域,每个月都有比赛,而周冠宇又是年龄最小的孩子,但他丝毫没有怯场。姜晓颖注意到,赛场上的他,反而生出了一股杀气,杀伐果断地去夺取成绩。后来,俱乐部经理推荐他去参加中国卡丁车锦标赛—这是中国车手的摇篮。

相似的故事,在全国比赛中上演。2008年,未满9岁的周冠宇作为组里最小的孩子,首次参加比赛就登上了领奖台,之后的两年,同样作为组里最小的参赛车手,屡次获奖。2010年时,他以八战八胜的大满贯成绩,成为了年度冠军。

风华正当时,在一次次竞速、一场场角逐中,周冠宇的天赋和能力,被无数人看到。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拥有天才孩子是幸运的,但此刻的姜晓颖却陷入了沉思:孩子已经到达了国内同龄人中的天花板,然后呢?

天才的故事,人人都爱看。他们是出生前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带着过人的才能降临在人间。但“如果你的前面没有对手了,会变成什么样子—骄傲、自满、无聊、厌倦,最后就是退步,被人拉下神坛之后,承受各种挖苦、嘲笑和白眼”。人间游戏到处都有残酷。天才稍有不慎,就会滑落到“伤仲永”的故事中。

这一点,姜晓颖早早意识到了。作为母亲,从孩子对赛车的兴趣、发现其天赋、助其实现梦想,她一路走得很谨慎。

作为家长,家境殷实、各自有自己成功事业的周冠宇父母,不需要依靠孩子来获得些什么,姜晓颖只在乎孩子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

此时,早熟的冠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还想像以前那样继续玩赛车,他想去赛车水平高的国外去历练。“我去了水平高的地方才能继续进步。”周冠宇对妈妈说。

面对坚定选择赛车的孩子,轮到姜晓颖做选择了。

身为母亲的自觉

出国的选择是坚定的,但之后要走的每一步都是未知的。

作为母亲,摆在姜晓颖面前的,是取舍:要不要陪只有12岁的儿子出国训练?年长的父母、年幼的女儿和自己的事业怎么办?人到中年,带着孩子再在国外重启人生,会面临什么?

作为“70后”上海人,姜晓颖是在舒婷的《致橡树》和三毛的《如果有来生》等女性觉醒文学下成长起来的独立女性。她也期盼着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自己的事业,站得笔直、独立行走。因此除了休产假之外,她几乎从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她也会为已到古稀之年的双亲和幼女担忧。

抛开赛车手母亲的身份,姜晓颖此刻面临的问题,几乎会发生在任何一个选择成为母亲的中产职业女性的中年阶段。摆在她们面前的,是自我、家庭和事业的平衡问题,无论最终的选择如何,伴随的必然是其他项的牺牲甚至是舍弃。

但家庭始终是人往前探险时坚强的大后方。正是丈夫和父母的支持,以及儿子的稳重,让姜晓颖安心下来。周冠宇对外婆承诺,到国外后,会“注意安全、好好学习,体谅妈妈,不给她惹事,不给她添麻烦,经常给您打电话,一有时间就回来看您”。

如今回过头来看,在这条征途上,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周冠宇的天赋和决心、懂事和稳重,是最大的确定性。这对于一位母亲来说,是生命最好的馈赠。姜晓颖深知:“与其说是我在培养冠宇,不如说是冠宇在前面拉着我走。他以自己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和优秀的成绩,将自己的天赋展现在我面前,仿佛在说:妈妈,你看我行的。”

而作为母亲,姜晓颖早已生出一份自觉。“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找出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清楚地告訴他喜欢背后存在的风险,等他自己作出选择之后,陪着他继续走下去。”在《与爱同行》中,她写道:“当然,吃了苦头也不能抱怨父母,这个要先说好。”

作为母亲,摆在姜晓颖面前的,是取舍:要不要陪只有12岁的儿子出国训练?年长的父母、年幼的女儿和自己的事业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坚定,姜晓颖体会到母亲的本能和责任也在跟着往前移,陪伴变成了守护,守护一颗种子的落地生根、新绿抽芽。

靴子落下,扬帆起航的号角已然响起。征途的第一站,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城、体育之都、卡丁车强旅草莓车队……一切元素组成了最合适的落脚地,筑成了周冠宇海外赛车生涯的摇篮。

新生活在此开启,当周冠宇在学校里努力适应英语环境、完成学业时,姜晓颖也在适应,她要适应与国内相反的方向盘和交通规则。在那个华人、华语文化还没有那么大规模融入英国的年代里,她在当地找不到多少可以用母语交流、交心、交谈的人。因为时差和繁忙,国内的家人也不能时常接听到电话。除了照顾儿子,那时,姜晓颖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无聊时靠韩剧度日,“因为韩剧最长,最能打发时间”。

每到周末,姜晓颖便会带着儿子,在欧洲各地参加语言各异环境下的卡丁车赛事。为了陪伴孩子,见证每一场比赛,记录每一次超越,这时的姜晓颖,总会似“战地记者”般武装自己,背着行军包,里面装着太阳镜、伞等工具,手上拿着和脖子上挂着相机等“长枪短炮”,从发车点、弯道到最后冲刺的发车点,力争在比赛每个精彩瞬间发生时,都按下快门记录下来。

这段在海外吃着冷面包参加比赛,也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媒体关注的日子里,暖意常在。母子俩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话题越来越广,记录的相册越来越厚。

“在冠宇还需要我的时候多陪陪他,给他多留下一点回忆。唯一的动力就是爱与陪伴,你爱赛车,我爱你和你赛车的时光。”

专注于自身的信念

作为当今全球20名最顶级的赛车手之一,周冠宇必然是具有天赋。在索伯车队老板布拉维看来,周冠宇的天赋不仅在于成熟的赛车技巧,更在于他那份常人难以匹敌的专注力与不符合年龄的成熟。

在和南风窗谈及自己身上这份专注与早熟时,周冠宇毫不吝啬地功劳归于家庭的教育。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早年培训练车时,姜晓颖都不会轻易答应周冠宇换新车。在国内开卡丁车时,有一次比赛中车子底盘断开了。赛后,姜晓颖还是坚持车子能修尽修,在外面花了50元钱,把底盘焊接了起来。

俱乐部经理不解,问道:“冠宇妈妈这都不换吗?”儿子有时候也会羡慕其他孩子总是有新车,在母亲面前念念不忘,但姜晓颖会告诉他:买新车不是本事,“只有把车开好,连旧车都能开好,甚至开着旧车还能超越对手,那才是你真正的本事”。

与其注意外物,不如专注于自身,这是姜晓颖作为母亲有意的价值观引导,是在儿子早年训练期间就种下的一个信念。而这种信念,贯穿着周冠宇从开卡丁车到敲开法拉利青训大门,以及后来从F4闯到F1的每一过程。

当周冠宇在职业赛车的体系中闯荡时,这份专注于自身的能力,也让他在面临失利甚至是危险时,能够力挽狂澜。

2014年,周冠宇收到了法拉利车手学院的合同。这意味着,职业车手的大门,已经为他敞开。他辗转到法拉利总部所在的意大利马拉内罗,在那里,一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世界,在等待着他。

姜晓颖会告诉他:买新车不是本事,“只有把车开好,连旧车都能开好,甚至开着旧车还能超越对手,那才是你真正的本事”。

在F4中,2015年,周冠宇以年度亚军的成绩毕业,晋级到F3。来到更高层级的比赛,竞争陡然增大。在法国波城站赛事中,周冠宇因事故而二度退赛,在后面奥地利红牛环赛道上继续失利。当年赛季结束后,他以零胜利的成绩排名第13位,而与自己同年进入F3的其他新秀,都分别拿到了首胜。

对于此前一路顺畅的天之骄子而言,这一年的失利,让周冠宇内心滋生挫败感。但性格寡言沉默的他,习惯把情绪堆积在心里。这些姜晓颖看在眼里,专注于自身的信念,依然是她引导孩子的不二法器。

如果失利是因为天气、赛道、车等外部因素,那么就去分析数据;如果是工程师和团队配合的问题,那么就去开会沟通解决;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没资格生气,认识到问题,下一次改掉就行了”。

在这里,专注于自身也意味着,抛掉情绪的负担,理性客观地直面自己的不足。而缺陷的发现,正是下一次进步的起点。

相似的情况,之后不止一次出现。随着一级级赛事的晋级,竞争、难度升级,而愈发接近金字塔尖,围场内的政治、金钱要素也在不断波动。

时间来到2021年,周冠宇面临职业生涯最关键的挑战:争夺进入F1最后的一席之地,周冠宇和母亲以及团队的目标很明确:阿尔法罗密欧车队第二车手的席位。

席位争夺战的策略是:集中所有力量攻城拔寨。当周冠宇在围场内保持稳定甚至是超常发挥,姜晓颖则需要与团队一道去解决F1所需要的赞助等商业考量。

这是全球三大体育赛事之一所不可避免的情况,F1是一场燃烧青春、钞票、激情的游戏。

当一切努力都付出了,该做的都做了,消息却迟迟没有传来,姜晓颖一度陷入无力感之中。直到一天凌晨2时,身在异国的周冠宇打来一个越洋电话,对面是止不住的哭声,在哽咽声之中,姜晓颖听到了:“妈妈,我们成功了。”

一切尘埃落定。

轻舟已过万重山。

猜你喜欢
卡丁车天赋车手
中国车手受伤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开卡丁车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2018赛季四个让我大声惊呼的车手
赛车手
SRAM NX Eagle,为山地车手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
跑跑卡丁车
用努力换天赋
卡丁车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