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路径探析

2024-05-08 19:28黄铖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黄铖

[摘 要]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在产教融合理念指导下,以持续发展、长久合作为前提建立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及政府积极参与的产教融合。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构成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76

[中图分类号]F713.36;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239-03

0     引 言

产教融合是以人才为落脚点,企业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同时获得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促使生产和教育实现融合,政府和行业协会为其提供政策、资金和平台支持的一种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持续转型升级。为了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站在长远发展角度来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由政府、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企业、高职院校组成的互惠互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1]。

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构成

1.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

1.1.1   政 府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的政府方主要包括商务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还涉及税务、金融、土地等多个部门。他们制定相关法规以及政策,指导产教融合的实施,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推广产教融合。

1.1.2   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电子商务行业协会通过制定电子商务行业相关岗位标准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提供产业资源,并使其树立发展信心。同时,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也是为了解企业,能在企业、政府和学校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1.1.3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参与方,主要涉及学校的校企合作处、电子商务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的教职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及家长。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在该生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1.1.4   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企业是“产”的关键,一方面将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给学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电子商务实操技能。

1.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包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由政府、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企业和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合作环境、人才培养环境、学习风气及企业文化;外部环境是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

2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面临的困境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高。

2.1   政府方面

大多数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未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支持产教融合的落地,未给予资金、税收或者补贴等形式的激励措施刺激企业方参与。

2.2   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方面

目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践中大多是政府、电子商务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的融合,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未参与进来。

2.3   电子商务企业方面

电子商务企业更加倾向于同本科院校或者重点本科院校合作,即使同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也是浅层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化的合作。

2.4   高职院校方面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提升教职工实践能力及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参与和推进产教融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产教融合实际落地相当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师资水平等存在问题。

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

3.1   提高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3.1.1   政 府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商务部门及其他部门要协同一致、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首先,地方政府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细化的、可操作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激励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其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实训室,同时给予电子商务企业财政补贴和税收方面的优惠等。再次,从整体发展角度规划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使其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发展同电子商务发展及教育资源发展相匹配。最后,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教融合效果的评价及反馈。

3.1.2   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首先,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要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搭建平台、提供咨询服务,要有专门的产教融合窗口;其次,电子商务行业协会要吸收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本科院校或者在电子商务专业方面有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入会;再次,定期組织大学生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最后,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应参与到“1+X”证书考证工作中来,提升相关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3.1.3   电子商务企业

电子商务企业作为产教融合重要的主体,其参与程度决定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状况。因此,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积极性尤其重要。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应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共建校内外高标准实习实训基地,并接受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职工利用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例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材的选定和编写、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指导等。再次,电子商务企业应建立激励制度,鼓励优秀的员工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最后,电子商务企业应增加录用产教融合合作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

3.1.4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最核心的成员[2]。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产教融合部门,制定相关的产教融合制度和政策,支持二级学院(系)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例如,产教融合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教职工寒暑假挂职锻炼制度、脱产顶岗制度等,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其次,二级学院(系)应建立产教融合企业筛选标准,挑选合适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拓宽合作渠道和合作模式;同时寻求政府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的相关支持。再次,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职工应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相关工作,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行业前沿知识的同时,走出课堂,走进电子商务企业,参与一线实践工作,将电子商务相关的科研成果、专利等转化到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学能力竞赛,提升教学能力,并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情况及产教融合的需要编制有院系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最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转变观念,积极按照校方的安排,主动参与企业的实践学习。

3.2   畅通運行机制

3.2.1   目标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围绕目标管理机制建立的互惠互利的合作[3]。首先,各主体共同编制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吸收政府及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建议的基础上,由电子商务企业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考核评价及反馈机制及时进行修改;其次,电子商务企业应参与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单招考试中,如题库的编写、技能操作、面试等环节,共同从源头把控学生质量;最后,要统筹兼顾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目标和利益。

3.2.2   过程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过程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首先,要订立合作协议,明确分工;其次,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对产教融合情况进行交流和总结;再次,遇到问题、困难或者产生分歧时,及时沟通、协商解决。

3.2.3   考核评价及反馈机制

考核评价及反馈机制要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内部性与外部性。过程性评价及反馈应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包含每门课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随堂测试、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及反馈包含每门课程的课后考试、结课作品设计、毕业设计。内部性评价及反馈是由生态系统的各主体对产教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包含产教融合培养学生人数、挂职锻炼教师人数、共同开发课程情况、共同开发教材情况、接受学生到企实习人数、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学生评价及毕业率;外部评价及反馈是由生态系统的外部对产教融合效果进行评价及反馈,包括就业率、品牌影响力及毕业校友评价等。

3.2.4   退出机制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系统是以某一所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生态系统,故合作协议中应明确终止合作的相关条款。

3.3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环境。各参与主体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项目有序进行:各高职院校应营造良好的学风,培养大量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人才;政府和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加强合作,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政策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吸引电子商务企业扎根;电子商务企业应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合作,融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并重的文化氛围。

其次,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打破学历门槛,为专科学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毕业生有好的就业机会,才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4]。

3.4   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3.4.1   共建产业学院

高职院校在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要形成“1+1+N”校企合作模式[5],即1所高职院校、1家核心电子商务企业、N家有代表性电子商务企业共同成立产业学院。其中,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应不存在竞争性,包含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高职院校与核心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协同育人,为N家电子商务企业培养所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赋能。

3.4.2   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和电子商务企业应根据人才培育目标共同建设校园或者企业实训基地。例如,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同京东集团客服中心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设施设备,企业派遣驻校经理指导学生进行客服类工作实训。

3.4.3   共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产教融合各主体合作共建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组织电子商务发展论坛,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地方电子商务特点深入分析区域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变化及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企业在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大师工作室,共享产业研究成果,为政府提供智囊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服务,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助力地方电子商务的发展。

3.4.4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采取“2+1”模式,即学生在学校进行2年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在电子商务企业进行1年的顶岗实习,体验真实的电子商务行业工作环境,在实践中了解电子商务行业,掌握岗位实践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应为学生提供宿舍,并发放相应的实习工资。高职院校需要指派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顶岗实习,一方面是为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状态,便于管理学生;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雷艳佳.命运共同体视角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J].广西教育,2021(31):12-14.

[2]任聪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演进、形成原因与未来展望[J].教育与职业,2021(4):25-31.

[3]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2):40-45.

[4]费良杰,陈海钰,李乐.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22(8):132-135.

[5]郑荣奕,蒋新革.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历程、组织特征与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30):14-19.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产教融合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的生态化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