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探究

2024-05-08 14:55梁亚楠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高职院校改革

梁亚楠

[摘 要]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三教”(教师、教材、教法)质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文章从教法改革出发,首先介绍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背景和差异化教学的内涵,然后阐述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接着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差异化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6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218-03

1     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背景

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1]。因此,探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成为一大课题。本文从教法改革入手,提出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须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

2     差异化教学的内涵

差异化教学是指在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情感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为有特别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关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差异化教学遵循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发展要求[3]。

3     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在经过一次高考分流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知识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又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不尽相同,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匹配不同学生需要的差异化教学模式。

4     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现状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是有必要的。但实际情况是,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具体情况如下。

4.1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的差异了解不够,缺乏开展差异化教学的基础

高职院校教师没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差异情况,因而在课堂中开展差异化教学感到无从下手。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专业课教师在授课前缺乏与学生直接的交流,通常是授课过程中开始与学生沟通,逐步了解班级学生,而课堂教学结束后又与大多数学生失去联系。这一点不同于中小学,中小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授课教师会与学生保持长期的沟通状态,因而教师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职院校中,沟通与交流的欠缺,使得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上,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也就无从开展差异化教学。

4.2   高職院校教师缺乏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方面存在差异而试图开展差异化教学时,一般缺乏可借鉴的系统、有效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导致教师通常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差异化教学,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例如,理论课教师会在提问时根据题目难度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实训课教师会在课堂中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超前完成实训任务,发挥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简单的分层教学。但对于中等水平和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来说,教师普遍缺乏有效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尤其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教师只能通过不断督促、提醒,尽量帮助其不掉队,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4.3   差异化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真正与差异化教学策略相匹配的教材和资源并不丰富。单一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教师差异化教学的需求,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这种单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多,但是不能完全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的开发与设计仍然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使用对象,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第二,教学资源形式不够丰富,主要是纸质教材。但目前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文本学习,视频、动画、实训平台等多种形式的资源是有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教师的差异化教学。

第三,题库资源没有按照难度进行分类,教师在布置差异化的任务和作业时,需要耗费精力挑选不同复杂程度的题目,增大了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的难度。

5     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5.1   教师要在课前开展充分的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差异化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做足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教学。

第一,专任教师要与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沟通。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沟通,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情况。

第二,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利用云班课、雨课堂、职教云等教学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内容和课前测试,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线上完成预习与测试,教师则利用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掌握不同学生每次课前的不同学习准备状态,为正式授课做好准备。

第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技能实操过程,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在课后,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日常交流谈话,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教师在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请学生针对课程教学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师生可随时随地使用微信等平台进行沟通交流。

5.2   教师要积极学习并探索有效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将合适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良,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差异化分组策略的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差异化的作业设计等方面探索差异化教学策略。

第一,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能力和风格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匹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时,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差异化教学目标须以完成课程标准任务为前提,要遵从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不能为了开展差异化教学而降低教学要求,不能对学生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打折。

(2)合理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并不意味着给低于平均水平学生的任务简单、枯燥、无趣,给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任务富有挑战性,而是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复杂程度和挑战性的任务,要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种挑战,以此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實施差异化分组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差异化教学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准备状态等开展有效的教学分组,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1)基于学生学习风格进行弹性分组。所谓弹性分组,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分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整分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科与课程特色,以及前期对不同学生学习风格的准确把握,将学生分组。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从听讲中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则必须经过动手实操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则擅长表达沟通,通过讲述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的学生喜欢独自学习,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交流问答形式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任务,鼓励学生自觉自愿为小组作出贡献。

(2)基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开展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前期学习的不同准备状态,将学生分为高于平均水平、符合平均水平、低于平均水平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一层细分成几个小层[4]。分层后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经过小组学习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再次进行分层。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不同层次的小组任务,各个小组在线上教学平台阅读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完成后在线提交。教师可在线随时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直接与学生小组进行探讨交流,针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而对没有完全正确完成任务的小组,在讲解沟通后,则发布同样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继续巩固本层次的知识技能。

第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差异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和考核应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应将“一刀切”式的终结性考核作为基准,而要具有发展性、多维度的评价和考核理念,将评价和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5]。在进行评价时,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技能掌握、表达阐述、团队合作等的能力开展多元化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对学生在小组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出色完成本职任务的学生予以肯定。此外,教师根据分层情况,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展开评价,无论哪个层级的学生,当他出色解决了对应层级的问题时,都应通过加平时分等形式予以认可,并鼓励其向更高层级的问题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形成学习的正反馈,从而有兴趣投入下一轮的学习。

第四,设计差异化的作业。教师应设计并给学生布置差异化作业,有效巩固课堂所学。首先,差异化作业要包括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不能因为差异化教学而设计出低于教学目标的作业。其次,设计的差异化作业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能够高效地巩固课堂所学,能够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再次,基于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别的作业:①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可以设计口头汇报、读写算、录制视频、调查分析等不同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②基于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目标和标准不变的前提下,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如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的作业要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夯实其基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作业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避免重复枯燥的任务;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要在夯实其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拓展内容。总之,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的作业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最后,在教师监督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作业任务,并得到应有的分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对应难度的作业,但教师应当做好监督,避免优秀学生为了偷懒而选择难度较低的任务。

5.3   开发建设差异化教学资源

第一,开发适合开展差异化教学的教材。在教材的设计上,以教学标准为基础进行分层,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材知识点、例题与练习题分层设计,针对同一类技能知识点,设计出不同复杂程度和抽象程度的任务,帮助学生层层推进,同时也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

第二,开发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文本资料、视频、动画、交互式课件、实训平台等,支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推送不同类别的学习资源,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整理题库资源,按照题目难度分类,节省教师布置差异化任务和作业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设计差异化作业。

6     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教学,是“三教”改革中教法改革的落地表现。教师通过有效分析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开发适用于差异化教学的教学资源,探索匹配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2]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徐会军.对高职生实施差异化教育教学的模式[J].职教论坛,2012(2):52-54.

[4]杨璐.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中科.职业教育中适于差异教学的在线课程资源设计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107-108.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