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4-05-08 22:48姜郸杨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互联网+互联网

姜郸 杨超

[摘 要]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进而对政府机关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等产生一定影响的政治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平台和渠道,政治参与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也进一步推动着政治协商的发展。但是,农民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基于“互联网+”视域,分析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总结农民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推进。

[关键词]“互联网+”;农民;政治参与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56

[中图分类号]D6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174-03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以移动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着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转型和变革。数字乡村是指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1]。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社会中的普遍运用,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农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和主张,从而影响政府的行为,这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要求,也进一步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随着数字下乡的推进,数字技术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农村网民的数量也在增多[2]。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10.67亿人,同比增加3.4%,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5.6%,其中农村网民规模高达3.0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9%[3]。由此可见,农村网民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互联网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与政府协商、表达自身意见的渠道和平台,并且能够降低沟通成本,进而促进农民民主参与,同时加强农民对政府的监督。基于此,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更高效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但是,“互聯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民意表达反馈机制不健全;网络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话语权分量不一;信息真实性不足;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2     “互联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2.1   普遍性

当前,互联网不断深入农村地区,使得接触到网络的农民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0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28.9%。农民不需要考虑职业、年龄、学历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政治意愿和观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

2.2   便利性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设备,随时随地登录各种网站,获取所需信息,并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农民政治参与的便捷性大大增强。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微信、互联网等替代线下投票,这不仅能解决农民因时空限制而不能参与表决的难题,还能减少参与者来回的交通费,缩短民主选举的流程,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2.3   及时性

以前人们仅仅能接收政治信息,而不能及时、完整地获得信息。但是,政治信息是有时效性的,有了互联网,人们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政治消息,从而了解到与之有关的事件,农民也能够迅速地作出反应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能大大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及时性。可以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基层,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民的政治参与。

3     “互联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3.1   政治参与非制度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民迅速增多。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公民有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但是,农民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时,受到体制不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和渠道不健全、农村组织行政化、乡村政治文化环境和农村宗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民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无序非理性参与等情况常有发生[4]。

政治参与非制度化问题的出现,是因为部分农民没有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没有遵循国家规定的制度、程序和法律途径来表达他们的诉求,也没有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好恶、个人情感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并采取了盲目的行动。一系列不合理的政治参与行为,对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

3.2   民意表达反馈机制不健全

民意表达反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不仅在农村地区存在,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受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该问题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农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就是希望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诉求来影响政府决策,改变以往仅仅由政府进行决策的状况,由原来的自上而下制定政策转变为上下互动模式,积极汲取民意,制定出更加能够表达民意民情的合理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关于网上民意表达的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农民提出的意见想法,未能及时处理,重视力度不够。对于一些可公开的重要信息,部分政府部门未能向民众开放,导致农民信息封闭化,而一些用处不大的信息,却善于公之于众。政府对于农民网上政治参与的回应度不够,表达机制与反馈机制不健全,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及时得到采纳与反馈,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及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3.3   网络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话语权分量不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许多农民也拥有了手机和计算机。对于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农民接受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借助互联网进行表达。但是,因经济基础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的程度和机会是不一样的,部分农民因为受教育程度低,在政治参与中会遇到更多阻碍,不具备相应的网络技能,只知道通过网络观看短视频、购物等,并不知道如何通过互联网来参与政治活动。农民之间存在着信息差,部分农民难以取得政治参与的机会,难以表达意见,这部分农民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重视和满足。而经济基础较好和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则更容易取得政治参与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更容易受到关注。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等和话语权的不均衡,导致部分农民的意见和诉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部分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减退,网络民主参与受到阻碍,不利于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也不利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3.4   信息真实性不足

在网络虚拟社会中,政府与普通公民都十分关注信息的真伪。互联网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即时性和跨越性等特征,使民众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对于农民来说,想要获得信息,需要自己去尋找,而这些资料真假难辨,往往会让他们落入一些“陷阱”之中。有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散播虚假信息,甚者鼓动民众做出极端的事情。同时,网上充斥着各种不实信息,也给政府部门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政府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过程中,也有可能遇到不实的信息,如被扭曲的公民意见。这些不真实的信息可能造成决策者判断错误。另外,不同媒体之间存在着信息差,能否及时公布信息也会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

3.5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可能会加重基层群众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新兴媒介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给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农民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存在着非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特别是在应对新媒体的突发舆情危机时,没有很好地发挥法律的威力,没有规制一些不合理的新媒体行为,甚至存在着执法盲区,导致一些不良政治言论对政治话语秩序产生巨大的冲击,进而威胁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导致政治舆论的引导更加困难。

4     “互联网+”视域下农民政治参与的建议

4.1   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参与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政治参与的民主化。政府在决策时,要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政治参与,加强农民的网络道德建设,从源头上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农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使农民的意愿能够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传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5]。此外,政府还要提升农民的政治责任意识和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培育基层群众理性政治参与的能力,使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不断走向制度化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从而加快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4.2   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

农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能够极大地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因此,政府要重视农民参与政治的效用。对于可公开的信息,要进行及时公布,建立信息发布机制,让农民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对于农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信息,应该建立相应的部门对农民所表达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再反馈。在对农民进行意见反馈或者回复时,要尊重农民,以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能理解的话语进行回答。政府还可以通过定期开通绿色通道的方式,集中有针对性地解答农民关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政治性和政府的公信力[6]。

4.3   构建均衡的网络话语平台

农民话语权得到重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网络上拥有许多媒体平台,但很多时候一些大众媒体报道的都是一些娱乐性的新闻。大众媒体平台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意见不够重视,报道较少,很难关注到这部分群众的意见。但是,基层群众的呼声往往是最需要受到关注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积极构建均衡的话语权平台至关重要。构建均衡的话语权平台能使农民群体有一个帮助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利益诉求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使各项决策更加贴近民意。

4.4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网络舆情危机、网络暴力、非理性的政治参与等。为此,国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农民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针对各种网络平台,要严守把关,充分保障农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同时,要对农民不合理的政治言论、制造社会恐慌的行为等,展开法律情节的认定,并以当前群众政治参与的现象和问题为依据,加强补充性立法和前瞻性立法,从而有效减少群众非理性政治参与的行为。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地进行言论表达和献言献策,以维护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5     结束语

基层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群众的广泛政治参与。作为国家调整社会的一种有效工具,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民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也在推动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只有保障农民积极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才能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及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基层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从而推进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庄林,欧阳金琼.国内外数字乡村研究现状对比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23(3):10-18.

[2]黄敏璇.互联网技术如何影响农民政治参与:基于O-S-R-O-R模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5):106-1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3-02)[2023-06-22].https://cnnic.cn/n4/2023/0302/c199-10755.htm.

[4]边晓慧,苏振华.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SEM的政治价值观中介效应检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46-156.

[5]张望.互联网视域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困境与纾解[J].党政干部学刊,2021(9):75-80.

[6]王炫文.互联网使用对个体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CGSS2010的1354个大样本分析[J].法制与社会,2020(20):123-125.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互联网+互联网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性别社会化与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