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实践初探

2024-05-08 19:42党纯陈厚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序列化身心活动课

党纯 陈厚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整合性和连续性原则。初中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个性将在这一时期走向定型。初中三年,学生身心状态及认知水平的发展遵循特定的顺序,而不同时期,其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抓手的初中活动课,参与解决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活动课应当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活动主题、内容、形式都应有针对性的设置,同时初中三年的活动课本身应当是紧密衔接的。

此外,近些年来,整体课程作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思潮在教育界兴起。它以“整体的人”作为理论的参照点和内在框架,将学生所涉及的全部时空与全部经验整合在一起,依托学生的个体生命经验确定活动课开展的主题和序列。可以说,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初中活动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活动课的开展仍然存在着割裂与重复等不符合当代教学要求及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活动阶段层次分化不明确,初中生活各阶段活动课主题的选取基本一致,同一活动的开展方式及实施程度没有实质上的区分;第二,不同时期的活动课单调重复,反复开展同样的活动课;第三,三年中,活动课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各活动课往往各自为政,不能实现活动主题的细化、生成与落实见效,并且新旧活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以整体教育理论为线索,统筹规划,构建贯穿初中三年、整合学生整体生活体验的序列化的活动课。

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探究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构建起序列化的青春成长活动课课程体系,通过青春成长活动课的开展,提升、促进学生生理、心理、价值观等层面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在横向上要确定初中三年青春成长活动课最具必要性的活动主题;纵向上要探究初中青春成长活动课开展的合理序列。在以上基础上,要构建青春成长活动课实效评价体系,以科学有效的实效评价,指导青春成长活动课不断优化更新,从而开发课程资源,并最终形成在整体思维指导下的序列化初中青春成长课实施案例。

一、横向:探究初中三年青春成长活动课最具必要性的活动主题

在初中三年这一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存在这样一些活动主题,它们是学生青春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它们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它们处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性、节点性位置。为筛选出这样的必要主题,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筛子过滤,确定主题:一是深入研究学生,二是研究当代社会生活,三是研究教学理论原则,使活动主题符合循序渐进、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在上页的青春成长活动课主题示例表中,从自身、人际、学习三个角度,由里及外地提出了青春成长关键节点中最具必要性的主题示例。应当说明,青春成长活动课最大的特点是贴合时代,贴合学生的身心实际,活动课的主题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演变不断更新迭代,以满足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的要求。

二、纵向:初中活动课开展的合理序列

初中三年是初中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这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段,但在此间段内的特定时期,学生的成长又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这取决于学生身心状态和认知水平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特征。因此,承担着重要德育功能和人格教育功能的活动课,就必须适应学生成长的顺序性与阶段性特征,在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上,应当具有相当程度的针对性,并且呈现出十分明显的随时间推移而发展进步的序列性。未能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随意设置主题与形式的活动课,必然难以得到学生的真正认可,也难以实现活动课的教育目的。构建青春成长活动课开展的序列主要由以下两个锚点固定。

1.关注初中学生身心状态及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构建青春成长活动课开展序列最根本的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对青春成长活动课主题深度的选择。我们的青春成长活动课必须综合学生三年的发展,统筹三年,在活动课主题深度上探索出一条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路径,确保同一类主题在三年之中不断深入并且各有侧重。如上表中,自我认知板块的主题,就出现了从认识自己到控制自己最后发展自己的演变。

2.不同主题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生最先参与的活动主题必将对其他主题活动的参与度产生影响,主题之间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相互影响。因此,要想统筹三年设置青春成长活动课主题,就不得不考虑不同主题之间相互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青春成长活动课的最佳效果。如上表中,七年级设置了认识自己、认识朋友、认识学习三个平行的板块。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结交朋友,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的主题设计就考虑到了主题间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青春成长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活动间的相互勾联。

综上所述,我们最终要实现的青春成长活动课序列,是一个纵向上依托学生发展水平,横向上参考主题间相互影响,双方共同锚固,以最大程度实现青春成长活动课课程目的的科学序列。

三、评价:青春成长活动课实效评价体系

要科学评估青春成长活动课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芜存菁,实现青春成长活动课的迭代优化,就必须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活动课评价体系。一方面,借助一些现有的心理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呈现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但是学生的青春成长是系统的、整体的,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出相当明显的主观性,条分缕析的数据呈现往往会陷入削足适履的误区。另一方面,主观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极大地依赖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一时一地的主观状态的影响。因此,对于青春成长活动课实效的评价,应当综合运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最大限度地测量学生在活动课前后身心发展的区别。

1.聚焦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评估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活动主题感不感兴趣,有没有自己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到了活动之中,活动开始时、进行中与结束后,学生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有没有产生变化,都是考量青春成长活动课实效的重要评测依据。因此,应当将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并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在活动课过程中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及参与水平作为活动课评估最为主要的指标。

2.全程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感受

学生个人对于活动课的感受最能反应活动课对其影响情况,而活动课之中发生的事件,最能体现学生本人的成长。因此,我们应当关注青春成长活动课之中发生的重点事件,以及学生对这些事件的描述和评论。收集、整理、保存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活动后具有典型意义、个性特色的重要事实性材料,借助学生对关键性事件和标志性成果的写实性描述,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在青春成长活动课后的成长。

3.借助相关心理评价量表研究青春成长活动课的实效

心理学作为一门方兴未艾的科学,在对学生心理状态及身心发展水平的测评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并且形成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测评量表,这些测评量表为测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应用这些评价量表将系统化、直观化地展现学生在青春成长活动课前后的发展变化。

总之,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要求我们关注初中学生青春期关键节点,关心学生青春成长过程中正在发生着的故事;贴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统筹三年构建青春成长活动课开展的序列;主客观相结合构建青春成长活动课实效评价指標,系统科学地让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成为初中学生成长的契机。

注:本文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2021年度福田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整体思维视域下序列化青春成长活动课研究”(课题编号FTJYZX202110)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序列化身心活动课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给身心降个温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