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孤独症:科学认知早期干预

2024-05-08 06:55康复科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谱系皮皮障碍

康复科

门诊案例:

2岁的皮皮几乎不张口说话,即使对最亲密的妈妈,也很少交流。皮皮不仅语言上缺乏互动,眼神也是如此。他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对所有人都不理不睬。爸爸妈妈带皮皮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评估和临床诊断,明确为孤独症。

医生与皮皮的爸爸妈妈进行了深入沟通,引导他们调整心态,对孩子进行积极干预。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皮皮有了很大进步,能进行基本的日常对话,在幼儿园能和同伴玩简单的互动游戏。

每年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全称为“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设立“世界孤独症日”的目的是呼吁全世界提高对孤独症的认识,更加关注孤独症患者。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自闭症,并非罕见疾病。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疾病。全球儿童孤独症患病率达1%-2%,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

为什么会得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研究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与遗传或基因异常有关,有关孤独症的病因目前仍在研究中。家庭教养方式只会影响症状的轻重,不会直接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有哪些

就日常行为而言,孤独症的孩子一般有以下特征:很少与人进行眼神对视,叫名字不回应,不爱搭理人,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互动,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上尤其敏感,喜欢重复玩同一种玩具或游戏,性格固执。

孤独症一般在出生后不久或婴儿早期就有症状,但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孤独症孩子1岁半之前的发展是正常的,1岁半到3岁之间出现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退化,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发现。

家长如何应对孤独症

如果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家长应尽早带孩子进行专业的行为干预。专业人员应根据孩子年龄、发育水平等情況,选择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早期干预方法,以改善社会交往、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为核心内容,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与自然情境下养育为基本框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提高生存技能和交往能力。

此外,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人的参与和支持是孤独症儿童干预和康复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家庭干预主要原则包括:

对孤独症儿童行为的理解、接纳、包容、尊重和关爱;

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通过养育过程中的陪伴互动、生活照护和游戏玩耍,以快乐、适度和巧妙的方式,进行家庭干预;

关注儿童的成长表现,发现儿童的特殊兴趣和个人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转化;

同时,父母应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及时寻求相应的帮助。

孤独症能否治愈

孤独症与生俱来并终生存在,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孤独症的治疗并非以“治愈”为标准,而是以能够增加社会适应性行为为目标。目前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儿童的症状和预后,提高孤独症儿童自理、认知、语言、社交、情绪行为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融入社会。因此,对儿童孤独症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社会支持很重要

当社会对孤独症的态度能够从关注孤独症个体的劣势与问题,转变为对差异的接受和对与孤独症相关优势的认可上;当越来越多的孤独症社会群体被组建和发展,孤独症患者才能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对于孤独症儿童,积极的干预和支持必不可少,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减少对孤独症群体的异样眼光,让每个孤独症患者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这种温柔,不来自于同情和怜悯,而是来自于求同存异的真诚接纳。

猜你喜欢
谱系皮皮障碍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跨越障碍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