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与优化措施探究

2024-05-08 16:07王海萍赵耀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

王海萍 赵耀东

[摘 要]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经济管理理念为支撑,以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为基础,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满足企业长期、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受到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立足實际、聚焦问题,持续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能。文章简要论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点,重点分析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绩效管理、扎实推进管理信息化五大方面阐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32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0194(2024)06-0100-03

0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现代企业经营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现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竞争优势的判断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经济效益最大化。虽然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推行已久,但因经济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缺乏制度保障、人才队伍不健全、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导致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收效甚微,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布局、经营决策,而且会浪费企业资源,降低企业整体的管理效能。因此,如何从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出发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方法与制度体系,逐步提升经济管理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点

1.1   决策性

决策性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更加注重外部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同类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重视对计划的制订和长远目标的确定。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决策性体现为根据内外部环境、企业竞争优劣势、行业发展情况等制定经济目标,找准企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做好企业经济管理战略规划,从经济管理视角出发识别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面临的风险,高度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保证战略规划得到落实,以此提升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现代企业稳定健康发展[1]。

1.2   相关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宗旨在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企业资源类型多样,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每一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充分开发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各项资源之间具有极强的内在联系性,使得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相关性的特点,需要实现信息流、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的高度整合,以企业经济管理发展战略为导向,促进企业资源由高消耗、低效益的领域流向低消耗、高效益的领域,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重新塑造企业业务流程,扎实推进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相融合,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化的经营收益。

1.3   灵活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仅具有决策性、相关性的特点,而且体现出灵活性的特征。由于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业务布局、经营方向不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部分企业以技术驱动长远发展,注重建立与开发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经济管理过程中高度重视对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投入;一部分企业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借助信息技术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企业与内外部组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互动的价值网络,以此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经营成本。经济管理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而灵活采取相应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技术方法。

2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组织机构不完善

组织机构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运作的重要基础。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大部分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粗放,缺乏精细严密的内控制度,倾向于沿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模式。在该模式下,各个系统、各个部门职能重叠、相互冲突,在经济管理上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管理责任的清晰划分,也会影响经济管理计划的执行。与此同时,一部分企业在资源分配上理念滞后、模式僵化,依然坚持保生产、保产量,忽视成本管控、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2]。

2.2   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保障。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一是制度呆板,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存在形式化问题严重的现象。一部分制度约束员工的创造力,另一部分制度则“有名无实”,难以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二是缺乏监管,难以及时发现经济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作出调整,进而导致企业经济管理效能偏低。

2.3   缺乏经济管理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丰富,并且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处在愈发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内则需要通过优化经济管理释放企业发展动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再加上企业培训工作不到位,导致人才专业化成长速度缓慢,难以适应企业经济管理的新要求、新变化。

2.4   绩效管理机制不规范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绩效管理有着约束、监督、激励等作用,规范的绩效管理机制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当前,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绩效管理机制不规范的问题,未能从企业战略规划的视角出发明确绩效目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并且与企业核心工作脱节,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缺乏反馈与沟通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有失公平性、公开性,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偏低,无法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功能[3]。

2.5   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当前,部分现代企业尚未搭建信息化经济管理平台,如企業资源管理(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ERM)、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管理系统等。因缺乏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企业经济管理透明度偏低、管理环节分散、管理流程冗余,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传递,不仅会增加企业经济管理成本,而且会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3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优化组织机构,夯实经济管理基础

优化组织机构是解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先决条件。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应当以精细化理念为引领,致力于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剔除传统组织机构中冗余的管理层级,精简经济管理流程与环节,保证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高效、准确运作。与此同时,建议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提高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保证经济管理的权威性,明晰经济管理部门的责任,即制定企业经济管理战略规划,从经济视角出发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协调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部门共同实现经济管理目标。这样可以避免经济管理职能重叠,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更有助于经济管理目标的层层落实。除此之外,要更新资源分配理念,通过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定义清晰的企业发展愿景与方向,这样可以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领域。在此基础上,要科学评估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以及各个项目所需的资源,明确所需资源的类型、数量与时序,以此为依据制订详细的企业级、部门级、岗位级预算计划,以此保证各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4]。

3.2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经济管理保障

优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一是要从经济管理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制度体系,去除制约员工创造力发挥、经济管理系统灵活运作的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需要、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原有制度体系进行及时更新,保证经济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二是要建立监管制度,在制度体系更新后,要严格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从中发现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通过监督制度执行过程约束员工的行为。经济管理监督机制要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各项管理活动、经营活动、生产活动的执行流程、职责权限、执行效果等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企业投融资、固定资产管理等关键的经济活动中要加强内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作用,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与严格的控制,以此堵塞经济管理漏洞,保障经济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

3.3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需要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经济管理人员既需要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流程、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企业竞争优劣势,具备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又需要体现出经济管理的相关性特点,认识到经济管理与业务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向,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为了打造高素质、本领强的经济管理队伍,企业要适度提高人员招聘标准,综合考虑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把好选人用人关,为企业经济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应当以人力资源的培养作为优化经济管理的着力点,结合企业经济管理的现实需求、经济管理岗位的工作技能标准等开展培训活动。注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识别企业经济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与防范,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此外,重视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鼓励其在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技术手段以提升经济管理效能[5]。

3.4   规范绩效管理,激发员工工作动力

绩效管理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为了优化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建议从规范绩效管理的角度入手,首先,要根据企业经济管理战略规划确定绩效目标,将创造利润、价值增值、资源合理配置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目标,以此为指导重塑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保证绩效考核指标与员工工作实际相结合,具体、可量化,并且与企业整体的经济目标相一致。其次,建立绩效反馈与沟通机制,可以设定每季度、半年度与年度的绩效评估会议,帮助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与发展目标,保证员工能够了解绩效考核的标准与方法。在向员工提供反馈的同时,要给予员工充足的表达机会,听取员工对经济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机制的想法,积极采纳员工的合理建议,了解员工在绩效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员工的反馈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流程,在双向沟通中保证绩效目标落到实处。最后,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末位淘汰方式倒逼员工执行经济管理制度,落实经济目标。

3.5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

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鉴于此,企业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化经济管理平台,将财务、业务、资产等各个管理系统连入统一的管理平台,尤其是要重视财务共享中心、ERP系统的建立,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扎实推进业财融合,将财务管理职能下沉到业务活动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预算控制、风险管控、成本控制等作用,通过业财融合来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有效降低业务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强经济数据管理。企业经济数据产生于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具有大数据的特征。数据采集阶段要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要重视对物料采购、生产计划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在数据分析阶段要把握好高价值数据,根据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数据分析,透过表面的数据发现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并提供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

4     结束语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具有决策性、相关性与灵活性的特点,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当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若想发挥经济管理的功能,便需要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组织机构,为经济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要结合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趋势等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企业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打造经济管理队伍,通过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发经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效能的稳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玲.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与优化措施分析[J].商情,2022(36):80-82.

[2]张婷婷.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内容及方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211-213.

[3]张朝娜.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与创新探析[J].知识经济,2022(16):84-86.

[4]周洵如.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品牌研究,2022(31):203-206.

[5]潘新明.“互联网+”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18):60-63.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