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域理论视角谈高考英语邮件写作的语言得体性

2024-05-08 13:30谢怡
广东教育·高中 2024年4期
关键词:语域应用文邮件

谢怡

在高中阶段的日常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英语总复习阶段,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一般多聚焦于写作中的内容和语言两个维度。内容方面着重学生对写作主题和话题的把握,旨在增强所写内容的丰富性及其与文章主题或题干内容要求的契合度,语言方面则是主要关注学生对人称、时态、用词和句式的使用,旨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英语应用文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对以上两方面的重点关注无可厚非,因为优质的内容输出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往往是考场写作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单从语言表达来说,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遣词造句是否准确,有无语法错误等。但是,从近几年的新高考英语试题的应用文写作试题来看,尤其是近两年新高考Ⅰ卷和新课标Ⅰ卷(以下简称新Ⅰ卷)的邮件写作来看,按照试题所给的情境,学生除了需要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合乎题目要求的内容,还需要在语言的得体性方面有所考虑,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内容和语言都符合试题情境的佳作。

本文从语域理论出发,探讨新高考英语邮件写作中需要关注的语言得体性问题,提出高考英语书信或邮件写作的复习备考当中可以渗透一定的语域知识,以增强学生在高考英语邮件写作中的语言得体性。

一、真题回顾:近三年新高考英语应用文考题

不难看出,在新高考的英语试题当中,邮件写作仍是一个重点考查方向,而且题目设置呈现了真实灵活的写作任务情境,反映出“无情境,不成题”的高考试题特点。近两年邮件写作的试题情境都是学生跟外教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且交际双方是师生关系这一设定也要求考生在使用邮件与老师进行沟通时需要保持礼貌谦和的态度,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和正式的措辞进行礼貌表达,由此保证语言的得体性。比如,2022年的应用文写作要求考生以李华的身份邀请外教参加节目访谈,自然要

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而非命令式通知的形式,这样才符合邀请信的特点以及写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身份特征。那么2023年的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向老师提建议,则更是需要在选择语言表达时注意语气和措辞方面的问题。

二、理论阐述:语域理论和高中英语新课标

享誉国际的语言学大师韩礼徳在其著名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将语域分为与特定情境相关的三个变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简单来说,语场(field)包括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发生的事件、正在发生的社交行为的性质和参与者参加了何种社交行为;语旨(tenor)涉及特定情境中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语式(mode)则是语言中交际中起到的作用,包括交际中的媒介或渠道(如口语、书面语等)和修辞方式。

高考英语邮件写作提供的试题情境真实灵活,而且邮件写作中明显涉及了写作者即发件人和目标读者即收件人两种身份及这两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试题情境中包含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将有助于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把握写作者和目标读者之间的人物关系,选择合适的语气和措辞方式,增强写作语言准确性和得體性。

另外,《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的阐释中也提出“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目的”;而且,关于语言得体性,新课标也提出,“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会因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交际参与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邮件类写作试题往往包含交际双方角色设定,需要考生把握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恰恰体现了对考生语言能力的深入考查。

因此,在应用文的写作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基础的语域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有效把握隐藏在写作任务中的语言得体性要求,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案例分析:2023年新课标Ⅰ卷应用文写作

3.1  写作试题分析

2023年新Ⅰ卷的应用文写作试题如下:

从题干要求可以看出,此次写作属于英文邮件写作,具体邮件类型大致可以归类为建议信。该写作任务设定的情境是师生交流,要求中国学生李华给外教写邮件,就课后练习口语的方式说明问题和提出建议。由此看来,考生在写作中不仅要使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合理地表达相关内容,还要注意沟通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否符合师生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得体性要求。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出版的《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 英语)对这一题目的试题分析中也提出,“考生完成要点表达的同时,还应意识到题目设定的交际对象是外教,应以正式的措辞为宜,在说明问题和提出建议的时候还需要注意采用委婉恰当的语气进行礼貌表达。”因此,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时在语言表达方面不仅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与口语练习安排这一话题相关的内容,还得注意明确交际对象的身份角色和关系——作为学生的李华,应当使用恰当的语气和礼貌用语跟外教沟通,礼貌得体地提出诉求,才能有效达成题目要求的交际目的——这样才能完成好写作任务。

试题情境的语域变量分析如下:

3.2  写作例句分析

高考之后,各类网络平台上流传了一些参考范文,但这些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一些文章基本没有考虑语言得体性。在实际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在陈述问题和给外教提建议时使用的语言也出现语气和措辞不当的问题。结合语域理论,笔者对网络流传的版本和学生写作实例中不够得体的一些表达进行了修改,具体分析如下(版本A为修改前,版本B为修改后):

【例1】开头陈述来信目的

A: I think its not a good idea to randomly pair up students for the spoken English training after class.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B: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views concerning your plan to randomly pair up students for the spoken English training after class.

在开头陈述来信目的时,如果一上来就太直截了当地表达对分组安排的不满,会很容易引起收信人的反感,也不符合学生跟比自己年长的老师沟通的交际原则。因此,改成express my views concerning…,或是I want to share my thoughts on/discuss with you about…将会更委婉一些,这样也能够为后文详述问题和提出建议做铺垫,更容易让收信人继续读下去和倾听写信人的想法。

【例2】要点1:说明问题

A: To begin with, randomly pairing up students will lead to unbalanced language abilities within the groups. This will hinder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as the more advanced one can dominate the conversation, leaving little room for other students to improve. Besides, students may feel uncomfortable or less motivated if paired with someone who they dont get along with or have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with.

B: While random grouping is a common way to practise oral speaking, I think it might not be the most effective one in our class. I am afraid that randomly pairing up students may lead to unbalanced language abilities within the groups. This may hinder the progress of students as the more advanced one may dominate the conversation, thus leaving little room for the other students to improve. Besides, students may feel uncomfortable or less motivated if paired with someone who they dont get along with or have difficulty communicating with.

對比修改前后的两个版本,可以发现修改后的版本在语气和措辞方面更委婉有礼。首先使用while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说明原定的口语练习方式是有道理的,再把话锋转到自己的想法,细细陈述原定的口语练习安排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使用“it might not be the most effective one”, “I am afraid that” 和“may”这样有试探性的语言而非绝对的语言,更能让邮件的目标读者接受。

【例3】要点2:提出建议

A: My suggestion is to group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or allow us to choose our own partners. This way, everyone can feel more comfortable practising and improving spoken English together.

B: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might be more suitable if you could group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or allow us to choose our own partners. This way, everyone may feel more comfortable practising and improving spoken English together.

相较之下,修改后的版本在提出建议的时候语气更为委婉。实际上,练习口语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学生的李华提出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对方还是已经有自己安排的师长,因此在给新的建议并希望对方改变行事方式时更需要注意语言得体。另外,在这次写作任务设定的情境中,其他委婉恰当地给外教提建议的方式还有:

(1) I would like to suggest/propose...

(2) What/How about…?

(3) It might be better if we can…

(4) I hope you could consider…

【例4】结尾表达期望

A: I hope my suggestions are helpful to you.

B: I hope you will take my advice into consideration. Thank you!

如果单纯地从写一封建议信的角度出发,不考虑这封邮件的写作情境是学生给老师提问题和建议的话,那么采用类似版本A这样的建议信常用表达结尾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针对这一试题设定的情境来说,欠缺对交际对象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可能无法确保交际得体有效。相比之下,修改后的版本是说“希望您能考虑我的建议”,这样的表达体现了对交际场合和交际双方身份及其关系的考量,保证了语言的得体性。另外,这篇文章结尾甚至还可以加一句,“With your patient guidance and our joint efforts, I believe we will make more progress in English speaking.”。此句可以表明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并表明大家跟老师是站在统一立场的,希望在共同努力之下取得口语练习的进步。

以上提到的4个例子看上去可能都是写作时语言表达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是一篇文章的等次是否属于上层,或者说是否能够臻于完美,就往往在这些细节之处。

新高考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试题情境愈加真实而又灵活,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地方就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增加对语言得体性的关注。这首先需要教师加强专业修养,具备相关语言学知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指引帮助学生了解甚至掌握一些基础的语言学知识,比如,可以引导他们在审题时关注邮件写作任务所呈现出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并在写作中根据这三个变量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要点,从而增强语言得体性。另外,在学习范文时也要具备一双“慧眼”,学会分辨优劣,对其中语气和措辞的不妥之处加以恰当修改,向优秀的范文学习,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为高考做好全面的准备。

总而言之,从近年新高考的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邮件写作试题来看,要在考场上写好一篇好文,“非一时之功”,需要在复习备考时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想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细节之处见真章”,需要在审题时细细揣摩、写作时丝丝入扣方能“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 吴昊雷

猜你喜欢
语域应用文邮件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来自朋友的邮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