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野下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

2024-05-07 10:56邢贝贝
名家名作 2024年6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媒介

[摘要] 21世纪以后,随着媒体融合趋势的深入发展,信息科技对我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充满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的世界中,人文学者与文化行业从业者要主动对自身知识与能力进行配置,把握住“中国梦”迈向世界的契机,从传统文化中充分挖掘古典元素并加以创新改造,运用多种不同的跨媒介平台,打造高质量的、综合的传媒艺术作品,并主动探讨海外的经营模式,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关  键  词] 媒体融合;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融合视野

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是指其在当代新媒体环境中,借助不同的媒介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一种活动。它是现代科技在传统文学领域中的主要拓展,是基于新媒体技术、传播方式的創新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日渐成熟,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拓展文化交流的渠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

一、跨媒介传播的概念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媒体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网络媒体与社交网络、数字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等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不清晰,跨媒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已经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然而,对于跨媒介这一概念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媒体融合是它最核心的内容和特征。要想深入理解媒体融合及其所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就必须先理解跨媒介传播的具体含义。正如萨克斯所言:“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媒介都不可能单独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必须与其他媒介相互依存,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媒介。”我们不能否认,在不同的社会实践中所出现的不同媒体之间存在着互动与合作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互动与合作并不是以一种纯粹的“互利”为目的,而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的。

二、信息革命对古代文学传播途径的影响

根据以往的研究显示,我国除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之外,绝大多数的文学作品都没有被重新出版过,大多都只是被保存于各个国家的藏书阁中,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开展的文学作品展览也时常受展览场地和布局等条件的制约,通常仅有2%的收藏作品被展览在普通博物馆内,且无法进行长时间的展览,这也会阻碍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2]。但是,如果将动作捕捉与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让这些文物“活”过来,利用展厅背景中的分时影像交替,给参观者“推送”古代文学的声音与画面,则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情景。总的来说,新媒体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交互式媒介已经逐渐发展成一种各国间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一些学者认为,“虚拟的”语言就是“文学性”的语言,肩负着构筑“真实”世界的重任,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实现传统和现代的高效融合。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已经发展成为新媒介视野下的文化实践领域问题,它的研究需要放在信息化视角下文化生态与经济立场的位置上,用平静而又开阔的心态观察现代社会中古代文学经典的保存、发展与变化,并积极构建面向国际的、具有创造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体系[3]。

三、新媒体平台中古代文学的传播优势

(一)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古代文学推广

在新媒体平台上,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向读者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二是将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重新创作,并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在向读者展示古代文学作品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相关人员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4]。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将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重新创作并传播,则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目光和兴趣,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不仅能够让读者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信息,还能够使读者潜移默化中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利用新媒体平台向读者展示和推广古代文学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

传统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和理解的,在新媒体平台上对传统文学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真正含义。新媒体平台不仅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展示的空间,还为读者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内容,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二次创作对作品进行创新[5]。例如,在多媒体平台上,某些古代文学爱好者经常会将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融入视频创作中去,创作出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如某个用户在抖音上上传了自己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二次创作,视频中不仅对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还介绍了小说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观看者更加全面地理解了《红楼梦》这一部名著,还让观看者在充满兴趣的环境下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四、媒体融合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方式

文学的跨媒介传播主要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在不同媒介中进行多方向的跨领域传播,实现其在更大规模下的流通、交流和共享。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传途径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通过文学经典文本、古籍等载体进行传播;第二种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媒体进行传播;第三种是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等新型媒体进行传播;第四种是以新媒体为主要代表的数字阅读模式传播[6]。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还在丰富文学作品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将其自身与媒介进行整合,进而形成全新的文化形态,有着不容忽略的重大价值。

(一)文学经典文本的出版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被广泛传播,其中文字形式是最基础、最主要的载体。纵观古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以单篇的形式流传下来,其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由文人学者共同创作,后经过整理、校订等工作而形成的学术性著作。二是文人学者把自己所著与他人所著的诸家之书汇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学术作品。三是由官方主持编辑整理而成。这三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文本的完整体系,但由于古代文学经典文本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版本繁多,给其出版与传播带来了诸多难题与阻碍[7]。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因其独有的特殊性与学术性,其阅读、理解与接受都必须由专门的人员完成,且由于古代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因此其出版、传播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储备,且古代文学经典文本中存在着大量非文学性语言文字和符号,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就必须让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的人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文学经典文本的出版传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出版传播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引导或参与,是很难保证其质量和价值的[8]。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编辑和传播的规范与指导,以达到其跨媒介传播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将传统的出版媒介与现代媒体手段及新媒体技术进行融合,相互促进,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传播创造良好的途径与条件。

(二)现代传媒中的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现代媒介传播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介进行传播,另一种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然后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对其进行传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使这两种传播途径在古代文学的传播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加深了受众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程度,充实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式发生了改变,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就其传播途径而言,無论是哪种形式的传播,都离不开媒介技术的支持。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传统的报刊、广播已难以适应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而数字化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数字化技术在古代文学传播中的应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处理,可以将古代文学作品以数字格式进行保存,方便大众的后续欣赏。其次,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可以将其以文字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并以多媒体形式加以展示。最后,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可以将其以数字格式保存在数据库中。

(三)新兴媒介中的传播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以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给古代文学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环境下的跨媒介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局限,实现了对空间和时间的延伸与拓展,为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更便捷的途径,同时也为人们的阅读与鉴赏带来了更多样的选择。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因为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所以经常被称为“口袋里的图书馆”“便携式的电子图书馆”,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手机进行阅读、休闲、学习。在新媒体环境下,通过网络文学平台、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可以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当下热门的文学作品,并与网友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互动。此外,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评论也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些新兴媒介的出现使古代文学传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古代文学作品从纸质媒介到数字媒介再到新媒体平台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态的跨界融合,为更好地传播古代文学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影视媒介中的传播

大屏幕电影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四大经典作品中均有大量同名的影视作品,甚至还有搞笑的翻拍。但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大部分与此有关的电影,都是站在商业、娱乐的立场上进行制作的,对我国文化传统和艺术的真实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还会创作出一些俗不可耐的作品。然而近几年来,王竞执导的《大明劫》摒弃了以往戏说式的手法,将各类古物与文献都运用得淋漓尽致,注重真实、细致的历史细节,只有需要时才会使用CG技术,不去刻意追求唯美炫目却不符合史实的视觉效果,力求表达出明代末期那种沉闷的氛围,突出时代的感觉与末世之情。《唐皇游地府》是根据《西游记》九到十一回改编而成的,它采用了简约化、黑白画面化的方式,通过连环画和字幕等技巧,把中国的真实故事放入历史语境之中,既具有批判性又具有幽默色彩。

五、古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古代文学作品跨媒介传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在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传播规律,把握好媒介融合的尺度,新媒体平台虽然为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文学都适合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跨媒介传播。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文学作品只有在其内容、形式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必须注意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进行传播。

六、结束语

在当今传媒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全球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面临着重大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挑战。尽管媒体自身并不具备促成有益改变的能力,但是技术却能在某种意义上促进社会环境快速和大范围地改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跨媒介传播,其主要手段就是将分散在社会生活中的众多优秀的传统知识与道德故事整合起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分解与重构,最终按照“创意驱动”的原理,打造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减小其在世界范围内所遇到的阻碍,从而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最大利益和最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肖虹.新媒体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传承与发展的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7):157-159.

[2]庄葛.《嫌疑人×的献身》的跨媒介传播解码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3.

[3]张宁.信息化潮流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评《媒介融合与文化传承》[J].新闻爱好者,2022(10):116-117.

[4]张莉萍.中国古代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5(34):65-68.

[5]李焱.文学经典的跨媒介传播研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22.

[6]朱平.论媒体融合视野下古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0(5):62-67.

[7]赵宏丽.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数字影视媒介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

[8]周利荣.传播媒介发展与文学文体演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

邢贝贝(1990—),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文学作品媒介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