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AI竞赛,打工人先遭殃

2024-05-07 13:30贺一
看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裁员硅谷人工智能

贺一

美剧《硅谷》剧照

头戴色彩鲜艳的带有“Noogler”字样的帽子,笑得一脸灿烂的图片,曾一度是谷歌新员工更新LinkedIn头像的首选。

一直以来,谷歌都是“幸福工作”的代名词,有趣而与众不同的办公场所,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体验型社区。

但现在,与谷歌联系最紧密的hashtag(话题标签),是裁员。

2023年,谷歌裁减了1.2名员工,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6%。这还不够。刚进入2024年,这家公司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新一轮裁员,不到一个月,就有近2000人因此失业。

这只是2024年的一个开始。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已经向员工发出警告,预计今年还会有更多的裁员行动。

与此同时,微软、亚马逊、Meta等,也在今年继续开启疯狂裁员行动,有媒体甚至用“大逃亡”来形容硅谷打工人的处境。

科技公司对裁员理由含糊其词,但一个始终绕不开的巨大阴影,便是AI。这不光是岗位被AI取代这么简单。作为对AI浪潮最敏感的地方,硅谷的领导者们,自然早早开始布局未来AI主导下的劳动力结构。AI横扫千军,自然不可能放过编程领域,得益于其代码生成的潜力,科技公司对程序员的需求,未来将持续降低。

疫情以来赚得盆满钵满的硅谷大厂,眼看着ChatGPT和Sora起飞,似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比起每个季度招人做着不知道风口在哪的创新项目,集中力量向AI投入几十亿美元去博一个万亿级的未来,似乎更有吸引力。于是,短短一两年,疫情期间的劳动力扩张,就被快速纠正了,裁员,再裁员,从底层到中层,一再精简,一切只为AI让道。

对于那些未能领先OpenAI的巨头来说,这种决心和动力,就变得更强烈,而与之对应的,裁员似乎也更惨烈。

虚无主义蔓延

经历了2023年一整年的动荡不安,好不容易苟活下来的科技从业者,还是在新年初始就收到了被裁的通知。

有仍处于待业身份的谷歌前员工向看世界表示,收到裁员邮件的那一刻,反而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裁员“领头羊”的谷歌,在今年1月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行动,影响了公司内多个团队,这是继2023年1月宣布裁掉大约12000名员工后,谷歌又一轮大规模裁员的起点。

先是包括Pixel、Nest、Fitbit在内的硬件团队,以及核心工程和谷歌助理等团队受到波及,被裁总数超过1000人。不到一周后,谷歌发言人克里斯·帕帕斯向相关媒体证实,谷歌又削减了广告销售团队的工作岗位,大概有数百人被影响。此外,作为重组的一部分,谷歌在年初还解雇了100名YouTube员工。

事实上,裁员比人们想象中要突然且随机。工程师Diane Hirsh Theriault发文表示,自己带领的团队被裁了四分之三,大量员工是随机被裁的。

由于裁员是滚动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人陷入自危。Theriault说,如今虚无主义情绪正在蔓延,人们抱着“好吧,我会继续做这份工作,直到公司解雇我”的心态,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工人工会在社交平台发文批评了这次裁员行动:“我们的成员和团队每天都在努力为用户打造伟大的产品,公司不能在每个季度都赚数十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解雇我们。”

事实上,谷歌裁员,并非因为日子难过。去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上涨了55%。1月31日,Alphabet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谷歌当季创造了863亿美元总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润同比大涨50%,达到206.87亿美元。即便如此,谷歌领导者的裁员决心,还是没有动摇。

2022年5月19日,美国加州,谷歌湾景园区内景

由于裁员是滚动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人陷入自危。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硅谷巨头们的日子,似乎比过去过得更好,销售额和利润在大涨,股价在飆升,但裁员还在继续。去年解雇近三分之一的员工后,今年,Meta开始着手精简中层管理。同时,今年微软开年便裁了1900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比谷歌更好看的财报。2月2日,Meta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第四季度营收401.1亿美元,同比大增25%,净利润1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多。

微软同样表现颇佳,同期公布的财报中,微软营收620.20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10亿美元,并创下微软的季度营收最高纪录。

如此反差的局势,原因只有一个:纠正新冠疫情时期的劳动力扩张,集中力量办大事—AI。

为AI开路

虽然Meta不承认,但其落后于OpenAI的事实,还是外界无可争议的,尤其是大量AI研究人员流失,可谓是其心中隐痛。

放弃元宇宙之梦的马克·扎克伯格,如今也已醒悟,果断拥抱了AI。今年1月,扎克伯格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Meta必须裁员并控制成本,“这样我们才能投资于这些围绕人工智能的长期、雄心勃勃的愿景”。

同样难兄难弟一般的,还有谷歌。OpenAI推出ChatGPT时,关于谷歌搜索引擎将被颠覆的观点,也蔓延开来。Bard、PaLM2、Gemini多模态模型等一系列产品发布,都是谷歌为了弥补与OpenAI的差距作出的努力,但没有一个是进展顺利的。

声称最担心人工智能的人,却是最坚决要创造它并享受它所带来的财富的人。

由Google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emini

第四季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皮查伊将2024年称为Alphabet的“Gemini时代”。在皮查伊眼中,这大概率又是一个ChatGPT“杀手”,特别是Gemini的背后集合了谷歌“两个世界级的研究团队”—谷歌大脑与DeepMind。

现实是,Gemini确实在业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但远不如社交媒体的翻车热搜来得热闹。

当用户要求生成美国开国元勋等历史人物图片时,Gemini生成的图片,显示出一个多元文化的群体,包括头戴白色假发,身着陆军制服的黑人版乔治·华盛顿。

而当要求Gemini生成白人图片时,它会直接表示拒绝,理由是这可能会加强基于种族的有害刻板印象。

目前来看,Google Search作为全球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排行的老大,短期内仍难以撼动,它将继续为谷歌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但这并不意味着谷歌真的能靠着它“躺平”。

根据美国晨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调查,Google Search在年轻一代中的流行度正在下降。特别是在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TikTok和Instagram来了解新闻和信息。

在硅谷,没人可以一直吃老本。

在1月17日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他表示,因为谷歌有着“远大的目标”,需要集中资源投资在“重大优先事项”上。

人们心知肚明,所谓重大优先事项,便是“All in AI”,为了给AI开路,谷歌正在想尽办法裁撤那些不相干的业务和员工,努力削减开支,以支付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投资。

今年,谷歌制定的年度目标中,第一项是AI,第七项是“提高公司的速度、效率和生產力,并实现持久的成本节约”—最好的途径,便是裁员。

“裁员还将继续”,皮查伊表达了遗憾。

野心家的跑马场

“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写给员工的信中,他这样强调道。

虽然在围绕人工智能的这场“军备竞赛”中,关于伦理问题和道德困境的辩论一直很激烈,但这从未拽慢野心者前行的脚步。这也是为什么当微软决定全力推进生成式AI,而谷歌高层却因为顾虑AI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问题而迟迟不敢行动,被视为一种“反面案例”。

如何平衡这一点,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显得尤为复杂。

九年前,马斯克的生日派对上,他与谷歌当时的CEO拉里·佩奇在人工智能安全性的问题上产生争端。佩奇描述着数字乌托邦的愿景:人类最终将与人工智能机器融合,未来多种智能争夺资源,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马斯克反驳道:“那我们就完蛋了!”他担心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

有趣的是,在几周后,马斯克与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共进晚餐,这最终促成了OpenAI的成立。两人达成的一致意见是,要谨慎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它最终对人类有利。

在创建之初,OpenAI的成立协议上明确写着,作为一家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它要“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人类”,是一句很好听的口号,但不管是OpenAI在马斯克离开后拿到微软的投资,还是更多的野心家挤进了这场游戏,都在事实上扭曲了平衡点,尤其是当发展人工智能变得如此有利可图。

正如美国媒体指出的那样,“这场竞争的核心是一个让人费解的悖论。那些声称最担心人工智能的人,却是最坚决要创造它并享受它所带来的财富的人。他们以一个坚定的信念来为自己的野心正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避免人工智能对地球造成危险”。

在这个科技巨头们纷纷入局研发AI大模型的时代,他们眼中的“危险”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人们需要警惕危险性,但并不应该沉湎于悲观情绪。就像在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穆斯塔法·苏莱曼看来,在科技精英眼中,人工智能可能会发展出“自主性”这种危险性,往往一挥手就能消除。他将这种习惯称为“悲观主义回避”。

同样,很多科技精英眼中的“人类”,也是抽象意义上的人类。近几年,许多研究和报告都预测了不同程度的工作被AI取代的可能性。苏莱曼还曾警告过Google董事会,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肯定会取代无数的工作,公众会指责Google剥夺了他们的生计,但在董事会眼中,这只是一种私人观点,就像拉里·佩奇就认为人工智能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它夺走的就业机会。

科技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打工人却面临着一波接着一波的裁员潮,硅谷眼下发生的一切,让那些人工智能到底对谁有益的终极辩论,有了清晰的答案,至少,它不是普通人的福祉。

和速度一样,未来在这里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谈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裁员一样,都会提振华尔街对科技行业的信心。当科技巨头忙着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战战兢兢的打工人要面对什么样的未来,并不在他们设想的美好图景之中。

只有一件事是清晰的,这场裁员大逃杀,远不到结束的时候。

责任编辑何承波 hcb@nfcmag.com

猜你喜欢
裁员硅谷人工智能
人人车“暴力”裁员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惠普增加裁员5%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